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08篇
综合类   1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中国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区域碳循环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中国边缘海系统碳循环研究相对薄弱。简要回顾中国碳循环(以现代过程的描述为主)的研究动态,重点阐述中国边缘海碳循环研究概况及CO2的海-气交换、有机碳循环、颗粒有机碳的输出、河流的输运等海洋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汇总补充及数据更新的基础上勾画了中国区域碳循环框架。我们认为,中国的区域碳循环过程尚有诸多未知量和不确定性,缺乏把陆、海、气作为一个系统的综合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尤其需要加强。中国边缘海的碳循环研究应当围绕CO2的汇源过程这一碳循环的中心问题,深入开展边缘海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及其与大气CO2的耦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
实时洪水抗差预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超  洪华生  包为民  张珞平 《水文》2008,28(2):26-29
把抗差估计理论引入实时洪水预报系统,提出适合于实时洪水预报系统的抗差特征函数,建立降雨误差的动态监控模式,研究实时修正模型参数的动态抗差估计,结合洪水预报模型,形成具有水文学特点、抗差性强的实时洪水抗差预报系统.将此系统和传统实时洪水预报系统运用于闽江七里街流域,比较当降雨和流量资料存在异常误差时两系统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实时洪水抗差预报系统能抵御异常值的影响,获得比较稳定且高精度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83.
C18键合硅胶柱在线富集/FIA-FAAS系统测定海水中痕量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8-羟基喹啉金属螯合物在C_(18)键合硅胶上的吸附原理,在海水样品中加入少量8-羟基喹啉溶液,建立在线C_(18)键合硅胶柱富集,甲醇洗脱,洗脱液直接进入火焰的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系统(FIA-FAAS)测定海水中痕量Cu,Ni,Cd和Zn的方法。富集倍数达80,进样频率为每小时30次。对Cu Ni,Cd和Zn测定的特征浓度分别为0.30,0.26,0.12和0.07μg/L;检出限(2σ)分别为0.07,0.05,0.02和0.01μ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2.1,2.8和2.5%;回收率分别为102,98,96和102%。本法快速简便,污染少,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4.
多环芳烃((PAHs)主要存在于石油和燃料油以及煤中,通过地面径流、污水排放以及燃料不完全燃烧后的废气随大气颗粒的沉降而进入海洋环境.由于PAHs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质,目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被列为优先污染物.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海洋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分布、来源等进行了研究[1~8].对PAHs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85.
薛雄志  洪华生 《海洋学报》1997,19(5):133-137
鉴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EC 3. 1. 3. 1,英文缩写ALPase)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有不少学者对海洋中碱性磷酸酶进行了研究[1~4].为了研究近岸、港湾沉积物的释磷机制,我们结合国家基金课题,对厦门西海域和香港维多利亚港沉积物中ALPase活力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5~6].  相似文献   
86.
厦门胡里山西侧海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黄建东  洪华生 《台湾海峡》1995,14(4):348-355
研究区海滩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显示,(1)该区海滩中潮位线一带浅表层物质主要由粗砂至细砾级的颗粒组成,平均粒径为-0.1φ。粒度组成上有2-3个次组分,各组分的众数位分别平均为-1.2、0.4和2.5φ。(2)概率值累积曲线的各段呈“陡-缓-陡”的排布模式,与Visher的海滩沉积物的典型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87.
福建罗源湾海水悬浮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6年11月-1987年9月对福建罗源湾海水悬浮的含量的观测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引起的再悬浮过程和生物活分别是罗源湾冬季和夏季悬浮物分布及性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底部沉积物的再悬浮对水体营养盐的再生和补充及有机碎屑的提供起重要的作用,夏季颗粒有机碳的学降能量一般占水柱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67-85%,大部分初级生产的有机碳沉降海底。  相似文献   
88.
用改进的荧光标记技术测定具沟急游虫的摄食速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1997年10月在厦门西海域采集纤毛虫常见种-具沟急游虫,采用改进的荧光标记法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纤毛虫的摄食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荧光标记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昂贵的荧光梁料,固定液浓度易掌握等优点,用该方法在常温下(22℃)测得纤毛虫对细菌和微藻的摄食速率分别为4.224pgC/(cell.h)和5.0pgC/(cell.h),将此实验结果外推至自然海区,可得台湾海峡南部夏季纤毛虫对细菌,微藻的同化率分别为0.0176mgC/(m^3.d)和0.0201mgC/(m^3.d),北部冬季分别是0.0238mgC/(m^3.d)和0.0272mgC/(m^3.d).在实验条件下,温度较低时(14-26℃)对纤毛虫的摄食速度影响较大,但在较高温度(26-34℃)时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9.
台湾海峡生态系统对海洋环境年际变动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比较1985~2001年的海表温度与其间收集的现场营养盐、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及群落结构变动信号,以及1971~1998年的中上层鱼类渔获量变动信息,发现了台湾海峡生态系统对物理环境年际变动产生的响应迹象.1997 年夏季台湾海峡处于偏冷状态,南部近岸上升流强度减弱;1997年冬季正值一个较强的暖事件发展到顶峰,北上入侵暖水强度增强、浙闽沿岸冷水强度减弱.导致这两个时期营养盐分布特征改变,发生了一系列从浮游植物到浮游动物,从生物量到群落结构的异常响应,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渔获量则似乎呈现出El Niño年偏高的趋势.根据有限的辅助证据推测,El Niño很可能不是控制台湾海峡海洋环境年际变动的强信号,而台湾海峡的气候海洋生态长期低频变动可能更多地受到东亚季风中国边缘海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90.
厦门西港和九龙江口春季(3月)表层海水TSM含量分别为17.80±6.16和60.11±75.25mg/dm~3,整个调查海区平均为38.96±56.50mg/dm~3。河流输入是河口区悬浮颗粒的主要来源。悬浮颗粒中Si,Al,Fe的含量最大(47.4~190×10~(-3),C,Ca,Mg,Ti,Mn的含量次之(平均在1.6~29.5×10~(-3)),其它元素的含量一般小于1×10~(-3)。因子分布表明:陆源输入、各种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生物活动有关的过程是控制悬浮颗粒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