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242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学科申请代码是形成合理基础研究资助格局、促进学科均衡发展、鼓励学科交叉和发展新兴方向的指南。本文系统梳理了自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建至今,地理学科申请代码体系的历史沿革,重点对新时期地理学科申请代码体系在水、土、生态系服务、环境和人地关系演变等方向的布设特点,以及对未来学科基础研究资助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02.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预测的统计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地理研究》2001,20(6):739-751
在6个土层和10次土壤含水量测定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与地形等6类20个环境因子变量,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预测的6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提出了5类13个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研究表明,各模型组之间的差异较大,以直接回归模型组为最优,PCA线性转换回归模型组次之,DCA非线性转换回归模型组最差。在每一组内,模型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以变量全部入选模型稍优于变量逐步筛选模型。6种模型中,通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性最好、预测精度最高,但模型结构最为复杂、需要的环境因子最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不仅拟合性和无偏性方面很好,而且结构最为简单、需要的环境变量最少,因而为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603.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白垩纪─早第三纪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永  傅德荣 《地球学报》1996,17(1):32-40
塔里木西南部白垩纪-早第三纪沉积特征表现为5次海进-海退旋回。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及随后对塔里木盆地的持续性挤压,造成塔里木周缘的挠曲下沉,同时古特提斯海水从西部侵入盆地,形成相应的沉积旋回。白垩纪-早第三纪塔西南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早白垩世为继承性走滑-断陷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为前陆盆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04.
电站建设对澜沧江-湄公河泥沙年内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澜沧江漫湾电站上游旧州站和下游允景洪、清盛站1987~2003 年逐月悬移质泥沙含量实测资料, 分析对比了三站年内泥沙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将上述参数与澜沧江上游干流漫湾与大朝山电站建设的响应进行关联研究, 分析电站建设进程对河道输沙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 (1) 旧州水文站泥沙年内分配与区域气候变化 (降水) 趋势一致, 研究时段内不均匀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维持天然河道输沙特性; 允景洪和 清盛水文站的泥沙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系数对电站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不一致, 允景洪站泥沙含量不均匀系数先减小后急剧增加, 而清盛站呈微弱减小态势。(2) 旧州水文站泥沙年 内分配集中度及集中期基本无变化; 允景洪与清盛水文站的泥沙年内分配集中度变化较大, 泥沙集中期在在电站施工的高峰期(1987~1992 年、1997~2003 年) 后延, 且不同步, 允景洪在漫湾施工期后延5~6 天, 而清盛则后延将近半个月,而在大朝山施工期, 允景洪的后延响应 却明显于清盛。(3) 旧州站相对、绝对泥沙变幅逐时段递增, 允景洪站年内最大与最小月泥沙含量的相对、绝对变化幅度均减小, 清盛站泥沙含量的相对变化幅度却先增后减, 绝对变化 幅度则一直减小。三站泥沙年内极值变幅以及电站建设前后的响应差异, 说明三站泥沙变化的驱动因子有明显不同。这些关于泥沙含量年内分配特征规律的发现, 为研究澜沧江干流电站建设对上下游泥沙变化以及跨境影响的科学评价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605.
正平治河素有平果"小桂林"之称,是一条鲜为人知的红水河支流,位于广西平果县北部。由于沿河岸两边的岩溶山水风光奇特,平果县人民政府为此申报了自治区级地质公园。自此百色市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平果县平治河地质公园范围包括达洪江、黎明河交汇处以西敢沫岩、达洪水库一带的西园区以及凤梧镇月亮山以东至大化瑶族自治县交界  相似文献   
606.
基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的多级边坡破坏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当前多级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引入FLAC3D程序和强度折减理论,并运用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研究了多级边坡随台阶宽度变化的破坏模式、变形及其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级边坡的滑移面的位置、形状和破坏模式随着台阶的宽度不同而不同,且其变形也随着台阶的宽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最终通过对多级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发现安全系数和滑移面广义剪应变大小也随台阶宽度的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07.
傅有机 《福建地质》2007,26(2):108-112
闽北地区广泛分布变质岩、沉积岩和岩浆岩,其岩层风化程度差异较大,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环境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是福建省地质灾害多发区。通过对闽北山区10县、市(区)所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归类统计,总结出该区地质灾害易发的空间地理分布规律,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08.
黄土丘陵沟壑区极端降雨事件及其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降雨事件时有发生,加重了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难度。因此,科学界定极端降雨事件、进而探讨其发生规律及其对径流侵蚀的影响尤为重要。通过整理定西市安家沟流域(35°35′N,104°39′E)17年的降水和径流侵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降雨量和最大30min雨强为指标,采用世界气象组织的标准划分了极端降雨事件。结果发现:(1)研究区内极端次降雨事件的雨量和雨强的临界值分别为40.11mm和0.55mm/min,次降雨量的多年平均值为18.87mm。17年间共发生12次极端事件,5月、7月、8月份的发生概率分别为16.67%、50%和33.33%。因此最佳防治时间段为7、8月份。(2)聚类分析表明极端降雨事件可分为三类:降雨量和雨强都大于临界值,占25%;降雨量大于临界值,而雨强小于临界值,占41.67%;雨强大于临界值,降雨量大于多年平均值而小于临界值,占33.33%。(3)在极端降雨事件作用下,径流系数和侵蚀模数要比对应的多年平均值高。总体而言,降雨量和雨强都很高的极端事件的破坏性最强,但高历时低雨强的极端事件所产生的破坏也不容低估。(4)沙棘林在生长演替的过程中显著增强了抵御土壤侵蚀的能力,对极端降雨事件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抵御极端降雨最弱的是坡耕地,主要是由于受到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9.
分析了富阳二中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通过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饱水情况下稳定性较差,易发生滑动;针对滑坡体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合理的加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10.
同震崩塌滑坡的解译及定位是震区灾后恢复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何在灾害快速、自动解译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解译精度,是目前同震崩塌滑坡解译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促使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向智能化、科学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章在团队前期所提出的遥感影像局部阈值二值化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同震崩塌滑坡解译结果假阳率偏高的问题,分析了假阳性地物的光学和几何特点,提出了融合目标区域光学影像灰度特征、区域坡度信息、NDVI指数特征及解译地物主轴特征的同震崩塌滑坡多特征融合解译方法。为验证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以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龙头山镇为研究区,利用震后获取的高分一号(GF-1)卫星影像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对该同震崩塌滑坡进行了解译识别,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准确解译出了同震崩塌滑坡区域,并有效去除了假阳性地物干扰,提高了解译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