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何国琦  韩宝福 《地学前缘》1995,2(2):187-194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有着深刻的差别,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模式研究大陆岩石圈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本文从陆缘演化和多个板块构造旋回叠加两方面做了初步探讨,提出岩浆型被动陆缘是独立的一类古陆缘;在辨认后续板块构造旋回叠加中,新构造成分和格局的确定有重要意义。本文还讨论了汲取大陆地质研究经验,在新的学科水平上重新解释传统大地构造学中一些有用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是继现代金刚石小口径钻探之后的又一项新的先进钻探技术.我国这项钻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58—1965年)地质部勘探技术研究所率先开始了对液动冲击器的科学研究,到1965年,先后研制出了7种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一、概 述我国一九五八年起自行研制液动冲击回转钻探设备及工艺技术。其工作的关键是研制性能优良的液动冲击器,目前经部级鉴定的已有12种,其中SC型、YS型和YZ型已逐步形成系列,性能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机型的先进水平,下表为地质系统这几个系列液动冲击器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前言1998年 9月 3日 16时 5 6分 ,在岩手县北部发生了 6 .1级 (日本气象厅所发布的震级 )地震。从这次地震的强震仪的记录可以看出 ,通过岩手山正下方的地震波受到强烈衰减。在本篇论文中 ,采用多个观测点 ,多个地震观测记录 ,去掉震源和观测点正下方的震动特性 ,只提取出射线路径上的传输特性 ,把这样的双频谱比的方法 (Matsuzawa et al.,19 89)运用到强震动记录 ,来推测岩手山正下方的 Q-1 S 值。1 在岩手县周围观测的地震记录图 1所示的是科学技术厅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的 K-NET的观测点分布图 ,图 2所示的是由图 1得到的这次地震的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天山及邻区大地构造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根据区域构造判断,邻区新确立的吉尔吉斯-帖尔斯克伊古洋及其伴生的陆缘向东延到了中国的西南天山,它应从比依克-那拉提山的北缘通过。从晚里菲纪到早奥陶世早期,是该古洋从裂谷发育到成熟大洋的时期,这与罗丁尼亚(Rodinia)超大陆的解体时期相当。而由阿兰苏依岩系代表的塔里木陆缘裂解和南天山古洋开始发生的时期看,也与罗丁尼亚超大陆的解体时期大体相当。文中阐述了邻区南天山研究的近年取得的新认识。基于作者对我国西南天山的认识和参考邻区南天山的新资料,建议将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界线划在中天山的南缘。  相似文献   
16.
前言 1998年9月3日16时56分,在岩手县北部发生了6.1级(日本气象厅所发布的震级)地震.从这次地震的强震仪的记录可以看出,通过岩手山正下方的地震波受到强烈衰减.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13条蛇绿岩带的岩石组合、产出地质背景、规模及其延伸方向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在这些蛇绿岩带的硅质岩及碧玉岩中,现已采获较丰富的牙形石化石资料,查明蛇绿岩形成时代大部分为寒武纪—中奥陶世,个别属于中奥陶世—晚泥盆世。上述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对我们是一个有益的启发。在我国蛇绿岩带中同样存在着硅质岩和碧玉岩,今后应重视与加强牙形石的研究工作,以便把我国蛇绿岩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火烧迹地是全球及区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等研究所需的重要参数之一,卫星遥感技术为快速获取大区域火烧迹地空间分布信息提供了有效手段。中国科学院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研发了首个30 m空间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产品GABAM (Global Annual Burned Area Map)。遥感数据产品的精度验证对产品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尚未有研究机构对GABAM产品精度进行独立评价和分析。为系统评价GABAM产品精度,利用2010年全球30 m空间分辨率火烧迹地产品(GABAM2010)开展精度验证研究工作,在全球和几个陆地生物群落中估算了产品精度,并探索了全球遥感专题产品精度验证的技术框架。基于分层随机抽样选择80个非重叠的泰森多边形区域TSA (Thiessen Scene Areas),采用误差矩阵和6个精度指标对GABAM2010产品做全面精度评价和分析,以满足火烧迹地产品用户的使用要求。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GABAM2010产品的错分率和漏分率分别为24.32%和31.60%,总体精度为97.85%;由于数据质量(如条带、云)等的影响,火烧迹地的范围会被低估,对于较容易发生火灾的生物群落,如热带亚热带草原区域,GABAM2010产品精度较高;在生物群落内部,高密度火烧迹地区域的精度高于低密度火烧迹地区域。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蒙古之地质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按照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讨论中国和蒙古的演化史。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可分3大阶段:陆核的聚结(2·8Ga);原地台在吕梁运动中固结和侧向增生(1·8Ga);地台在晋宁运动中固化拼合成华夏超大陆(830Ma)。晋宁运动后,中国和蒙古以离散大陆和洋盆并存为特征,至早古生代末聚合为中国和北蒙古两个古大陆。晚古生代时,斋桑—南蒙古—兴安和乌拉尔—天山两大海域陆续消减,形成了海西期的主缝合带。中国蒙古各地块大致于印支运动末期(210Ma)重新聚合,成为劳亚超大陆,即二叠纪—三叠纪泛大陆北支的一部分。印支期后大阶段的特征是泛大陆裂解和大西洋扩张导致了环太平洋域的出现,这一新的构造型式使中国由南北部之间的差异转变为东西部之间的差异。中国东部,也包含蒙古在内,在中—新生代基本上处于张性构造状态,发育张裂盆地和大陆内部火山活动;而在中国西部,中—新生代的构造发展过程则表现为亲冈瓦纳诸地块陆续向北增生拼贴到古亚洲大陆之上。这个过程最终导致了青藏高原在中新世至第四纪的迅速上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