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可持续发展涉及的系统是指区域人类生态复合系统,可以分解为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协调性应该是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而不宜理解为经济发展指标与环境指标的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除了要考虑自然条件外,还要考虑该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注意地方特色;驱动人类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包括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只有当两这个方面形成合力的时候,区域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必须把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作为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对野鸡尾锡多金属矿床中产出的各种锡石的颜色、多色性、形态、晶胞参数、穆斯保尔谱、化学成分的研究,提出了对矿床形成条件和矿床成因的粗略认识,并指出了本矿床与斑岩型钨矿床在成矿作用上的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不断有位于河口三角洲区域的县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科学地估算这些县区的宜居人口容量是新区规划的前提。文章通过选取河口区人居自然环境主导因子、提取人口承载区和参考同类区域平均人口密度和相关国家标准等环节,构建了一种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的河口三角洲地区人口承载力的估算方法,并估算了广州原南沙区宜居人口容量。结果显示:原南沙区宜居人口容量为87万人,宜居人口密度为2 776人/km2,其中,南沙街23万人,黄阁镇21万人,万顷沙镇为19万人,横沥镇为13万人,珠江街为11万人。考虑到地基和经济发展差异,南沙区宜居人口密度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间和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人口密度有较好的可比性。文章所用方法突出了水文与地质条件的约束作用,可用于估算河口三角洲地区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24.
1 INTRODUCTIONBothresourceandenvironmentarerelativeconceptions,whicharerelativetothesystemstheyreferto.Theenvironmentofacertainarea(oracertainbusiness)ispossiblytheresourcesofthesurroundingareas(oranotherbusiness).Theatmosphere,waterbodiesandsoilont…  相似文献   
25.
惠州市与肇庆市的相应5县(区)1980—1996年农业总产值对比表明,1983年以前惠州市5县(区)农业总产值和增长速度均略高于肇庆市的相应5县(区),但自1983年以后惠州市开始落后巨差距逐步拉大,至1987年以后农业总产值的差距达每年3亿元以上。深入分析表明,大气环境污染造成的酸雨可能是导致惠州市土地生产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伴随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大气环境污染已经使惠州市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大为降低,严重影响到这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火电厂的脱硫除硝装置必须尽快安装,珠、港、澳地区跨界污染控制及其补偿与大气环境容量的区际分配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6.
匡耀求  孙大中 《热带地理》1998,18(3):249-255
讨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现状,将资源的概念广义化,把资源划分成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类,将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的作用量化为三类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一个地区各类资源承载能力之和与当年实际人口数量之比可以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年度评价指标,根据1996年统计数据,应用这一模式对珠江三角经济区9个城市评价的结果,表明其仍处在可持续发展轨道上,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小依次是;广州,惠州,肇庆,  相似文献   
27.
稀土元素(REEs)作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示踪剂,能有效反映土壤环境变化。为了评价云浮硫铁矿开采、利用过程中对周边表土REEs含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本文采用酸溶法利用ICP-MS测定了采自云浮硫铁矿周边57个表土和2个粉尘样品的16种稀土元素含量,并通过统计分析、克里格空间差值和因子分析等法探讨了其可能来源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硫铁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和粉尘是影响矿区周边表土稀土元素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轻稀土元素及重稀土元素Gd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主要受来自矿区粉尘的影响;重稀土元素(Gd除外)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可能受来自尾矿区酸性废水的影响。Eu*的负异常和Ce*的正异常主要受华南湿热的氧化条件影响,但采矿导致的土壤酸化也是Ce*正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稀土元素对硫铁矿矿区周边土壤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且可为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8.
广东省地级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式区域差异与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景观扩展指数对2009―2014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式进行定量识别,对比和分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扩展模式组合与差异,揭示省级城市扩展的空间分异规律,并采用逐步回归模型探究不同扩展模式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2009―2014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城市扩展以边缘式为主,飞地式和填充式为辅,飞地式和填充式扩展比例呈反比。2)填充式扩展数量占比高的城市集聚于珠江口区域,呈现“小三角”形状,飞地式扩展数量占比高的城市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形成“大三角”的形状。3)人口密度越低,建设用地越趋向于飞地式扩展。非建设用地比例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边缘式扩展更加剧烈。土地城镇化率高的城市填充式扩展更显著。  相似文献   
29.
匡耀求  黄宁生 《热带地理》2004,24(3):298-301
简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踩占模型,并与我国学者提出的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在方法论上做了比较.着重讨论了生态踩占模型中Ecologic footprint一词的翻译,认为应根据上下文的意境将其分别译为"生态踩占"、"生态立足区"和"生态足迹"等.  相似文献   
30.
广东韶关市农业土壤磁学性质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磁学方法具有快速、经济、非破坏性等优点,在农业土壤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应用潜力。选取广东省韶关市范围内的32个耕地和65个林地表层土壤样品进行环境磁学分析,测试其高、低频磁化率,非磁滞剩磁与饱和等温剩磁等磁学参数,分析农业土壤磁学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磁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韶关市农业土壤磁学参数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变异性,曲江、新丰和乐昌北部的磁性矿物质量分数较高,乳源、武江、始兴南部和翁源北部的磁性矿物粒度较细。土地利用方式是研究区内农业土壤磁学性质的主要影响因素,耕地的磁性颗粒粒径比林地粗,磁性矿物质量分数比林地低。母质类型对农业土壤磁学性质的影响程度不及土地利用类型,可能由于农业土壤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比母质更显著。人为排放源,包括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对农业表层土壤磁性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对磁性物质的粒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