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南岭及邻区的第四纪沉积以冲积物、残积物和洞穴堆积物为主,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地层格架和时间框架。基于剖面资料和实地调查,将南岭第四纪地层划分为永州-郴州、桂林-贺州、韶关-清远、赣州、道县-阳山等5个地层小区;通过厘定每个小区的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地层和气候地层及其测年成果,建立了综合地层的对比格架。结果表明,南岭第四系与中国更新统泥河湾阶、周口店阶、萨拉乌苏阶和尚未建阶的全新统可一一对比;其生物地层以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和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马坝人、道县人和柳江人等智人演化为特点;气候地层以洞穴石笋和高山泥炭重建的古气候记录为代表,主要反映东亚季风背景下的南岭局地气候。但由于测年数据较少,冲积层和残积层的对比仍然存在困难;生物演化阶段与气候变化之间也未能详细对比。因此,今后南岭的第四纪地层研究应围绕提高测年精度与建立统一的年代标尺开展,促进综合地层对比的精细化、延伸气候地层的时间尺度并拓展与南海海相地层的对比;这一基础性工作对水文、环境、工程等实践应用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隆升与沉积盆地分布耦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在高原及邻区近7年完成的1∶250000地质填图资料, 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共92个.沉积范围大且序列完整的盆地分布在高原周缘和腹地.在高原的南、北和东缘, 沿区域性大断裂带分布许多走滑拉分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海相地层仅分布在藏南和新疆叶城地区.藏南半深海-深海沉积沿江孜-萨嘎-郭雅拉-桑麦一线分布, 其海水东浅西深, 西部为活动型, 反映新特提斯洋闭合的时间从东向西变新, 地壳抬升首先开始于东侧.晚白垩世隆起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 高原总体地貌格局为东北高, 西南低.古新世—始新世出现了腾冲-班戈、库牙克-格尔木新的隆起带, 西昆仑隆起带向东拓展, 祁连隆起带加宽, 松潘-甘孜隆起区范围向东有所萎缩.渐新世期间, 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掘起, 昆仑-阿尔金-祁连的进一步隆起, 造成了整个高原的周缘为山系、而腹地为盆的宏观地貌格局.中-上新世期间, 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进一步较大幅度隆起;高原从渐新世及其以前的东高西低格局, 经历了中新世—上新世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拗陷, 最终在上新世末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 青藏做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青藏高原新生代的隆升过程以多阶段、不均匀、非等速为特征, 具有强烈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23.
熊耳群目前已成为一重要的含金地层,金矿床类型多样,包括构造蚀变岩型、煤破角砾岩型、石英脉型和铅-金矿型,各种类型金矿床均与构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4.
西倾山热泉-岩溶-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倾山金矿带是由热泉型金矿硅帽,岩溶型及蚀变岩型金矿组成的新类型金矿带,西倾山弧形构造机制所导致的次级构遣裂隙以及沿其侵入的中酸性岩脉或沿构造裂隙发育的岩溶侵蚀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控矿构造,其成矿作用在平面上具有连续性带状(弧西翼),集中性窝状(前弧)及等距性(弧东翼)的规律,在垂向上则由上向下形成了热泉型—岩溶型—蚀变岩型的“三层式”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5.
太阳顶群是一套黑色含碳硅质碎屑岩系,化石贫乏。笔者1988年在拉尔玛地区该群拉尔玛组上部发现有CylindrochitesdaiznuangziensisLiu和HyoLithellusqingheesisLiu等微体小壳化石,分别相当于陕西宁强、湖北房县、四川峨嵋麦坪和云南昆明梅树村产的Hyolithessp。和Auabarites-Circotheca化石组合,是下寒武统底部梅树村阶的标准带。根据微体小壳化石组合和岩性特征,将原太阳顶群拉尔玛组的上部,以铁质条带硅质板岩风化壳为标志的沉积间断为底界,时代定为下寒武统。将拉尔玛组中下部以下地层,时代定为上震旦统。  相似文献   
26.
