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Lost City低温热液场--一种新的海底热液活动类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新近发现的海底热液活动的新类型——Lost C ity低温热液场。该低温热液场坐落于距洋中脊15 km远的轴外洋底上,下伏的橄榄石经蛇纹石化反应所产生的热能是驱动该热液场的热源。低温热液场烟囱结构的矿物组分主要为方解石、文石和水镁石,热液流的温度为40~75℃,并以高pH值以及高氢、高甲烷含量为特征。Lost C ity低温热液场,为研究者们了解早期地球热液过程与它们所支撑的生命系统关系,探讨蛇纹石化、碳酸盐沉淀、微生物活动之间关系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急性毒性及不同浓度的氨氮溶液(22、47.5、102和220 mg/L)对其体内六种免疫酶(CAT、ACP、AKP、T-SOD、GSH-PX和P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越大,其毒性作用越强,方斑东风螺死亡率越高;500 mg/L氨氮处理组于24 h便出现(20.3±2.1)%死亡率,并且96 h后存活率降为0。而相同条件下,随试验时间的延长,方斑东风螺死亡率也越高。氨氮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力有显著的影响(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CAT和AKP活性均表现出“诱导—抑制”的趋势,ACP和T-SOD活性表现出“抑制—诱导”的趋势,CSH-PX活性呈现“诱导—抑制—诱导”的趋势,而氨氮对处理个体POD活性的影响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可见,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会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从生态现象和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个体的致毒特性,将对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具有实用意义,充实了氨氮对贝类毒理实验免疫性能层面的基础数据,可为其他贝类氨氮胁迫实验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各种矿区圈定数据的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了地形、品位、厚度和矿区的多维数据模型,并根据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的矿区选取模型对某海山进行了矿区圈定,给出了一种矿区圈定结果,提出了矿区圈定优劣性评价参数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受数据量的限制,数据模型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有必要结合地球物理数据进一步研究;在相同的勘探条件下,应用小块段模型比应用大块段模型可以获得更优的资源远景区;富钴结壳连续矿区中的斑状空白只有在面积大于一定值时才会对块段的放置和数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光照时长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作者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系统测定不同光周期(光照时长分别为13、16、19和24 h)下,对尖吻鲈仔鱼阶段和稚鱼阶段3种消化酶(胃蛋白酶PP、淀粉酶AMS、脂肪酶LPS)活性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6 h光照时长PP的活力最高,过长的光照时长会抑制PP的活性;增加光照时长对AMS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对于LPS的活性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现象。在24 h光照时长时LPS活性增加;在19 h光照时长时对PP活性抑制;对淀粉酶影响不明显。16h光照时长能有效提高尖吻鲈仔、稚鱼的生长速度,更长的光照时长反而抑制其生长。研究表明,不同光照周期对尖吻鲈同种消化酶的影响不同;同一光照周期对不同消化酶产生的影响不同;尖吻鲈稚鱼阶段消化酶对光照时长变化的反应小于仔鱼期,适当地延长光照时长有助于提高尖吻鲈的生长速度。研究结果有助于选择特定的光周期促进某消化酶的活性,达到提高对特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生产实践中仔、稚鱼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急性毒性及不同浓度的氨氮溶液(22、47.5、102和220 mg/L)对其体内六种免疫酶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越大,其毒性作用越强,方斑东风螺死亡率越高;500mg/L氨氮处理组于24h便出现(20.3±2.1)%死亡率,并且96h后存活率降为0。而相同条件下,随试验时间的延长,方斑东风螺死亡率也越高。氨氮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力有显著的影响(P 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CAT和AKP活性均表现出"诱导-抑制"的趋势, ACP和T-SOD活性表现出"抑制-诱导"的趋势, CSH-PX活性呈现"诱导-抑制-诱导"的趋势,而氨氮对处理个体POD活性的影响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可见,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会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从生态现象和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个体的致毒特性,将对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具有实用意义,同时丰富了氨氮对贝类毒理实验免疫性能层面的基础数据,并为其他贝类氨氮胁迫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初步筛选不同基础液、保藏温度(4℃与23℃)、保存时间(0~120 h)、保护剂(5%DMSO、DMA、DMF、EG)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精子活力的影响,通过采用精子质量分析仪检测精子总运动率、直线运动速率、曲线运动速率、平均路径运动速率、头部位移距离和鞭毛摆动频率。结果表明, A、B、C三组基础液能不同程度上激活精子, D、E两组结果与之相反;精子被激活后, 5组基础液中精子活力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E组基础液的精子总运动率最高,达到80.79%;与室温保藏结果相比,低温(4℃)组精子总运动率显著(P<0.05)高于室温(23℃)组,精子活力的保持时间明显优于室温组;低温(4℃)保存120 h内,精子的运动呈先平稳后下降的趋势,精子的最佳保藏时间为24 h内,精子总运动率、直线运动速率、曲线运动速率、平均路径运动速率分别为82.27%、59.62μm/s、81.95μm/s和70μm/s,头部位移距离为2.56μm,鞭毛运动频率为2.93 Hz;低温(4℃)保存12 h后,对照组精子总运动率显著(P<0.05)高于保护剂组,精...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波纹唇鱼雌性亲鱼选育标准,了解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筛选出主要生长性状。本研究开展了波纹唇鱼雌性亲鱼形态性状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波纹唇鱼雌性亲鱼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之间除头长X3与胸鳍长X6,X3与躯干长X11和眼径X5与腹鳍长X7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各性状间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筛选出4个与体质量相关性最大的形态性状体长X2、体高X4、臀鳍长X8、尾长X12;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是X2,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是X4;直接决定系数最大的是形态性状X2, X2-X4的间接决定系数最大;构建多元回归方程为Y=-3.402+0.016X2+0.453X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