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对于单个毛管而言,毛细水上升高度仅与毛管截面周长和面积的比值有关,而毛管截面周长及面积的比值即为毛管的比表面积。文章根据土体有效孔隙比表面积与毛管比表面积相等的原则,假定土体为理想毛管模型,并通过水在单个毛管中的上升运动规律推导出土体内毛细水上升高度预测公式。然后将本文公式预测结果、海森公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森公式计算结果误差均大于10 cm,而本文公式计算结果误差均小于10 cm,且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之内。故本文推导的毛细水上升高度预测公式较海森公式误差小,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2.
根据吕梁山前丘陵区的地层特点,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法的数据采集频率进行了选择研究,将其应用在地下水及地热探查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加密数据采集频率密度,对于埋藏深度较大且厚度不大的地层,可提高分辨能力,不遗漏有意义的小异常;尤其在勘测资料为深层地下水含水层和薄层地层时,应用高密度频率进行数据采集,增加调查信息量,将会收到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53.
在全球变暖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青藏工程走廊内的热融灾害普遍发育。研究走廊内各类热融灾害的发育现状及其对多年冻土的热影响对今后的工程规划和冻土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总结了走廊内热融灾害的类型及其发育现状,并选取3种典型热融灾害进行现场地温监测,分析其对多年冻土的热影响方式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3种热融灾害对其发育区域及附近的多年冻土都产生了巨大的热影响,热融滑塌和热融沟主要影响浅层的地温状况,而热融湖塘的影响范围更大,其发育甚至会导致湖塘下部形成多年融区。此外,侧向热流计算结果表明,3种热融灾害全年都在向其周边的多年冻土放热,通过对比发现热融湖塘的侧向热侵蚀能力最强,其次是热融沟,侧向热侵蚀最小的是热融滑塌。  相似文献   
254.
对旅游旺季期间三亚湾沿岸不同人口聚集密度区域水体中磷营养盐进行研究,分析人口聚居区密度对沿岸水体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4月份,1-5号采样点磷酸盐含量分别为1.21±2.71、1.41±3.06、2.01±7.23、2.37±4.34、1.78±1.14 mg/L(×104);总磷含量分别为4.64±4.05、5.66±4.38、8.30±3.86、8.86±6.64、7.09±5.73 mg/L(×104)。统计分析各聚居区间总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磷酸盐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磷酸盐含量沿岸人口聚居密度较大区域的水体显著高于沿岸人口聚居密度较小区域的水体。结论:沿岸人口聚居密度对三亚湾近岸水体中的磷酸盐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对总磷含量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55.
南天山北缘乌什塔拉地区东泉戈壁岩体岩石类型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少量的镁铁质包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 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 305±1 Ma。岩石富碱(K2O + Na2O=7.58%~ 8.44%),富钾(K2O/Na2O=1.09~1.33),高 Mg(# 51.6~58.5), A/CNK 为 0.92~1.00 之间,属于准铝质高 Mg# 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 亏损重稀土(HREE)、高场强元素(Nb,P,Ti),强烈亏损 Y(10.17×10-6~14.84×10-6)及 Yb(1.054×10-6~1.374×10-6), 弱—无的负 Eu 异常(0.60~0.99),总体表明东泉戈壁岩体为壳 - 幔岩浆混合成因,具有碰撞晚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点。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东泉戈壁岩体的侵位表明在塔里木板块与伊犁—中天山板块碰撞造山作用晚期的挤压环境中,由于幔 源岩浆的底侵作用,使得下地壳底部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指示南天山晚古生代残余海盆的闭合。 东泉戈壁壳 - 幔岩浆混合型花岗岩的确立表明晚石炭世南天山地区一次重要的地壳垂向生长事件。  相似文献   
256.
华北东部青岛地区煌斑岩广泛发育,其岩石成因、构造环境等方面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研究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岩浆的源区性质、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而推断研究区的地质演化过程。研究区内煌斑岩的SiO2含量(W(SiO2))为39.13%~51.26%,属于钾玄质碱性岩。样品的稀土元素整体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Ce和Eu异常(分别用δCe和δEu表示)不显著。样品微量元素总体表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Ba、K、Pb)和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而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亏损的特征,具有典型的俯冲特征。源区为三叠纪时北向俯冲的扬子板块析出的熔体,交代上覆华北板块地幔橄榄岩而形成的地幔交代岩。白垩纪时,俯冲带岩石圈大范围坍塌,软流圈上涌形成伸展环境,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煌斑岩。  相似文献   
257.
大陆动力学是地球动力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拓展,是固体地球科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在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观测的基础上,数值模拟是探讨大陆动力学过程和机制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基于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围绕大陆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四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①大陆起源与早期地球动力学演化.现今观测到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