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渤中凹陷西斜坡东营组储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东营组储集砂体主要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隙、粒内溶蚀孔隙以及微裂缝,为中孔-中低渗储层。储层的发育程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沉积作用宏观上控制储层的发育;成岩作用在微观上影响储层内部结构的变化;深层的超压作用对次生孔隙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大的地层压力对储层的物性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石臼坨凸起新近系岩性圈闭识别与刻画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性的区域岩性勘探要求高精度、高时效的岩性圈闭识别与刻画.对石臼坨凸起新近系明下段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体系域内沉积砂体的发育规律,明确砂体的地质-地球物理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凸起区的岩性圈闭识别与刻画配套技术: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定性识别技术和基于地震多属反演的定量评价技术,实现了层序格架下岩性圈闭的快速、精细刻画.经钻井证实,该技术系列在凸起区滚动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钻探地质成功率达到100%,再发现一个新的亿吨级油田.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地理信息工程项目中,地理空间数据库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随着需求的多样化,企业级空间数据库、开源空间数据库、移动端空间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的存储方式在各个项目中不断出现,本文通过建立多源多目标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管理体系,整合多类数据库产品的存储和管理,建立多源的统一集成应用平台,为GIS工程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Ceodatabase技术的介绍,详细阐述了利用Geodatabase技术进行管线数据建库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经验阐述了利用Ceoatabase技术进行管线数据建库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一间房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高水位体系域晚期至少划分出5个高频层序,并刻划了三级层序及高频层序单元滩相展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储层预测,并有如下结论:纵向上储层发育受三级层序及高频层序控制;平面上储层主要发育于台内坡折带以北的滩体中心。最后通过储层孔渗变化与控制因素的匹配分析,探索建立储层质量控制模式。即通过储层质量与高频层序、滩体部位及构造部位关系的研究,得出第Ⅴ高频层序储层质量优于第Ⅲ高频层序;滩体中心储层质量优于滩体边缘;塔河油田西南部、南部储层质量优于塔河油田东部。  相似文献   
16.
在对研究区嘉陵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嘉陵江组岩性剖面结构的细致分析,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和14个五级层序,认识到高频层序在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中有不同的岩性组合类型,建立了研究区嘉陵江组三级层序和高频层序格架。在研究区嘉陵江组储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分析碳酸盐生长与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关系,以及气候类型对高频层序演化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干旱气候背景下高水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中高频层序与溶蚀孔隙型储层形成的关系模式,并且层序表现出对溶蚀孔隙型储层和膏溶孔洞型储层发育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认为二级构造层序影响着岩溶缝洞型储层和裂缝—溶洞型储层的形成发育。总结出与各级层序相关的暴露期间大气水溶蚀作用(包括同生期和表生期)为研究区嘉陵江组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埕北低凸起及围区发育完整的“源-汇”系统。在“源-汇”思想的指导下,利用录井、测井、取心、三维地震等基础资料,在精细刻画埕北低凸起及围区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定量探讨了“源-汇”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 古近纪,埕北低凸起基岩类型主要为中生界碎屑岩,源区内共发育9个有效物源区;埕北低凸起共识别出15条古沟谷型和2条断槽型输砂通道,其中古沟谷型输砂通道可细分为U型、V型及W型;埕北低凸起及围区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扇三角洲平面上呈朵状展布,各扇体之间不连通,而缓坡带除局部构造早期发育扇三角洲外,整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等沉积,平面分布范围广,呈连片叠合分布;“源-汇”系统各要素定量分析表明,汇区沉积体面积及形态与有效物源区面积、沟谷的长、宽、宽深比等参数密切相关;从“源-汇”耦合模式分析认为,有效物源区面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规模,输砂通道控制沉积体系的优势展布方向及形态。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层,该储层受构造位置、埋藏速率、古地温变化、断裂作用的影响,在不同构造区特别是中深层,其物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笔者等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中深层砂岩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深层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储层存在中孔中渗型、中孔低渗型、低孔低渗型和低孔特低渗型4类,且以中孔低渗型为主。储层孔隙总体比较发育,储层整体表现为中等孔隙度、中等渗透率,储层物性较好。对区内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富含石英、长石的物源区母岩是区内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相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沉积相类型,成岩晚期方解石胶结物经过强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对中深层优质储层时空演化规律分析表明,沙南凹陷南次洼曹妃甸14- e构造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砂体,且这些砂体都位于有效烃源岩内,油气运聚条件优越,所以岩性油气藏勘潜力较大。已钻井也证明了区内厚油层的存在,说明该区是沙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最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中部428构造带自印支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叠加改造过程,区域内发育了大量的近S-N向与近EW向褶皱、断层构造,并控制了潜山的形成。然而目前对428构造带的研究仅局限于探索区域内潜山构造成因及其油气圈闭特性,对区域内的断裂系统,尤其是发育的大量近S-N向断裂的形成时期及其后期演化过程中所起到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鉴于此,为明确其形成时期、探索其对区域构造格局演化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石臼坨凸起东侧428构造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域典型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确解析,对其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428构造带与石臼坨凸起东侧连接处存在一条近S-N向走滑断裂;(2)该走滑断裂的形成最早可追溯至印支期。根据古生界褶皱和薄底构造的分布特征可知,该走滑断裂最初为近E-W向逆冲推覆断裂的侧向断坡;(3)近S-N向走滑断裂阻挡了燕山期NWW向的逆冲推覆作用,从而控制古生界和中生界大量协调褶皱的发育。而近E-W向断裂表现为压扭性质,控制了中生界雁列式褶皱的形成。基于以上认识,认为该近S-N向走滑断裂在印支-燕山期均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调节转换带...  相似文献   
20.
晚古生代中国西南地区发生了"峨眉地裂运动",与此相关的深部热液作用在西昌盆地非常发育发育.对QB1井的研究表明,志留系第Ⅲ期裂缝及其中充填的异形白云石和石英是东吴期热液作用的产物,异形白云石的δ~(13)C值、δ~(18)O值异常偏负、锶同位素值异常偏高、异形白云石和石英内原生包裹体气相部分富含氮气(N_2)是这一期热液作用的地球化学标志;深部热液为幔源岩浆热液与盆地基底深变质岩地层热液的混合液,它们沿垂向断裂通道和侧向裂缝系统运移进入志留系,导致了不规则的张性热液破裂裂缝的形成、裂缝内异形白云石和石英的部分沉淀、以及溶蚀作用的发生;它们产生的缝洞系统,对西昌盆地志留系裂缝性储层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