一、前言本文仅涉及后成成矿作用,由来自热液的矿物其及脉石矿物在构造成因的破裂系统内或附近沉淀的结果。大多数矿带为板状,但也有的为曲面状,如褶皱脊部的鞍状矿脉,或者为线状,如断裂交叉部位形成的矿体。这里仅考虑了脉型金矿床。根据尺度显然可分为矿带几何特征(称为矿带“形状”(Shape))和组成矿带各部分的成矿几何特征(称为成矿“型式”(form))两个方面。脉型金矿的成矿型式是极其多变的。  相似文献   
27.
白龙江地区逆冲推覆构造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亚东 《贵金属地质》1994,3(4):262-269
  相似文献   
28.
假玄武玻璃及其形成过程和机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假玄武玻璃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形成环境和产状作了综合性描述,并对其摩擦熔融成因进行了论证,对假玄武玻璃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以及形成假玄武玻璃的地震断层的动力机制、活动方式和脉动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对母岩矿物性质和流体对假玄武玻璃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概述了假玄武玻璃形成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最后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9.
为纪念苏格兰学者詹姆斯哈顿(James Hutton)在地质科学上贡献。爱丁堡皇家协会和伦敦皇家协会联合倡导和组织这次国际花岗岩成因讨论会与会者共270人。来自英国、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西德、瑞典、比利时、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会议收到论文100多篇,会议宣读了20篇。同时对北爱尔兰Donegal地区的加里东期花岗岩进行了一个星期的野外地质考察。 詹姆斯哈顿于1726年生于爱丁堡。他一生对地质科学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发表了许多论文,如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地球的理论》。詹姆斯哈顿对花岗岩作了大量的野外地质和室内研究工作。确认许多花岗岩体为侵入成因。在200年前提出这些观点,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30.
糜棱岩中相对坚硬矿物的碎斑通常具有由重结晶物质的尾部所决定的内部单斜对称性。碎斑及其尾部称为‘碎斑体系’。它可以作为有价值的旋涡方向指示物。根据尾部的几何特征可把碎斑体系分为σ-型和δ-型。σ-型有楔形重结晶的尾部,其中线分布在平行于尾部包含体系对称轴的参照面的两侧对边上。σ-型进一步分为σa-型,这种碎斑在相对均匀的基质中是孤零的;和σb-型,其碎斑是与基质中的剪切带叶理相伴出现。典型的σ-型有细长的重结晶的尾部,它的中线横穿邻近碎斑的参照面。接近碎斑的基质物质经常出现湾形,尾部还呈现了明显弯曲。糜棱岩中碎斑体系是与碎斑相邻其质中非共轴流动使碎斑外壳中相对弱功力重结晶颗粒集合体改变其形状而发育起来的。这一习性已在剪切箱的实验中被模拟。利用嵌入硅质油灰的刚性圆柱体周围的波动标志线进行简单剪切实验。这个实验是在不同变形速率条件下逐渐减小刚柱直径去模拟重结晶速率(R)相对变形速率(γ)的变化。R/γ比值决定发育何种碎斑体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高R/γ值时,从碎斑流开的重结晶物质不断地被新生颗粒听补充,同时发育了楔形的σa-型尾部。低R/γ值时,相对地没有多少新生颗粒补充到变细的尾部。由于碎斑的旋转运动产生的牵引作用使尾部偏转。此外,大多数碎斑系统在低剪切应变时是σa-型或不显单斜对称,而σ-型仅在剪切应变中发育。复杂的碎斑体系以两个世代的尾部为特征。可在很多所研究的天然剪切带中见到,在模拟剪切带中由于不稳定的R/γ,也可以形成。用单个的σa-型和σ-型碎斑体系做为旋涡方向的指示物的使用条件是:体系应有一个单斜对称;基质颗粒粒度应小于碎斑的粒度;基质组构是均匀的;变形史简单以及在垂直于糜棱岩中推测的总旋涡向量的切面上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