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3篇
  免费   2164篇
  国内免费   3322篇
测绘学   1170篇
大气科学   2734篇
地球物理   2733篇
地质学   5955篇
海洋学   1844篇
天文学   508篇
综合类   1174篇
自然地理   147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675篇
  2021年   762篇
  2020年   598篇
  2019年   697篇
  2018年   689篇
  2017年   647篇
  2016年   763篇
  2015年   689篇
  2014年   718篇
  2013年   847篇
  2012年   750篇
  2011年   740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79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495篇
  1998年   361篇
  1997年   357篇
  1996年   340篇
  1995年   282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7篇
  195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GPS RTK测量技术以快捷、精准的特点广泛地被测量人员所接受,但是在到量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本文介绍了几种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52.
Lipid extracts from a 61.7-cm-long subtropical stalagmite in southern China, spanning the period of ca. 10,000–21,000 yr ago as constrained by U–Th dating, were analy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higher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in the overlying soils contribute a proportion of n-alkanes identified in the stalagmite. The occurrence of LMW (lower molecular weight) n-alkanols and n-alkan-2-ones in the stalagmite was mainly related to the soil microorganisms. We suggest that HMW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n-alkanols and n-alkan-2-ones identified in the stalagmite originate from soil organics and reflect input from contemporary vegetation. Shifts in the ratio of LMW to HMW n-alkanols or n-alkan-2-ones indicative of the variation of soil ecosystems (e.g.,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or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o higher plants) are comparable with the subtropical alkenone-S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rd of the same period. The similar trends seen in the δ13C data and the lipid parameters in this stalagmite imply that the overlying soil ecosystem response to climate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tion of δ13C values.  相似文献   
253.
2002年7~8月海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龙  胡欣  尤凤春 《气象》2003,29(6):41-45
对天津市气象台和河北省气象台在2002年7—8月的海河流域面雨量24h、48h预报进行了误差对比分析,列举了几种预报误差,并利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计算了它们的模糊评分。结果表明:海河流域的面雨量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把其作为水文模式的初值,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对于各气象台各自辖区内的预报,范围越小,预报越准确;在对面雨量预报效果的评估上,80%(或80)这一数值是客观、可信的。  相似文献   
254.
黄河上游河南县地面大气冰核观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Bigg型混合云室对2001年8月黄河上游青海省河南县的地面大气冰核浓度进行了观测,分析发现(1)青海省河南县冰核浓度低于北京20世纪90年代的测值,但高于大连、西安和兰州(20世纪60年代)等地的测值,同时也高于黄河上游的玛曲(2000年)、西宁(1989年)两地的测值,高温核尤其偏高.(2)降水时大气冰核浓度减少,降水的冲刷可能是其主要原因.(3)当地冰核浓度和气压成正相关.(4)大气冰核浓度受风向的影响,无风时测值较小,偏东风时测值较大,高温核浓度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255.
江西省夏季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951~2000年江西省降雨量、降雨日数、降雨变率等资料,统计和分析江西省夏季干旱期间降雨量、降雨日数、降雨变率等变化与地理分布客观特征.文章还对江西干旱标准、干旱指数与伏、秋干旱时空分布客观特征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江西人工增雨抗旱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6.
2003年,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键的一年,也是我院通过改革,全院职工奋发向上,精神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重要一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经2002年12月1117t中国气象局党组通过后,于2003年开始全面实施。领导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组织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我院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57.
荒漠戈壁下垫面表面动量和感热湍流通量参数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合理筛选以后的野外观测资料,研究了荒漠戈壁地表湍流通量参数化的问题。首先,分析了Monin-obukhov相似函数的特征,并拟台出了其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风速和温度相似性函数随稳定度参数的变化曲线与典型经验曲线差异较小,并且在经验曲线分布范围以内,但中性时的值有所不同。同时,还用该资料给出了动量和标量粗糙度(感热粗糙度)长度的平均值及其标量粗糙度随摩擦速度的变化关系。发现标量粗糙度的平均值大约比动量粗糙度的小一个量级,并且随摩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明显比其理论预测值要大。  相似文献   
258.
全球观测应力场的短波分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应力图(WSM,World Stress Map)计划的应力指标,目前已累积数据共计10 920个,这些应力指标代表了该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实际观测方向;与此同时,可以假定全球各个板块的绝对运动方向表征了相应各板块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长波分量.根据应力场的叠加原理,得到由该地区局部构造运动等因素贡献的短波分量的相对大小和方向.将全球划分成2.52.5的基本单元,对每个单元的WSM数据进行加权统计分析,得到其平均应力观测取向,利用HS2-NUVEL1全球绝对板块运动模型计算应力场的长波分量;平均观测应力取向和长波分量取向之间的夹角,决定了相应短波分量相对于观测应力场的大小及其取向的范围,并反映了特定研究地区局部应力场对总应力场的贡献程度.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全球板块的绝大部分地区及各板块的平均效果,长波分量与短波分量对观测应力场的贡献程度相当.对于某些大陆板块内部,局部构造活动对观测应力场的贡献起到重要作用,因而控制着地震的孕育与发生.   相似文献   
259.
山西大同盆地口泉断裂全新世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调查表明 ,口泉断裂断错了断面附近的 3级地貌面 ,包括大同盆地西侧全新世形成的洪积扇后缘及位于洪积扇冲沟内的Ⅰ ,Ⅱ级阶地。其中冲沟内Ⅱ级阶地为剥蚀阶地 ,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 ,Ⅰ级阶地面的地层时代距今 2 52ka。在该断裂的悟道及上黄庄 2个地点开挖的大探槽表明 ,在距今 1 2 3万年以来该断裂曾发生 4次古地震事件 ,其中 3次分别发生在接近距今 2 52 ,5 6 8,13 73ka。另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 6 76~ 10 82ka。这些数据有可能反映了口泉断裂具备准周期的强震活动。这 4次古地震事件的平均间隔约为 3 74ka ,最新一次古地震与上一次事件的时间间隔约为 3 16ka。 2个大探槽各次事件的平均最小同震垂直位移为 1 8m。这些资料对重新评价口泉断裂未来的地震潜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0.
云闪放电通道发展及其辐射特征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闪电宽带干涉仪系统,对中国南方(广东)地区云闪时空演变特征、辐射及其相应电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云闪电场变化波形,云闪放电过程可划分成活跃阶段和最后阶段,辐射源定位结果表明,云闪放电起始于向上发展的负击穿过程,通道向上发展的速度约为3~3.3×105m·s-1。云闪放电的主通道在活跃阶段形成,该期间辐射源随时间演变和相应电场变化表明,云内电荷结构具有上正下负的偶极性电荷结构。云闪的最后阶段辐射源主要在早期形成的通道内出现,其辐射源活动特征与地闪的回击过程比较相似;云闪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2~3MHz以下的低频段,且辐射强度随频率增加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