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超深薄层碎屑岩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震数据很难识别薄砂体的问题,对比分析了采用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分频处理、储层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等不同手段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筛选出高分辨率储层敏感参数反演作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储层主要预测手段.通过探讨砂泥岩对声波时差的响应,以及对比分析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以及补偿中子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确定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最好,由此选取自然电位作为最佳电性敏感参数参与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预测.从井点、剖面、平面等方面检验和评价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预测效果较好,符合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的储层预测要求,实现了对石炭系主力砂体空间展布的解释与描述,建立了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柴沟地区烃源岩发育良好 ,具有较为有利的油气储、盖层 ,特别是在其东南部和南北向古构造带中油气勘探前景良好 ,但构造圈闭和有利的岩相带的相匹配 ,才是形成干柴沟地区油气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秦岭变质地层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秦岭变质地层的年龄已用多种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除南秦岭鱼洞于群片麻岩形成于太古代外,其余变质地层差不多都形成于元古代,并且自1600Ma以来,秦岭地区经历了3期强烈地质事件.(1)发生在1000Ma左右的晋宁期,秦岭地区遭受强烈变质作用并伴随地壳部分熔融和强烈火山活动;(2)发生在400Ma左右的加里东~早华力西期,秦岭再次遭受强烈变质并伴随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发;(3)280~200Ma的晚华力西~印支期是又一次重要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4.
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酒西白垩纪盆地是酒西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发育了冲积扇、水下重力流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近岸水下重力流扇。中深湖—扇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沉积体系组合型式。依据答时界面,将湖盆充填序列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相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热衰减沉陷和湖盆萎缩关闭3个演化阶段。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燕山运动等远程应力作用控制着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以大陆碎块形式残存于北祁连造山带内部的古元古代北大河岩群早期发育有大量的斜长角闪岩,其原岩为玄武岩,Alk-∑FeO-MgO图解、REE特征、里特曼组合指数等均显示斜长角闪岩属钙碱性系列范围,个别显示弱碱性,斜长角闪岩具有较高的Al2O3、∑FeO和低的Mg#,这些特点反映其成分演化程度较高,表明火山岩的形成与古老地壳的活化有关,有较强分异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在Ti-Zr-Y图、Ni-FeO/MgO图解和Ta/Yb-Th/Yb图解上斜长角闪岩均显示火山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特点,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形式图、稀土元素整体特征与钙碱性岛弧玄武岩基本相同;87Sr/86Sr=0.71617~0.72033,143Nd/144Nd=0.512414~0.512495,εNd=-2.79~-4.37.显示出壳源性质或者是受到大陆下地壳的混染作用而形成.因此推测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岩浆弧作用的产物,说明在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和柴达木克拉通之间存在古洋盆的俯冲消减.  相似文献   
16.
17.
甘肃天水坪道花岗岩体的地质特征及矿化信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坪道岩体由早期到晚期可分出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共5期岩浆活动。岩体碎裂化强,构造蚀变带发育。碱值(NK/A)为0 49~0 62,ANKC值大于1,见白云母,CIPW计算中多见刚玉,为钙碱性铝过饱和型。随SiO2含量增加,TiO2、FeO、MgO、CaO、Na2O均逐渐缓慢减少,而Fe2O3和K2O含量在剧增。岩石化学显示其源岩为上地壳杂砂岩类、碎屑岩类。岩体相对富集轻稀土,δEu值为0 35~0 7,铕亏损强烈。岩体贫Ba、Rb、Sr、Y、Cu、Zr、Ga、Ni元素,富Nb、Ta、Bi、Th、Cr、Sn、Mo、Hf、Au、Sc,异常富Hf、Sn、Sc、Au,数个构造破碎带及蚀变带有金矿化显示(0 2~0 4g/t),综合分析该岩体较有利于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塔河三叠系下油组河流相储层夹层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资料,结合典型地区地质统计学特征,对塔河三叠系下油组河流相夹层成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成因类型下油组夹层分为单元间夹层及单元内夹层,只有单元间夹层是井间可对比的,对抑制底水锥进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夹层岩性类型及其岩电响应特征将夹层分为泥质、钙质、低渗透夹层;泥质夹层延伸较好,为主要夹层类型;下油组划分出11个延伸较稳定的夹层,但在目前井网下井间是不连续的;下油组夹层密度平均为0.14,夹层频率平均为0.07,夹层总体不发育,夹层平面分布大体呈北东、南北向分布,其宽厚比为1∶80~1∶100,波及宽度为200~500 m.明确夹层分布特征对指导该区底水油层注水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剩余油潜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含水期碎屑岩储层剩余油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剩余油饱和度、储量丰度、砂体类型、砂体位置、所处位置、连通状况、微构造形态、注水距离、射开完善程度、注采完善程度、渗透率变异系数等11项静态和生产动态指标组成剩余油潜力评价因素集,并对各因素进行层次划分及权系数统计分析,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M油田为例对复杂非均质油藏剩余油潜力进行定量评价,将A、B主力层各井组划分为Ⅰ~Ⅲ类潜力区,从而建立剩余油潜力分析量化模型,实现剩余油定性分析结果的定量化描述.  相似文献   
20.
甘谷驿油田采油厂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付国民 《陕西地质》2010,28(1):62-66
通过露头、岩芯裂缝描述及应用古地磁裂缝检测方法,长6储层裂缝主要以EW为主,次为SN向;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80°的应力场背景下,外力诱使东西向裂缝优先开启和连通,油井受效明显,含水上升快且易产生水淹,近南北向裂缝处于挤压闭合状况,裂缝孤立、连通性差,油井见效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