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433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2017年以来,全球石油消费持续疲软,消费增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石油需求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本文回顾了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及大型油气公司股票价格的走势,探讨了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和供应市场的影响,研判了短期及中长期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得出了三点结论:(1)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产生重大冲击,预计2020年...  相似文献   
52.
即时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处理酸性大红GR染料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染废水是重要的工业污染源之一,研究新的印染废水脱色技术是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重要课题之一。以酸性大红GR为典型代表,初步研究了镁-铝盐水解共沉淀法即时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处理阴离子型染料溶液的效果、影响因素和染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镁-铝盐水解共沉淀法即时合成LDH对酸性大红GR染料溶液有非常好的脱色效果,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是Mg/Al比和pH值。在pH值8.5~10.0,Mg/Al比2∶1~4∶1,都可以获得较好的净化效果,酸性大红GR染料浓度0.65 mmol/L时,染料去除率达99%。其净化机理是,当在染料溶液中投加Mg2 、Al2 溶解盐和NaOH时,Mg2 、Al3 水解共沉淀形成LDH的同时,染料阴离子以平衡LDH结构电荷的形式进入LDH结构层间,含有染料的LDH通过沉淀分离从溶液中去除。  相似文献   
53.
54.
55.
近年来,我们先后承担了大量的基础勘察工程,特别是在上海地区,90%以上的勘察钻孔采用的是φ114mm短螺旋钻完成的。在实践中,我们根据短螺旋钻具的基础理论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对钻具不断改进。进而,提高其工艺技术对地层的适应性,因而取得了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自1985年以  相似文献   
56.
57.
58.
锚固桩扩底施工工艺湖南省地矿局409队周范松笔者在钢粱锚杆护壁深基坑开挖基础施工过程中,应建筑方要求,为求得最大锚固力,在进行普通锚固桩抗拔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锚固桩端部扩底试验。1施工工艺1.1钻锚孔设计锚孔倾角12°~15°,孔径135mm,深度...  相似文献   
59.
如何经济、准确、快速获取植被覆盖区和风化区的矿产和地质信息,是当今遥感地质的一大难题。应用航空航天遥感中的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等多层遥感资料,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植被地球化学效应等多源信息,成功地优选出广东云浮尖底金矿远景区,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相似文献   
60.
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变化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杨修群  黄士松 《气象科学》1989,9(2):125-138
本文用一菱形截断15个波的九层的CCM进行了一组数值试验,研究了南印度洋上马斯克林高压(以下简称马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高增强以后首先增强了45°E附近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以及北印度洋西部的亦道西风,使得最大西风轴线北侧气旋性环流发展,降雨量增大。同时由于马高能量频散的结果,澳高也随之增强,从而增强了105°E—120E°处越赤道气流,使得南海菲律宾地区气旋性环流发展,降雨量增大。以上两方面使东亚西南季风和局地Hadlev环流增强,随而西太平洋付高增强。马高的增强不仅对邻近区域环流有短中期影响。而且使全球大气可以发生低频响应,在全球产生三个主要波列。一个是南半球的纬向波数3型,北半球有两个,主要的一个是从日本到美国东南部。文中对这一波列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 上述试验结果与观测研究结果甚为一致,因此马斯克林高压是影响南北半球相互作用,影响东亚大气环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