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通过对滇西户撒盆地煤田资料二次开发利用,文章首次提出"潜在储铀层"的概念,即煤田等勘探钻孔测井资料中自然伽马值显示高于50γ(或3.5PA/kg或150API或12.6纳库(n·C)/Kg·小时)时所对应的砂岩、砾岩层,并筛查出主要赋存在新近系芒棒组一至三段的潜在储铀层40层。自然伽马异常等厚图与等值线图指示盆地北东部姐来-小寨地区、中部曼统-曼燕地区、南西部帕董-老汪寨地区可作为首选钻探验证靶区,验证孔当优先部署在以上区域。芒棒组一、二段因赋存的潜在储铀层数量多、伽马异常厚度较大、伽马异常值高,赋矿潜力大,可作为重点验证层位。  相似文献   
22.
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资源前景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黑色页岩是震旦系、二叠系大中型气田的重要烃源岩,同时其自身也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巨大潜力。初步研究表明,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有利页岩气层主要发育在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这些层位的黑色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以及Ro值等各项参数均符合形成页岩气藏的特征,是今后页岩气勘探的潜力地层。  相似文献   
23.
四川宣汉盘龙洞晚二叠世生物礁古油藏剖面序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盘龙洞生物礁发育于上二叠统长兴组的中上部,厚度约80m。生物礁主要为浅灰色块状海绵障积岩、海绵骨架岩。造礁生物主要为房室海绵、水螅、苔藓虫等;附礁生物主要为腕足、瓣鳃及腹足等;造架生物含量约为38%~50%;充填物为泥晶方解石,含量为50%~70%;孔洞丰富,多被方解石晶体充填,孔洞间连通性好。该生物礁及其上下地层均有大量的沥青,揭示着有过油气的运移过程。沥青充填可以分为两期:第一期充填于生物骨架孔隙、粒间孔隙、海绵体腔和都分其他生物体腔孔隙中;第二期主要充填于后期裂骧和次生孔隙中,该期的沥青广泛分布于生物礁和整个礁的盖层之中(包括亮晶砂屑灰岩和白云岩),规模较大,含沥青的地层总厚度达120m左右。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乌金河流域点污染源的实测与面污染源的估算,初步确定点面污染源排污总量,并用单项超标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对乌金河流域的水质进行评价,分析了流域的污染特征,同时对如何防治水污染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5.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界面主要有水下间断不整合面及暴露侵蚀不整合面等两类界面,相当于Peter Vail的Ⅱ类层序界面。通过对南江桥亭及PG2井等典型剖面解剖,将飞仙关组划分为两个沉积层序,厘清层序与储层的关系:储层主要位于三级层序高水位体系域中,其中,第一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其构成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主体,第二层序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浅滩相鲕粒灰岩储层。建立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对储层二维空间分布进行预测认为,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PG2井-宣汉渡口立石河之间,浅滩鲕粒灰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南江桥亭及CP82井等地。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分布广,区域上分布于通江-开县局限台地及其西侧,浅滩鲕粒灰岩储层主要分布在通南巴地区及东部城口-万源一带。  相似文献   
26.
云南兰坪盆地三叠纪沉积作用与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石沉积类型、物源供给、成因机制和沉积序列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 ,将兰坪盆地三叠系划分为陆相火山泥石流、河流相、三角洲相、潮坪相、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台地相和深水盆地相7种主要沉积类型。通过对沉积相的详细分析 ,恢复其古地理格架和面貌 ,探讨岩相古地理的变迁历史 ,从而表明三叠纪早期到晚期 ,其古地理经历了陆相环境→碎屑海盆→碳酸盐海盆到碎屑海盆的转换 ,即两次海侵 海退旋回。早期的海域分布范围较小 ,晚期的海域分布范围较宽 ,并成为统一的海盆。  相似文献   
27.
四川盆地安岳震旦-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发现,极大地鼓舞了相关学者对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新领域的探索热情,然而,对于川东北地区深层古地理格局的认识尚存在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北缘、东北缘新元古代-寒武纪地层剖面的综合调查与区域对比研究,基于关键事件序列的系统厘定,重建了川东北及邻区的新元古代-寒武纪原型盆地地层格架;同时,结合盆内最新实施的深层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解析,基本厘定了川东北克拉通裂陷的演化时限、发育范围、充填序列、区域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过程。研究显示川东北克拉通裂陷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新元古代板溪期-震旦纪早期为伸展断陷期,与南华裂谷系开启同步,表现为快速充填,区域沉积分异显著;(2)震旦纪陡山沱晚期-寒武纪筇竹寺期为伸展沉降期,沉积厚度小,但烃源岩相对发育;(3)寒武纪沧浪铺期至寒武纪末为挤压扰曲与充填期,发育局限台地-潟湖相含膏岩系。不同于绵阳-长宁克拉通裂陷,川东北克拉通裂陷开启早,其早期为补偿性裂谷充填、中晚期则为欠补偿的碳质泥页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组合。由此可见,这一新认识或将对川东北深层油气勘探方向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奥陶-志留交替时期是地球历史时期中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华南地区沉积的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现阶段我国页岩气勘探重点层位,多套斑脱岩存在于黑色页岩内指示该时期经历过多期连续的火山活动。本文选取了四川盆地东部华地1井和武隆黄莺乡五峰-龙马溪组两条剖面点,以黑色页岩和斑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陆源输入、古生产力、古氧化还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斑脱岩的发育与否与页岩有机质富集间的关系。两剖面点均表明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TOC呈高-低-高模式,氧化还原指标(V/V+Ni、V/Cr、Ni/Co)指示水体经历了厌氧-富氧-厌氧的过程,生产力指标(Cu、Babio、Sibio)、陆源输入指标(Ti/Al、Zr/Al、Th/Al)表明五峰和龙马溪组具较高的生产力和陆源输入,观音桥组较两者均低,三者与有机碳的相关关系反映氧化还原条件对有机质富集作用最大,生产力次之,陆源输入最弱。从斑脱岩发育特征与有机碳、生产力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关系看,频繁的火山活动可能对五峰和龙马溪组有机质的保存产生双促作用,一、为海洋提供营养物质,提升其生物生产力;二、火山灰飘落至海水表面阻止了部分光照进入,海底缺氧环境加剧,造成生物大量死亡并落入海底作为有机质埋藏。  相似文献   
29.
大巴山前缘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类型组成存在较大争议。在万源曹家、城口周溪、巫溪田坝、巫溪白鹿和巴东两河口等地区采集代表性样品进行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和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五峰组-龙马溪组δ13C组成分布为-31.1‰~-28.2‰,田坝地区δ13C最轻,两河口地区δ13C最重。大巴山前缘干酪根类型是碳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质成熟度和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小。当有机质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有机碳含量越高,δ13C组成偏轻;有机质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有机碳含量越高,δ13C组成偏重,变化幅度小于1.2‰。按照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划分干酪根类型原则,大巴山前缘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类型为I型(腐泥型)和Ⅱ1型(腐殖腐泥型)。  相似文献   
30.
中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逆城市化进程后,终于在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中找到了更为健康的社会主义城市建设方法.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推进新型城市化也成为紧要而热门的话题.在这个城市化势不可挡的今天,城市的魅力,以每年1500万人的速率吸引外来人员的脚步.据统计,"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率将突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受到约束,人口膨胀、环境保护等问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合理解决城市问题,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根本.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为我国信息化发展勾勒了美好的蓝图.早在2009-2010年间,住建部、工信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相关部门都相继发布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通知或文件,而在今年年初住建部也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这些动向都表明我国智慧城市规模建设将进入一个空前的高涨期,新一轮城市建设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