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湘南骑田岭白腊水锡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白腊水锡矿床由矽卡岩化破碎带蚀变岩型、蚀变岩体型和斑岩型锡矿为主的各类锡矿脉组成。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特征的研究,认为高序次断裂控制着锡矿带的展布,低序次断裂控制着矿脉(体)的分布及其形态、产状等。成矿作用划分为三期,即成矿前热液蚀变期、成矿期和表生期,其中成矿期又分为四个矿阶段。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出三个区间:320-265℃,240-175℃和150-120℃,反映成矿多期次叠加的特征。  相似文献   
72.
将小尺度含水层热机械弥散系数模型应用于对流弥散传热过程中,推导了该条件下对流弥散热量运移的解析解,结合试验进行验证,对含水层热弥散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热机械弥散系数等于1×10-2 W/(m?°C)可以作为热弥散对温度场影响的临界点,从而将热机械弥散系数的分布划分为不可忽略的三角区域和可以忽略的多边形区域;明确了自然含水层结构条件下纵向热弥散度范围,从小尺度的热弥散研究结果来看,纵向热弥散度最大值为厘米数量级,它与野外大尺度条件下热弥散度的研究成果有着显著差异,表明热弥散尺度效应的存在,这将是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73.
桂东大瑶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桂东大瑶山地区的金矿主要产于寒武系具浊流沉积特征的浅变质含碳质碎屑岩中,受地层岩性及断层破碎带控制明显,岩浆侵入活动相对较弱,仅出露有加里东期、燕山期及喜山期的中-酸性小岩株和岩脉,除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破碎带中产有金矿化体或金矿体外,其它各期岩体均未见明显的金矿化.金矿化类型主要为硅化石英脉型和硅化破碎带蚀变岩型.区内的金矿化主要与地层建造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属地下水热液改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74.
用卡尔曼滤波确定变分方法中的权重系数进行雨量校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1999年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HUBEX)获得的雷达及遥测雨量计资料,用卡尔曼滤波方法确定变分法的权重系数,对1999年6月27日5:00到6月27日18:00的一次降水过程进行雨量校正,并将校正结果同其他校正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5.
桂东-粤西地区中生代成矿规律及动力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区内地质构造特征、花岗岩岩石学的综合研究表明,本区中生代岩石圈经历了碰撞挤压(224-265Ma)、由挤压到伸展的构造转换(154-163Ma)及强烈拉张伸展(80-120Ma)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成矿作用集中发生在中侏罗世及白垩纪,分别受控于燕山早期岩石圈的构造转换及燕山晚期的拉张伸展。岩石圈的构造转换与其自身热流值的增高有关,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是区内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一级控制因素,矿床定位分布则受控于局部动力系统转换,它们是不同动力系统之间相互转换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及CRP面元的分析,获得了不同观测系统及覆盖次数下CRP面元内偏移距与方位角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对于满36次覆盖面元内的偏移距与方位角来说,8线10炮观测系统较8线8炮分布更为均匀,偏移距信息与宽方位角信息缺失较少,有利于进行岩性勘探.对于8线10炮同一观测系统,24次覆盖较36、48次覆盖其方位角分布均匀,但缺失大角度道集;而48次覆盖偏移距信息更为均匀丰富,却存在小角度道集缺失的情况.盲目的增加覆盖次数将会降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影响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