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应路径模拟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定量研究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的重要方法。文中讨论了反应路径模拟与质量平衡模拟的差异,提出了对复杂水流系统采取分段模拟,以及对浅层成水形成的主要作用即蒸发浓缩作用和海侵的影响采用土壤盐类综合体的溶解来表征的处理方法,论述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地球化学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浅层地下水氟的溶解/沉积作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溅辉  刘文生 《地球科学》1996,21(3):337-340
以河北邢台山前平原浅层高氟地下水为例,根据氟的化学热力学分析,确定了控制浅层地下水中氟迁移和富集的固相沉淀物,以及不同化学类型的浅层地下水中含氟固相沉淀物的溶解/沉淀条件,利用浅层地下水化学平衡反应模型和PHREEQE软件,确定了氟化钙的稳定区域,计算了氟化钙的饱和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层高氟地下水的整个形成过程中,都表现为氟由固相转入水相的趋势,有利于氟的迁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3.
介绍测绘生产单位的基本任务,测绘技术队伍形成的基本规律,专科与中专毕业生在测绘生产单位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建设一支又红又专测绘队伍应采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潜江凹陷古盐湖水文化学面貌的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盐湖水文化学面貌的再造是研究地下卤水起源和演化问题的基础。配方从潜江凹陷古盐湖水水质的形成特点,演化和古盐度的计算,再造了潜江凹陷古盐湖的水文化学面貌。在古盐度的计算过程中,采用了调参的方法解决公式的应用问题,所取得的盐度数据对了解古盐湖水质演化的概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涉及内容广泛,专业性很强。本文主要介绍基于ArcMap几何纠正功能对地理国情普查生产中栅格配准进行最新影像纠正,实践证明,此方法的纠正结果不仅可以保证较高精度而且具有良好时效性、效益性,可以直接作为底图进行数据加工编辑。  相似文献   
16.
远程控制人工影响天气火箭自动化作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人工增雨火箭作业自动化程度,应用GIS、GPS、GPRS技术,以雷达为主要指挥手段、集雷达图像分析、作业预警、作业指挥、火箭状态、数据传递、火箭管理等项功能为一体,建立远程控制人工影响天气火箭自动化作业系统.该系统将指挥中心形成的作业指令无线传递给作业火箭,实现了远程控制火箭的自动旋转和发射,较好地解决了火箭操作烦琐、参数设计不科学、作业记录不完整、指令传输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翠云  刘文生 《地学前缘》1996,3(2):245-248
反应路径模拟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定量研究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的重要方法。文中讨论了反应路径模拟与质量平衡模拟的差异,提出了对复杂水流系统采取分段模拟,以及对浅层咸水形成的主要作用即蒸发浓缩作用和海侵的影响采用土壤盐类综合体的溶解来表征的处理方法,论述了研究区浅层地水的地球化学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华北平原,地方性氟中毒疾病(简称地氟病)主要由于饮水中含氟量高(超过1.0mg/L)而引起,属饮水型病区。本文分析了地氟病致病的主要环境因素,讨论了形成高氟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并以河北邢台地区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系统为例,应用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系统氟的水文地球化学进行定量研究,从统计学的角度研究了浅层高氟地下水中氟的组分存在形式与地氟病患病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位下降对采矿覆岩下沉影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采煤会导致地表下沉盆地的形成。然而地下水尤其是承压水的流失即水位降低对地表下沉盆地的形成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过程的力学机理是岩移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矿区地下水位降低的主要原因为承压水通过采动裂隙向下渗流、煤层开采前顶板岩溶含水岩层的疏干以及地面人为钻井取水。根据对一具体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对地表沉陷影响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在以采煤为主导条件导致地表下沉的过程中,几乎全部的开采沉陷量中均包含有由于含水层释水而造成的沉陷量。通过对上覆岩层力学机理分析,指出水位降低对覆岩移动、地表下沉的影响是由于一定地质条件下可渗水性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渗水对其它岩石的软化、释水后原冲积层的压密固结以及水渗透过程中的水岩耦合作用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同时,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还探讨性地建立了地下水位下降对地表下沉贡献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可以建立2个或2个以上影响因素对地表下沉的贡献模型。最后以框图形式概括了地下水位下降及其对地表下沉影响的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