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不平衡铀系和钍系核素的γ谱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求解初始时刻子体活度不为零时两个子体级连衰变动力学方程,给出γ谱分析测量不平衡铀系和钍系核素活度的计算公式.作为应用测量了两个沉积物样品中的238U,234Th,226Ra,222Rn,228Ra,228Th,224Ra,212Pb,210Pb和40K的活度.  相似文献   
32.
青岛市7Be, 210Pb 和210Po大气沉降通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大气沉降中7Be,210Pb的γ谱分析方法和210Po的α谱分析方法,测定了青岛大气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青岛市2002年4~11月大气沉降的7Be和210Pb通量平均为1.67和0.32 Bq/(m2·d);2004年5~9月7Be,210Pb和210Po通量平均值为2.15,0.51和0.083 Bq/(m2·d).  相似文献   
33.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天然放射性核素与~(137)C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PGeγ谱仪测定了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 .结果给出 7种核素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0 K :538Bq/kg ,2 10 Pb :1 1 6Bq/kg ,2 2 6Ra:2 7 7Bq/kg ,2 2 8Ra:4 4 9Bq/kg ,2 2 8Th :4 2 0Bq/kg ,2 38U :35 4Bq/kg和137Cs:1 1 6Bq/kg ,2 10 Pb的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增大 ,2 2 6Ra比活度随离岸距离没有明显变化 ,其余核素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减小 .与对我国近海其他海域报道的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含量相比 ,40 K和137Cs稍低于其他海域 ,其余核素为中等水平 .  相似文献   
34.
沉积物中^238U等9种放射性核素γ谱法同时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广山  黄奕普 《台湾海峡》1998,17(4):359-363
本文报道了为测量沉积物中的γ放射性核素,用一个HPGe探测器γ谱仪同时记录10-200keV能区能谱和100-2000keV能区能谱的方法,一次谱数据收集可同时测定出^238U、^235U、^210Pb、^238Th、^228Ra、^226Ra、^40K、^60Co和^137Cs等核素的比活度。  相似文献   
35.
浅海底边界动力过程与物质交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皓  赵亮  刘广山  江文胜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180-1184
浅海底边界动力过程是能量分配、颗粒物输运和水—底边界物质交换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浅海底边界动力过程是提高环境容纳量预测能力的重要前提。分析了国内外该研究方向的进展和现状,提出在黄海中部和长江口外两个典型海区,以集成先进设备的海床基观测平台和水体要素连续观测的研究策略,获得底边界流场结构、水体和底边界湍流混合特征、底耗散动力学参数、底颗粒物浓度和梯度变化等规律,建立潮汐、层化、海浪等不同动力条件下底边界动力过程参数化方案,研究沉积物启动、沉降等动力学规律,以数值模式探讨海底拖曳力变化对潮流和环流结构的影响;了解颗粒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对起动、再悬浮、絮凝等动力过程的影响,以颗粒物输运模型研究中国近海沉积物源汇分布;以同位素示踪研究底界面交换对动力过程的响应。为解决面临的2个科学问题:①中国近海底边界能量耗散在能量分配中的作用;②中国近海底边界动力过程、颗粒物输运与物质交换的多时空尺度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本文测定了在厦门湾上的屿附近海域定点站6个航次所采集悬浮颗粒物中Fe,Mn,Al,Ti,Ba和Ca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结合相关要素,探讨了该海域悬浮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对悬浮颗粒物中Fe,Mn,Al,Ti,Ba和Ca等元素的垂直分布与时间变异研究发现,它们多数与悬浮颗粒物关系密切,沉积物再悬浮作用是控制水体尤其是底层水悬浮颗粒物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
^129I的海洋放射年代学及其他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广山  纪丽红 《台湾海峡》2010,29(1):140-147
应用^129I的海洋学研究可分为3个方面:(1)人工^129I的年代学,利用人工放射性在沉积物岩心中的记录,包括以核试验全球最大沉降年1963年为参考时间和利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的1986年作为参考时间的年代测定.(2)利用宇生^129I的年代学,测年体系主要有地热流体、天然气水合物扣石油地质体系.(3)利用核燃料后处理厂排放的^129I进行的海洋环流与混合研究.核试验和核事故释放的^129I测定的是现代沉积物年代,测年时间尺度为50a.人们提出人类利用原子能之前地球表层初始^129I丰度为1.5×10^-12。,并以该值作为利用宇生^129I估算年代的初始丰度值.半哀期和丰度探测下限水平允许宇生^129I可测年的时间尺度为80Ma.本文综述了以上几方面的研究进展.海洋多金属结核和结壳的生长速率为毫米每兆年量级,一块1~10cm大小的多金属结核和结壳所能涵盖的时间尺度约为10~100Ma,刚好是^129I测年的时间尺度,所以本文提出了多金属结核和结壳可能是合适的^129I测年介质的观点.  相似文献   
38.
南海东北部和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生物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测定了南海东北部和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生物硅含量(SiO2%),其含量范围分别为1.08%-3.01%和0.79%-9.06%,平均值分别为1.76%和4.22%.研究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硅含量与站位水深呈正相关关系;南海东北部的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硅含量与其中的矿物含量、铁离子浓度、间隙水中的营养盐浓度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南海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硅含量与烧失量、有机碳含量、碳酸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粘土矿物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9.
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方法及分馏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磷酸盐氧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方法和同位素的分馏机理是该类研究的基础.国际上已开展了一系列磷酸盐氧同位素的测定方法和分馏机理研究.在测定方法上,由初期的间接法,经高温还原/裂解法到氟化法,再演化到改进后的高温还原法(包括TC/EA-IRMS法),甚至激光原位技术,样品由实验室纯化学试剂扩展到各种复杂地质样品,在测量精确度、测量速度、样品用量、安全性和技术要求方面都有巨大改进.在分馏机理上,①尽管Longinelli等建立的关系式已获得了天然样品的验证,并认为是平衡分馏,但实验室模拟结果与其还存在较大差异(即没有达到平衡分馏).②在地表温度和pH条件下,无机过程均不会造成水体中溶解态磷酸盐和水之间的氧同位素交换.在高温(>70℃)及不同pH条件下,即使没有生物作用也会造成溶解磷酸盐和水分子之间进行氧的同位素交换,但不同实验室之间结果不一致.③在生物作用存在下,溶解无机磷酸盐和水之间在地表环境会发生强烈氧同位素交换,但除了PPase外,其余均没有达到平衡值.④磷灰石的氧同位素组成要比形成它的溶解态磷酸盐的值高1‰~1.4‰,因此在把Longinelli等关系式用于溶解态磷酸盐和水体系时,需要考虑该因素.同位素平衡分馏和条件有关,认为无机条件下的高温(>70℃)实验结果不一致,以及有生物参与的培养实验结果偏离平衡值,都是实验条件不同所致,包括pH、磷酸盐浓度、生物种类、生物量等.  相似文献   
40.
福建兴化湾外近海沉积物岩心放射性核素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γ谱方法测定了采集自福建兴化湾外近海两个沉积物岩心中的放射性核素,探测到的核素为40K、137Cs、210Pb、226Ra、228Ra、228Th和238U,讨论了这些放射核素的垂直分布特征,用210Pb过剩方法估算了两个采样站位所在海域的沉积速率。发现两个站位的沉积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是两个站位所在海区具有不同的海洋动力环境,从而使沉积物具有不同的物质构成。本文比较了两岩心中放射性的分布物征,探讨了其反映的沉积环境的特征,证明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布与海区海洋环境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