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240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探索西部欠发达城市人口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与东部发达城市人口分布形成对照,有利于认识城市人口分布规律,引导城市人口有序疏解。以西部欠发达城市兰州为例,对其乡镇街道尺度的常住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借鉴标准差椭圆分析思路,提出变形椭圆圈层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和人口密度模型拟合等方法,多角度揭示2000-2010年兰州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兰州市人口分布呈现“带状集聚”特征和“圈层-分异”结构,形成“中心区和近郊区人口缓慢增长,外围区人口快速增长,远郊区人口明显减少”的格局;兰州市人口重心在10年间向东偏北方向移动,人口空间呈“西北-东南”分布格局,总体上表现出集聚态势,且10年间集聚态势有所强化;Smeed模型是刻画兰州市人口分布的最佳单中心模型,10年间人口分布的单中心趋势增强,人口多中心结构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22.
为了有效地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加快城市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全面掌握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现状情况。城市部件是"网格城市"的基础,高质量的数据采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根本。根据具体项目中城市部件采集工作,讨论了有效实用的、又有别于城市测绘的数字化采集方法和步骤,所获取的有效成果证明了该采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为了获取常用超短波信号的特征参数,采取一种非线性变换的方法。根据信号参数的分布信息,对信号特征不够明显的参数进行二次变换,使所有信号的特征参数都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并利用BP网对这些特征参数进行识别。大量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参数提取容易,计算量较小,在较低信噪比下能够较好地识别常用的超短波信号。识别的信号为2FSK、MSK、QAM、DPSK和FM。  相似文献   
24.
养殖过程的循环水交换量能够显著影响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生理状态, 进而影响其养殖存活率和生长率, 然而不同循环水量对于皱纹盘鲍的生理状态影响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研究对象, 将鲍分别置于循环水交换频率为1次/d、2次/d、4次/d的条件下(编号为C0、T2和T4组)暂养3 d, 然后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技术测定不同处理组鲍鱼的肌肉组织中转录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单次换水组(C0)和多次换水组(T2和T4)间差异表达的基因个数较多, 分别为4 095和3 617个, 而T2与T4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个数则较少, 仅为232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显示, 单次换水组(C0)和多次换水组(T2和T4)间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集中在能量代谢和免疫反应相关通路或基因, 随机选取10个差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 定量PCR结果与转录谱结果一致, 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说明了更高的水交换量下, 鲍的代谢和免疫相关通路被激活, 可能有助于鲍鱼维持较好的生理和免疫状态, 从而表现出更好的生长、存活等表型。  相似文献   
25.
完全非线性波浪破碎模型沿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一种基于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的波浪破碎模型在沿岸流计算中的应用问题。针对控制方程中的完全非线性项对沿岸流成长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完全非线性项有使平均流局部化的作用;通过数模实验还发现,垂向高阶涡度项可以有效抑制破波区外回流;运用Visser的实验室沿岸流实测资料从沿岸流速度、波高和平均水位几方面对所提模型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紊动参数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6.
中国气温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重建了中国东部71个站1880—2004年四季气温距平序列。通过EOF分析发现了中国气温变化的2种最基本的模态:东部一致变化和关内关外相反变化。这2种模态不随季节变化,而且在不同时期也是稳定的。通过研究这2种模态与变暖趋势的关系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变暖主要是由于第一模态在该时期持续的正位相增强造成的;而20世纪20~40年代的变暖主要是由于第二模态所呈现的正位相所造成的。此外,我们检验了这2种模态在大气环流模式(CAM)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21年(模式中1880—2000年)的集合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现第一模态的变化,而第二模态则仅在冬季表现明显。最后,以冬季为例,利用1880—2004年重建及观测的500 hPa高度场资料,通过合成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这2种模态的环流机制:第一模态正位相对应纬向环流增强,表现在地面气温分布上为东部一致变暖。而负位相则对应东亚大槽加深,东部地区一致变冷。第二模态正位相对应的环流分布则为从东亚北部到阿留申为负距平,东亚到北太平洋中纬度为正距平;对应地面气温分布为关内变暖关外变冷。负位相时环流分布基本相反。这样的环流机制得到了模式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27.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nutrients (N and P) and heavy metals (Cu, Zn, Pb and Cd)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s at Dongtan wetland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Estuary were examined by laying one transect running seaward to landward during January, April, June, August and October of 2005. Total nitrogen (TN) an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open bare °at to the high marsh, with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in the high marsh and the minimum values in open bare °at. In contrast, sediment total phosphorus (TP) concentrations changed little among sampling sites. One-way ANOVA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ˉcantly temporal variations of nutrients and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P <0.05).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generally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As compared with other large estuaries,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was relatively low.  相似文献   
28.
权志高  张甲民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2):113-117,124
新疆大南湖地区的层间氧化带发育层位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二、三岩性段砂砾岩,以褐黄色为主;层间氧化带具多层性,埋深31~343 m,厚度2~138 m;层间氧化带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原生带;铀矿体主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中;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最终构造格架控制了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方向和基本形态,不同粒度且非致密结构的砂砾岩和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沉积则决定层间氧化带发育的厚度和规模,由南向北流的承压地下水造成区内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呈向北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
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透山铜锌矿床赋存于辽北太古宙绿岩红透山岩组,为极具工业意义的大型矿床.通过对矿石H、O、S、Pb同位素特征的分析,结合矿床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宏观特征,认为红透山铜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宙晚期火山-沉积岩系,成矿流体来源于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成矿热力来源于变质作用,从而认为红透山铜锌矿床属“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30.
本文根据南京地震台短水准场地膨胀土研究的实际资料,指出了在膨胀土发育区进行地形变观测、地震地质和震害调查、烈度小区划等项工作时,必须考虑到膨胀土特性这个因素,以避免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