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0篇
  免费   1351篇
  国内免费   1665篇
测绘学   332篇
大气科学   1408篇
地球物理   1890篇
地质学   3265篇
海洋学   812篇
天文学   283篇
综合类   652篇
自然地理   80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根据1996年“中-法合作东海计划”在冲绳海槽中西部边缘区所取柱状样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对该区沉积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沉积和富含生物的半远洋深海软泥沉积是本区的主要特征。以481cm为界,上、下两层沉积物截然不同,可能是沉积物的来源不同或者是水动力条件的差异。该区主要受火山活动的影响,其次是黑潮、大洋风暴  相似文献   
52.
本实验进行了不同雌雄比对海带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比(鲜重)为1:1及2:1,实验组出现排卵时间最早,且发育率高,实验第20天,发育率超过70%,孢子体正常。5:1,10:1,20:1实验组随着雄性比例的减少,发育率逐渐降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三个实验组均出现未受精卵及畸形孢子体,雌雄比越大,未受精卵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53.
南海北部—观测点内潮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北部-观测点连续9d(1988年5月8—16日)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及跨越该期间较长的(1988年4月24日-7月22日)潮位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点存在着一种内潮现象,其波动的周期在24h左右,它传播的方向大体是偏北。  相似文献   
54.
坛紫菜中藻胆蛋白的性质与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坛紫菜(于1988年采自青岛太平角海区人工养殖筏上)的水溶性色素粗提物经过硫酸铵沉淀和羟基磷灰石(HA)柱层析后,分离出藻蓝蛋白(RPC)、藻红蛋白(RPE)和变藻蓝蛋白(APC)。在中性介质中,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在酸性(pH=3)或碱性(pH=12)介质中,吸收光谱较在中性介质中有明显改变,原有的荧光性质也消失。RPC和APC只分离到一种聚集体,但RPE有两种不同的聚集体。用SephadexG—100凝胶过滤方法测量藻胆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RPC117000,APC112000,小分子RPE38000,大分子RPE232000。对三种藻胆蛋白的氨基酸分析的结果表明,三种藻胆蛋白中都是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大于碱性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55.
不同生长期坛紫菜中藻胆蛋白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洪峰 《海洋与湖沼》1993,24(6):645-648
于1990年9-12月在青岛海区人工养殖筏采集坛紫菜,提取混合藻胆蛋白,第其经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分离出R-藻红蛋白(RPE)、R-藻蓝蛋白(RPC)和变藻蓝蛋白(APC)。测定了3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北移坛紫菜中各藻胆蛋白的含量,并与南方坛紫菜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生长初期和盛期藻胆蛋白含量较高;到末期大幅度降低,降低的幅度为RPE〉RPC〉APC。各种藻胆蛋白的光谱特性不随藻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6.
长江口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口区终年有大量长江淡水流入,营养盐丰富,并且泥沙含量较大,透明度低,盐度变化幅度大(3-33)。 长江口区是我国重要渔场之一,凤鲚、刀鲚、银鱼、鲻、鲳等均在此产卵,许多海产鱼类的仔、幼鱼也在此索饵、栖息。因此长江口区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分布与其附近渔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7.
In the summers of 1999 and 2003, the 1st and 2nd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s measured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O2 in the air and surface waters (pCO2) of the Bering Sea and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The lowest pCO2 values were found in continental shelf waters, increased values over the Bering Sea shelf slope, and the highest values in the waters of the Bering Abyssal Plain (BAP) and the Canadian Basin. These differences arise from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source waters, biological uptake, and seasonal warming. The Chukchi Sea was found to be a carbon dioxide sink, a result of the increased open water due to rapid sea-ice melting, high primary production over the shelf and in marginal ice zones (MIZ), and transport of low pCO2 waters from the Bering Sea. As a consequence of differences in inflow water masses, relatively low pCO2 concentrations occurred in the Anadyr waters that dominate the western Bering Strait, and relatively high values in the waters of the Alaskan Coastal Current (ACC) in the eastern strait. The generally lower pCO2 values found in mid-August compared to at the end of July in the Bering Strait region (66–69°N) are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phytoplankton blooms. In August, higher pCO2 than in July between 68.5 and 69°N along 169°W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sea-surface temperatures (SST), possibly as an influence of the ACC. In August in the MIZ, pCO2 was observed to increase along with the temperature, indicating that S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hen the pack ice melts and recedes.  相似文献   
58.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依据 2 0 0 0年夏季 8月 2 9日至 9月 2日莱州湾的 1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资料 ,给出了表、中、底 3层的平均温度、盐度、主要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和叶绿素 a浓度 ,分析了莱州湾的温盐结构、主要营养盐和叶绿素 a的分布特征。由于莱州湾的水深较浅 ,各要素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生态环境要素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小清河口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和高叶绿素 a浓度区 ,小清河口东测的湾顶区域为高温、高盐、相对低的营养盐和叶绿素 a浓度区。此次观测到的盐度较 1997年以前有明显升高。莱州湾各层平均的 N/ P和 Si/ N分别为 16.73和 1.67,都比 1998~ 1999年渤海中部的值大 ,但 N/ P比 1992 ,1995和 1996年莱州湾的 N/ P明显偏低。叶绿素 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α=0 .0 1) ,表、中、底 3层叶绿素 a浓度同硅酸盐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0 .68和 0 .67  相似文献   
59.
不同生长期坛紫菜多糖中组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0-1991年,运用^13C-NMR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南方产和移植北方养殖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坛紫菜多糖的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藻体生长发育,坛紫菜琼胶中3,6-内醚-L-半乳糖和6-OCH3-D-半乳糖的含量逐渐增加,而硫酸基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北移坛紫菜琼胶中3,6-内醚-L-半乳糖的含量高于南方坛紫菜,而硫酸基和6-OCH3-D-半乳糖的含量低于南方坛紫菜。  相似文献   
60.
参考鳗鲡等鱼类线粒体 DNA序列进行了中国花鲈线粒体 DNA细胞色素 b基因片断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得到中国花鲈的碱基序列为 4 10 bp,其 A、T、G、C含量分别为 10 1bp(2 4 .6 3% )、112 bp(2 7.32 % )、72 bp(17.56 % )、12 5bp(30 .4 9% ) ,与鳗鲡等其他鱼类相同基因片断序列碱基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