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温度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度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于心科,李宁,李春园,邵波(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王卫东,谢小立(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长沙410125)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温度1水稻及其生态和实验实验田位于中国科学院桃源...  相似文献   
12.
古生产力的精确重建对于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碳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分辨率有机地球化学记录在重建古海洋生产力上有独到的优势。基于17个AMS14C年代分析数据,本文分析了冲绳海槽南端MD05-2908孔(24°48.04′N,122°29.35′E)沉积柱状样中的长链不饱和烯酮含量以及物质通量,并结合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数据恢复评价了南冲绳海槽古海洋生产力的变化。结果显示近7000aB.P.以来南冲绳海槽古生产力存在着显著波动。将海洋古生产力指标与全新世ITCZ南北移动记录的对比分析,发现其变化与ITCZ的南北移动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ITCZ南北移动影响陆源物质的输入,从而改变海洋营养物质的供应状况,造成生产力的高低变化;另一方面,ITCZ南北移动所造成的陆源物质输入冲淡了海洋生产力输入对沉积有机质的贡献,因此在高陆源物质影响区单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相对有机碳的丰度评价古海洋生产力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靠性。此外,通过与高纬度气候记录的对比发现,南冲绳海槽海洋生产力的低值变化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冷事件基本一致,显示出高低纬度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试微量生物碳酸盐中元素含量的工作条件, 在Thermo-Fisher 公司生产的iCAP 6300 Radial 型ICP-OES 上, 对1 050 组仪器条件、32 种不同组成的标准溶液、36 个谱线对和两种仪器校正工作曲线进行了测试; 借助开源科学计算软件Scilab 数据插值和可视化技术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该仪器测试微量生物碳酸盐中Mg/Ca 和Sr/Ca 比值的最佳条件为: 雾化器, 0.1 mL/min 同心雾化器; 冷却气流量, 缺省设置12 L/min; 辅助气流量, 0.5L/min; 雾化气压力, 0.24 MPa; 蠕动泵速, 16 r/min; RF 功率, 1 000 W; 观察高度, 15 mm; 谱线, Ca373.690 nm, Mg 279.553 nm {121}, Sr 407.771 nm; 仪器校准工作曲线为强度-浓度工作曲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海洋微生物的生物矿化作用在大洋铁锰结核形成过程中的意义,选取芽孢八叠球菌作为实验菌株,通过实验室模拟中性有氧环境下的生物矿化实验,测定了Fe生物矿化过程中Fe离子浓度与价态的变化、细菌表面形态与矿物成分的变化。反应过程中,通过与死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对比研究,有菌实验组的总Fe浓度、Fe2+浓度和Fe3+浓度下降最快,尤其是在前24 h。TEM照片显示细菌表面有明显的矿物颗粒生成,对这些矿物颗粒进行EDS分析测定,推测为Fe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实验结果表明,以芽孢八叠球菌为代表的海洋微生物在中性有氧条件下,通过主被动相结合的过程,对Fe产生了明显的矿化作用,揭示了微生物矿化作用对大洋铁锰结核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东菲律宾海新型铁锰结壳中元素的赋存状态, 采用化学提取方法对3个结壳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不同类型结壳中成矿和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总体一致, 表明它们形成于相近的地质和海洋环境中.成矿元素中的Fe和Cu绝大部分赋存在残渣态中, Mn、Co和Ni则主要赋存在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中, 并且埋藏型结壳样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中赋存了相对更高比例的成矿元素.三价稀土元素主要集中在锰氧化物结合态中.两个沉积物表层结壳样品中的Ce主要集中在残渣态中.而埋藏型结壳样品中的Ce则主要赋存在锰氧化物结合态中, 这可能与该样品此相态中赋存了相对较多的Mn有关.呈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的稀土元素含量仅各占稀土总量的1%左右, 表明两者对结壳中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16.
