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1.
1950—2015年中国棉花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1950—2015年中国棉花生产分布数据,综合运用时序变化趋势、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棉花产量、面积及单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重心迁移轨迹,在此基础上量化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变化的贡献度。结果表明:① 1950—2015年间,中国棉花产量和单产总体呈上升趋势,产量增加521.44万t,单产增加1381.83 kg/hm2,面积经历剧烈波动、平稳发展及3次起落5个时期后,与1950年基本持平;② 棉花产量和面积区域性差距较大,但总体呈增加趋势,单产变化趋势稳定,其中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年际波动最大;③ 1950—2015年中国棉花种植区域中近87%的地区产量增加,约63%的地区棉花面积减少,70%以上地区棉花单产增加。三大棉区产量和单产增加,但增长速率不断减小,西北内陆棉区缩减幅度最小,亦是中国棉花面积增长的主力棉区;④ 中国棉花生产形成“东南—西北”的格局,主产区由黄河流域棉区转为西北内陆棉区;棉花产量和面积重心均向西北方向移动,总移动距离分别为1947 km、1398 km,2010—2015年移动速度最大,分别达到159 km/a、140 km/a;西北内陆棉区生产重心由和田迁至阿克苏,长江流域棉区由六安迁至黄冈,黄河流域棉区则由邯郸迁至聊城;⑤ 全国棉花产量贡献由单产主导逐渐转变为面积主导,从棉区来看,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亦由单产主导逐渐转变为面积主导,西北内陆棉区则一直为面积主导。  相似文献   
212.
首先,针对研究区GF-2影像进行Brovey变换、G-S变换、NNDpansharp变换、PC变换4种融合,对融合结果进行定量评价;其次,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研究区作物进行分类,并进行精度验证,提出了研究区域农作物信息。结果表明:1)对研究区进行4种方法融合,提高遥感影像分辨率;2)从评价结果可知,4种融合影像中,NNDpansharp融合影像质量最佳。分类结果说明,NNDpansharp融合影像的随机森林分类总精度和Kappa系数最高,该方法和结果可为农业部门将高分二号遥感影像融合提取棉花面积方法提供选择性参考。  相似文献   
213.
工程粘性土微观结构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吾义祥 《地球学报》1991,12(2):143-151
本文首先介绍了作者研制的温差真空干燥系统和作者同合肥工业大学一道研制的土体微观结构图片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前者用于速冻粘土试样的干燥处理以保证其原始结构不受扰动,后者用于土结构图象的定量分析。从工程土体的系统性出发,作者提出了工程土的结构层次、结构状态以及结构状态熵的概念;另外,在不同压力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宁波粘土进行了结构定量分析,文中叙述了粘土结构状态参数——结构熵、结构单元的平均粒径、平均形状系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结构变化与粘土特殊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14.
红提葡萄气候区划的制定有助于政府部门科学布局红提葡萄种植区域,提高种植区的红提葡萄品质和产量。还可带动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霍尔果斯市气候资源利用率。利用霍尔果斯市及周边10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插值方法,根据红提葡萄种植的气候生态条件,筛选出≥10℃积温和无霜冻期作为红提葡萄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将霍尔果斯市红提葡萄种植区划分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分布在海拔720 m以下的南部平原地带;次适宜种植区分布在霍尔果斯市中部海拔720~950 m的山前平原;不适宜种植区位于霍尔果斯市域北部海拔高度950 m以上的天山山区。  相似文献   
215.
新源县杏花始花期气象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准确地提供杏花始花期的预报,利用新源县1996—2020年的始花期观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关键影响因子,建立预报模式。结果表明:新源县杏花始花期平均出现在4月5日,最早最晚始花期相差28 d,近22a来始花期提前约4 d。始花期前的气温、日照、0℃积温等对始花期有明显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了新源县杏花始花期的预报模型,回代检验中始花期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差0~2d的准确率达到63.6%,相差3 d的准确率为27.2%,2018—2020年的试报服务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相差分别2 d、1 d、3 d,可为花期专题气象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16.
根据伊犁州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2019年分别从5个县不同的果园采样的品质检测资料,结合相应站点的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气象因子对蜜脆苹果主要品质构成因子(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酸度、果实硬度)的影响,从影响要素上来看,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蜜脆苹果品质最主要的气象因子,影响时段主要集中在5~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