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241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654篇
海洋学   26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解地下水源热泵运行对地下水环境(地下水化学、水质及微生物)的影响,本文利用沈阳市已建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场地,对回灌井定期(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监测水质及微生物,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对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Ca·Mg型变化为监测早期的HCO3·SO4·Cl-Na·Ca及监测后期的HCO3·SO4-Na·Ca·Mg型)及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温度变高或变低均抑制微生物的数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地下水中稳定化学组分的浓度影响不大,对"三氮"及Fe、Mn浓度产生波动,导致地下水质量等级略有变化.因而今后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热泵系统运行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  相似文献   
992.
针对高潜水位煤矿区煤炭开采后极易形成大面积的沉陷积水区,且沉陷水体信息易与矿区其他地物混淆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针对高潜水位矿区水体信息提取的增强型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E-MNDWI).对研究区典型地物光谱进行分析,将E-MNDWI应用于Landsat系列数据,并对比验证该指数与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的精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投入运行后,利用E-MNDWI提取沉陷水体的精度普遍较MNDWI高,总体精度在90%以上,Kappa系数大于80%.选取高分1号数据作为验证数据源,发现E-MNDWI的计算面积精度高达93.07%.与其他水体指数对比,E-MNDWI的综合精度最高.E-MNDWI对于山区和平原水体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消除山体阴影和其他物体倒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多系统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性能,基于MEGX跟踪站实测数据,分析了单系统、双系统以及三系统组合下的动态、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性能.经研究发现,相较于单双系统,三系统组合能有效增加卫星可见数,改善卫星空间分布结构,提高精密单点定位精度.三系统组合静态精密单点定位E、N、U方向的RMS值和收敛时间分别为0.68 cm、1.11 cm、1.55 cm和12 min、11 min、15 min;动态精密单点定位E、N、U方向的RMS值和收敛时间分别为0.91 cm、1.14 cm、3.79 cm和13 min、10 min、16 min.  相似文献   
994.
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对延伸期预报技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积雪是重要的陆面因子,其变化的时间尺度长于大气而短于海洋。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月动力延伸期预测模式(DERF2.0)历史回报资料与被动微波资料(SMMR)、被动微波成像专用传感器(SSM/I)数据反演的逐日雪深资料,分析了1983~2014年冬季和春季转换季节高原积雪对热带外地区延伸期尺度预测技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积雪异常年动力模式在高原积雪显著影响的青藏高原地区、贝加尔湖地区和北太平洋地区预报技巧明显高于正常年份。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高原积雪偏多年的技巧衰减最慢、其次为积雪偏少年,积雪正常年最快,表明高原积雪异常年可预报时效更长,且高原积雪异常对预报技巧的改善在第1候的预报中就显现出来,尤其是积雪偏多年,其影响时段明显要早于海洋。结果显示高原积雪对延伸期预报技巧有重要贡献,暗示高原积雪异常为东亚延伸期预报的潜在可预报源。  相似文献   
995.
频率综合器是多普勒全相参雷达的核心器件,提供雷达工作所需的高稳定信号。通过剖析CINR AD/CD雷达频率综合器结构,明确频综故障判断检测方法,针对兴义雷达频率综合器故障案例分析,得出CINR AD/CD型雷达发射信号脉冲异常的诊断步骤,并对维修前后的调制信号和激励信号进行对比分析,方便雷达技术保障人员对CINRAD/CD型雷达频率综合器故障进行检测维修。  相似文献   
996.