Younger Dryas事件与北黄海泥炭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海平面变化处于停滞阶段和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泥炭层是古环境变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北黄海4个含泥炭层的沉积剖面进行研究后发现,其均集中在渤海海峡入口处,水深变化在50~54m。泥炭层的AMS14C年龄在10650~1010014 CaBP,与发生在11000~1000014 CaBP间的末次冰消气候回冷事件——Younger Dryas(YD)事件在年代上非常吻合,表明北黄海泥炭层的形成可能与YD事件的全球效应密切相关,可作为YD事件在北黄海陆架响应的一个重要证据。泥炭层在北黄海的集中出现说明,冰后期的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在YD事件期间存在停滞阶段,这一时期海面已经达到渤海海峡外侧,并可能在此徘徊了近千年。此外,泥炭层的大量出现和孢粉记录表明YD事件发生期间约为10600~1020014 CaBP,此时北黄海可能处在寒冷而湿润的环境。这一发现与全球范围内大部分YD事件的海陆记录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不同地区对YD事件的响应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利用单一的干冷模式来分析YD事件在区域上的响应特征和过程。  相似文献   
17.
Redox-sensitive elements in sediments, such as manganese (Mn), vanadium (V), molybdenum (Mo), and uranium (U), are promising indicators of past redox conditions during sedimentation and early diagenesis. However, in the Ontong Java Plateau, west equatorial Pacific, there are sparse datasets of redox-sensitive elements in sediment cores. Here, we present a 250 ka record of redox sensitive elements from a 460 cm gravity core at site WP7 (3°56′S, 156°E, water depth 1 800 m), which was recovered from the southwest Ontong Java Plateau during the 1993 cruise of R/V Science I of the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OCAS). Relative to the Post-Archean Australian Shale (PAAS), authigenic Mn, cobalt (Co), nickel (Ni), Mo, V, U, and cadmium (Cd) were found at constantly low levels except when peaks occurred at several depth intervals. Manganese, Co, Ni, and Mo concentrations were elevated at 25-35 cm due to Mn redox cycling. The cor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distinct sections, the top 0-25 cm being oxic, a suboxic section at 25-35 cm and from 35-460 cm which was anoxic. Differential authigenic enrichments of Co, Ni, Mo, V, U, and Cd at the same depth intervals were observed indicating that the enrichments happened during sedimentation or diagenesis and suffered no post settlement redox changes. Therefo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edox conditions during sedimentation must have happened. The water at depth on the Ontong Java Plateau during past 250 ka must have been well oxygenated, possibly resulted from the more or less continuous presence of oxygen-rich deep water like the modern Antarctic Intermediate Water (AAIW) and Antarctic Circumpolar Water (ACW); while it’s slightly less oxygenated in glacial intervals, possibly due to ventilation weakening and/or the surface productivity increase.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试微量生物碳酸盐中元素含量的工作条件,在Thermo—Fisher公司生产的iCAP6300 Radial型ICP—OES上,对1050组仪器条件、32种不同组成的标准溶液、36个谱线对和两种仪器校正工作曲线进行了测试;借助开源科学计算软件Scilab数据插值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容量法原理,探讨了海底沉积物中碳酸盐的自动电位滴定法,配合tiamo软件,自动计算并输出测定结果。该法简单快速,且可以批量测试,经深海沉积物等国家标准物质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同一样品进行7次测定,其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9%。该方法应用于西菲律宾海岩心MD06-3050的部分样品,测试结果与ICP-OES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该方法再现性良好,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古菌16S rDNA 基因文库技术, 在黄河三角洲泥质沉积区6 个站位共获得568 个克隆, 经处理得到73 个OUT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进化树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 在本次研究的6 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 古菌序列均来自于泉古菌(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Euryarchaeota): 其中以Marine Crenarchaeotic Group I(MGI)为主, 仅含少量的Miscellaneous Crenarchaeotic Group (MCG), Marine Benthic Group B(MBGB)等其他种属。研究结果表明, 6 个不同站位的沉积物中只有5 个古菌类群, 群落分布较为均匀, 多样性不高。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河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古菌横向分布特征, 并为今后在黄海区域开展古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数据信息, 特别是在当前古菌研究主要集中在深海区域的背景下, 对相应的近海区域古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