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26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81.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近40年来的温度极值和降水极值事件的分析认识到全球增暖和区域环流异常决定着气候极值事件的分布格局.与全球增暖相联系的是:我国微量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我国北方寒潮事件显著减少,冷夜和冷日的减少与暖夜和暖日的增多并存,以及极端强降水有增多的趋势.与东亚季风气流和西风带气流异常对应的我国有效降水在区域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涝南旱"从1970年代末转型为"南涝北旱",与华南的偏干一起形成了东部季风区降水从华南、长江到华北的"-、 、-"异常分布型,但华南在1991年出现了转湿的突变;东北和西北先后从1983年和1987年前后转为暖湿气候.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782.
783.
基于GPS在3G时代应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GPS导航定位系统和3G相结合的基本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及市场发展潜力,使人们尽快认识、了解其功能,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享受位置服务带来的种种便利.  相似文献   
784.
川藏铁路作为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沿线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密集的深大断裂、频发的山地灾害等恶劣地质环境特点,工程建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地表和地下重大地质安全风险挑战.为深入综合分析川藏铁路可研阶段沿线地质风险,定量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基于川藏铁路沿线翔实的时空数据集及资料,采用三维结构建模、数值统计建模...  相似文献   
785.
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寒武系的碳酸盐岩发育良好且连续,在岩石学和地层学研究基础上,通过实测剖面和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探讨了下苇甸地区寒武纪海洋环境及沉积相演变。研究表明,下苇甸寒武系发育碳酸盐岩镶边台地相沉积,自底部昌平组至顶部凤山组依次发育潮坪、潟湖、障壁岛礁滩、滩外斜坡沉积相。碳酸盐岩氧同位素表明该区域寒武纪为温暖至炎热的亚热带气候,同时对古沉积环境也有明显响应,沉积环境的盐度自潮上带至滩外斜坡逐渐减低至正常海水的水平,碳同位素与下苇甸沉积相及沉积旋回的变化契合度良好,表明寒武系整体为一个大的海侵过程,晚期凤山组沉积期海平面略下降。  相似文献   
786.
多波束测深系统声速校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水声速是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水深测量的基本参数之一,声速剖面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声速校正为多波束测深系统提供了正确的声速剖面,根据声速剖面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对原始声速数据进行科学采点,运用软件方法或实验方法对声速剖面进行编辑获得声速数据,最终取得合理可靠的水深值。这里对南海SA12试验区采集的声速资料进行了分析,以SeaBeam2100多波速测深系统为例,对声速校正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87.
西沙海槽海域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波束测量资料绘制了详细的西沙海槽海域地形图、地貌图,并把研究区划分为3个地貌单元。其中陆坡斜坡位于北部,呈北东向延伸,地形较为简单,斜坡面单一平整,地貌类型单一,主要为堆积型斜坡;西沙海槽位于中部,呈北东东向延伸,地形起伏较大,主要由槽底平原和槽坡组成,且在槽坡上发育陡坎、冲刷沟谷、阶地等次一级地貌类型;西沙海台位于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地形变化复杂,地貌类型众多,表现为海山、海丘、小台地、洼地等相间排列的波状起伏的地貌特征。地貌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南海新生代两次海底扩张控制。第1次海底扩张期间,西沙海槽可能已开始发生张裂。第2次海底扩张期间,西沙海槽分3个阶段发生张裂断陷,而且其强弱在东西方向上差别巨大,致使形成了现今东深西浅、东窄西宽、槽壁陡峭的近东西向延伸的海槽地貌,奠定了研究区内地貌的基本轮廓。而地质构造、火山活动、海平面变化等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则控制次级地貌类型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788.
海南岛东海岸长圮海域珊瑚分布与波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重要方面.研究珊瑚物种空间分布规律与波能的关系,对于研究珊瑚礁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保护和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长圮海域波浪和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海域的水流和波能特征以及造礁石珊瑚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波浪对造礁石珊瑚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珊瑚随水深分布经历一个递增和递减的过程,只是不同珊瑚峰值的出现因不同水深的波浪特征而异.枝状珊瑚峰值出现在波浪作用相对较弱而光照充足的区域,而块状珊瑚由于生长速度较慢,所以在生态位上避开了生长快速的枝状珊瑚而选择了波浪作用较弱而光照不是非常充足的区域.5m水深区域鹿角珊瑚Acropora sp.和蔷薇珊瑚Montipora sp.占据优势,而8m水深区域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789.
冲绳海槽南部橄榄拉斑玄武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1995年夏季航次冲绳海槽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对海底岩石实施拖网取样,在与那国海底洼地西南边缘采集到新鲜玄武岩样品。对岩石样品进行了薄片鉴定,岩石化学分析,稀土微量元素分析以及锶同位素分析等。  相似文献   
790.
罗琪符娇兰 《气象》2023,(10):1277-1284
2023年7月北半球大气环流主要特征表现为:极涡分裂为多个中心呈绕极分布,较常年同期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2.0 mm,接近常年同期,有45个站日降水量超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吉林西部、河北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多1~2倍,而西北中北部、广西中北部、湖南中部以及新疆北部等地偏少5成左右;有8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受台风杜苏芮及其残余环流影响,7月26—29日、7月29日至8月1日,台湾、浙江东部、福建东部以及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先后出现极端强降水;月内共有3个台风生成,2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略偏少,其中,台风杜苏芮为登陆福建第二强台风;全国平均气温为23.0℃,较历史同期略偏高,山东西部、河北南部、新疆西北部和东北部等地最高气温平均值较常年同期偏高2~4℃;高温过程共有7次,其中,7月5—16日为全国性的高温过程,中东部大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大部最高气温超过35℃,12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超过历史极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