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311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1973年   8篇
  197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GPS联测数据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年区域网GPS联测数据的基本情况 ,并采用所给定的处理方案对此次联测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结果表明 :点位坐标重复性在南北方向为 2 .0mm ,东西方向为 3.0mm ,高程方向为 5 .6mm ;基线重复性达到 1.76mm +1.78L× 10 -9mm ,基线分量重复性南北方向为 1.4 0mm +1.0 5L× 10 -9mm ,东西方向为 2 .14mm +1.5 6L× 10 -9mm ,高程方向为 4 .6 9mm +2 .18L× 10 -9mm  相似文献   
52.
水泥—丙烯酸盐复合浆液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泥-丙烯酸盐复合浆液是在丙烯酸盐浆液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复合浆液,它既保留了丙烯酸盐浆液流动性好,固结体弹性好的优点,又大幅度地提高了浆液的抗压强度和粘结强度,因此在注浆时可以带来良好的综合灌注效果,还对复合浆液的粘度和强度进行了试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53.
金矿尾矿库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海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敏感性,金矿尾矿库座落于这一地区,会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及防风树木产生影响。为此,我们概化了水文地质条件,选取了合理的参数,建立了模型,重点分析了金矿尾矿库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分析物探测井曲线和地下水位动态发现,天津平原深层孔隙地下淡水在开采条件下接受上覆咸水的越流补给,而且咸水底界未大量向下位移。本文讨论了咸质含水组底部钙化粘土微观粘粒与水溶液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滤盐层”的概念。  相似文献   
55.
阿瓦提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量的实测资料和参考资料的基础上,从第四纪地质演化史的角度,运用同位素方法理论,详细阐述了该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现状特征及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该地区地下水化学演化史,从而为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开发提供了借鉴,并提出了水资源开发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石家庄市地下水盐污染的分布及污染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家庄市地下水盐污染研究具有典型示范性。文中在地下水污染特征分析基础上 ,对盐污染的区域空间展布及其形成条件、盐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地下水开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盐污染对石家庄市地下水水质有重要影响。其中NO-3 污染和硬度升高是构成该区地下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阳离子交换作用和硝化作用是其重要机制 ;地下水超采是地下水盐污染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57.
叶卫兵 《安徽地质》2001,11(3):235-238
介绍了检验复合地基承裁力及桩身完整性的主要方法静裁荷试验、低应变反射波法,并对检测应满足的前提条件进行了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58.
应用前馈人工神经网络对广域单调的两组样本进行了模拟反演,引入单调前馈网络的概念对其权值和阈值定解问题和泛化能力进行了较诉研究。表明前馈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表达形式简单的复杂系统,其单调特征是隐性的,而且训练网络的成熟性对样本数量和样本内在规律性有一定依赖。强调了前馈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效果,指出单调与复合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9.
Summary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in 12 lakes in the north-easternmost part of Norway are studied. Geologically the lakes are situated on the pre-cambrian “Baltic shield”, with metamorphic and intrusive rocks that are not easily soluble. Vertical series of temperature, pH, O2 and x18 together with colour measurements and transparency indicate that the lakes are temperate and fundamentally oligotrophic, some with a dystrophic character. Som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re discuss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surroundings, flow-through rate and morphomet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ology of the area the amount of electrolytes is small. Major ions (Ca, Mg, Na, K, HCO3, SO4 and Cl) are analysed. The greatest differenc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se ions in the lakes are shown to be due mainly to the varying proximity to the sea and to geological differences. Rain is shown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supplying major ions toat least some of the lakes. Individual variation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isons are made with the ionic composition of water in other districts.
Zusammenfassung An 12 im n?rdlichesten Teil von Norwegen, auf dem pr?kambrischen Baltischen Schild gelegenen Seen werden die chemischen und physikalischen Eigenschaften studiert. Das Einzugsgebiet besteht aus schwerl?slichem, metamorphem und intrusivem Gestein. Die vertikale Verteilung von Temperatur, pH, O2 und x18 samt Farbmessungen und Transparenz zeigt, dass die Seen dem temperierten Typus angeh?ren und im wesentlichen oligotroph sind, einige von dystrophem Charakter. Einige individuelle Unterschiede werden er?rtert mit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Umgebung, der Durchflutungszeit und der Morphometrie. In übereinstimmung mit der geologischen Beschaffenheit der Umgebung ist der Elektrolytgehalt neigdrig. Die dominierenden Ionen (Ca, Mg, Na, K, HCO3, SO4 und Cl) werden analysiert. Es wird nachgewiesen, dass die gr?ssten Unterschiede in der Zusammensetzung dieser Ionen in den Seen auf die verschiedene Entfernung vom Meer und auf geologische Unterschiede zurückzuführen sind. Für einige der Seen wird nachgewiesen, dass der Regen als wichtigster Faktor für ihre Versorgung mit Ionen anzusehen ist. Es werden individuelle Unterschiede er?rtert und Vergleiche mit der ionalen Zusammensetzung von Gew?ssern anderer Gegenden gezogen.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从三条典型含金蚀变破碎带入手 ,通过对其次生富集带的分析、对比、归纳 ,揭示出次生富集带的深度、厚度和品位变化规律 ,并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次生富集带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