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华北地台东部的北黄海盆地受古亚洲构造体制向滨太平洋构造体制转换的影响,其构造演化经历了伸展-反转挤压-伸展的转变.构造体制的差异不但表现在大地构造性质及其产生的地质效应上,也表现在盆地沉积特征、古生物及古气候等方面.本文以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X1井中侏罗统至下白垩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泥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古气候的指示,结合盆地沉积特征及古生物资料,对古气候演化展开研究.研究显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X1井泥岩样品的Sr/Cu比值(2.12~34.10)、Sr/Ba比值(0.16~1.60)、Rb/Sr比值(0.13~1.23)、Fe2O3/FeO比值(0.22~11.10)、V/Cr比值(0.91~1.78)、V/Sc比值(4.89~8.33)、Ni/Co比值(1.14~3.85)、δU比值(0.50~0.84)和U/Th比值(0.11~0.24)的纵向变化反映古气候经历了温湿→整体湿润、短暂干热→干热的演化.沉积物经历了暗色细粒沉积物为主→灰色、灰色夹灰绿色、灰色与红褐色互层细粒沉积物为主→灰色粗粒沉积物和红褐色、灰黄色细粒沉积物为主的变化.古生物经历了喜湿植物丰富→喜热植物出现→喜热植物丰富的过程.结果表明,受古亚洲构造体制和滨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影响,华北地台向北漂移,北黄海盆地古气候经历了由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以温湿气候为主,至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整体相对湿润,出现短暂干热气候,到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为干热气候的演化.北黄海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气候由温湿向干热的转变正是对华北地台东部晚中生代两大构造体制转换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7.
低渗储层裂缝发育期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渗储层中的裂缝是不同时期构造应力场的产物,具有不同的裂缝样式,确定裂缝形成期次对裂缝研究和油气聚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岩心观察法:适用于存在明显切割关系、限制终止和组系关系的裂缝,低渗储层裂缝不发育,组系性差,这种方法通常受限。产状分析法:除分析裂缝的走向外,还需要重视倾向和倾角,并结合区域和局部构造应力场对裂缝进行期次划分。充填物分析法:需结合充填物类型、特征,以及充填物形成时的沉积、构造、油气充注特征,以达到准确划分的目的。声发射方法:可能提供裂缝发育的期次,需要结合区域声发射资料及区域构造演化史,才能准确判断裂缝的具体形成时期。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得出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牛35块沙三中裂缝的发育期次分为4期:沙三中—沙二期、沙一—东营期、东营末期和明化镇期。  相似文献   
998.
积雪对多年冻土活动层和近地表的热状态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积雪对祁连山区黑河上游地区多年冻土热状态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迫切需要可靠的野外观测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基于两个典型野外监测站点2012—2019年观测数据,分析积雪对表面能量平衡、5 cm地表热通量及活动层热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度约21 cm的积雪在秋冬季对活动层具有保温作用;2013—2018年,俄博岭(EB)和野牛沟(PT1)监测场,活动层厚度分别为61~86 cm和159~164 cm,平均活动层厚度分别为74.2 cm和162.1 cm。受积雪影响,相隔两年(2015—2017年)的活动层厚度变化达25 cm。定量分析了祁连山积雪对多年冻土热状态的影响,为未来祁连山相关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99.
方铅矿浮选抑制剂的开发和研究是铅多金属硫化矿浮选中的重点和难点。本论文提出采用硫酸溶液钝化方铅矿使其表面氧化改性并降低其表面疏水性的新方法。通过方铅矿硫酸钝化条件试验、接触角测定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研究手段,分析了方铅矿在硫酸钝化前后的可浮性变化,确定了方铅矿最佳钝化条件,阐述了方铅矿表面酸钝化的本质。研究结果表明,方铅矿的最佳钝化条件为硫酸浓度2.0mol/L,钝化温度100℃,钝化时间25 min。方铅矿钝化后表面接触角由93.02°减小到44.65°,表明酸钝化可有效降低方铅矿的表面疏水性和可浮性,XPS分析结果表明钝化后的方铅矿表面生成了亲水的PbSO4,导致其可浮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000.
山地多年冻土的异质性影响其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且对有机碳的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采集黑河上游多年冻土区三种典型植被类型(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8个活动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49.50 kg·m-2),高寒草甸次之(11.22 kg·m-2),高寒草原最低(7.30 kg·m-2)。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剖面垂直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深度变化不明显,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深度逐渐减小,存在显著的表层聚集性。有机碳密度与土壤含水率和细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一般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pH值和土壤颗粒组成解释了96.39%的有机碳密度变异,其中土壤含水率贡献了81.53%,pH值和土壤粒度分别贡献了9.33%和4.75%。研究表明多年冻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山地多年冻土土壤含水率是控制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