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节理统计、断层、褶皱和震源机制解析等研究表明,兰州地区第三纪以来的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倾角在陡-缓交替过程中逐渐变陡,作用方向由SN向,NW-SE向转变为NE-SW向。第三纪时期构造应力场的逆时针运动是地块在该时期作逆时针旋转运动的结果,早-中晚新世之间出现了青藏高原构造作用的重要转型。进入到EW向伸展机制下的构造变形时期,研究区地壳运动以抬升为主,但抬升运动与水平运动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经过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湖泊蓝藻水华面临着规模扩张、频率增加和持续时间延长的发展趋势,严重威胁着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体健康。系统阐述了外部环境因子和内部生理生态特征对湖泊蓝藻水华发生的作用机制,探讨了气温升高、CO2浓度增加、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制的影响途径和过程,初步搭建了以“机理解析—模型构建—模拟预测—风险评估”为主线的气候变化对湖泊蓝藻水华的影响研究框架,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湖泊蓝藻水华防控策略。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从大数据监测平台搭建、机理模型构建及风险预测、营养盐控制标准制定、防控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湖泊蓝藻水华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罗非鱼鱼皮多肽(TSP)对H_2O_2诱导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aCaT细胞随机分成空白组(细胞正常培养)、对照组(800μmol/L的H_2O_2作用24 h)和3个罗非鱼鱼皮多肽浓度组(10、20、50μmol/L TSP),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内ROS含量增强,GGT表达量增加,SOD表达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多肽组浓度增加,细胞活力增强,细胞内ROS含量减少,GGT表达量减少,SOD表达量增加。【结论】10~50μmol/L罗非鱼皮多肽TSP能够提高细胞活力,通过清除细胞内的ROS,抑制GGT的表达,增加SOD的表达,达到保护H_2O_2诱导的HaCaT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东坪金矿1号脉深部系统采样并进行红外光谱光密度测定,得出了金矿化的"尖灭"与"再现"部位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被深部钻探结果证实。这种规律性对于勘探工程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8-2014年祁连山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0.1°×0.1°网格数据集通过逐时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等指标研究了2008-2014年祁连山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并结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气象要素对降水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祁连山区逐时平均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较为一致,即东中段大于西段,且7月最大,6月次之,8月最小;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则与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存在差异,且6月的降水强度平均值最大。② 白天和夜间的降水量均表现出东中段多于西段、山区多于平原的特点,并有明显的夜雨现象;从年际差异来看,2008-2014年白天和夜间的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③ 祁连山区夏季降水平均相对变率介于5%~38%之间,全区20:00平均相对变率最大;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普遍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尤其是在东中段。④ 对比再分析资料发现,祁连山区降水日变化与相对湿度和地面温度等气象要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兰州-民和盆地第四纪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兰州-民和盆地的晚新生代地层和环境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地貌学、岩石学、年代学、土壤地层学和古气候学研究,查明了研究区各地貌单元形成时代与物质组成特点、侵蚀期与堆积期的旋回过程及黄土中1.9MaB.P.以来磁化率与古气候、古土壤事件(S26-S0)、古气候演化的周期(45ka、100ka)、特点和黄土中15万年以来短尺度气候事件(H1-9及DO1-10).  相似文献   
17.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塑料闪烁体中掺杂锂同位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测定塑料闪烁体中掺杂^6Li含量的方法。建立了样品的灰化、溶解程序,并对质谱条件进行了探索。实验表明,在300oC碳化2h,升温至500℃灰化5h后,用浓硝酸可以将样品完全溶解,在质谱测量时采用磷酸作为发射剂,可以得到大而稳定的离子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塑料闪烁体中掺杂^6Li定量分析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4%(n=11)。  相似文献   
18.
稳健回归M估计法在贵州省小麦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贵州小麦产量预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稳健性概念引入小麦产量预报中,运用稳健回归M估计法对小麦产量进行分析,建立了稳健回归模型,并用其对贵州小麦产量进行试报检验。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在钻孔的温度,应用多参数估计技术(FPE)可以推测出过去地表气温变化的信息。综合实验表明,在一定的噪声范围内,FPE技术从钻孔温度记录中离出几个世纪以来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有用信息;同时这项技术还可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简单的图示并与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在位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的地方取11个点,通过分析17个钻孔温度的剖而来说明这项技术,所利用的是几个世纪以来温度变化所形成的五斜面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9~1991年贵州水稻气象与物候观测等资料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实时农业气候综合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贵州省水稻产量年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水稻生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