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通过布置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龙门山山前玉皇观区域的地震观测台站阵列接收地震数据,研究该区域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和地下地质结构.观测阵列共10台宽频带地震仪,分布在玉皇观河口冲积扇区域.分别采用参考场址谱比法(RSSR)和HV谱比法(HVSR)计算64个高信噪比近震数据的振幅谱比函数,结果显示在玉皇观区域具有较明显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并且局部场址效应显著.以S06场址为例,建立近地表地震地质模型,通过SH波放大效应正演模拟研究该场址的地震动放大模式.RSSR与HVSR的结果表明,两者所计算的场址放大效应主频一致,但是HVSR的放大峰值却比RSSR的放大峰值大一倍左右,表明HVSR的结果可能包含了波场在近地表低速层之下传播路径的改造作用.另外,采用27个远震P波的接收函数计算了该区域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研究结果显示玉皇观地区的莫霍面深度为44 km,沉积盖层、结晶地壳和上地幔的S波速度分别为2.5 km·s~(-1)、3.5 km·s~(-1)和4.5 km·s~(-1).观测阵列台站之间的接收函数反演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本研究区域范围内地形地貌等近地表结构因素的相对变化对接收函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2.
莫古吐花岗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西南端,其岩性主要以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主.文章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探讨莫古吐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源区及成岩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莫古吐岩体形成于148.8~152.7 Ma,属晚侏罗世岩浆产物.岩石学...  相似文献   
183.
极端天气和异常气候的定量分析与预报需要一个确定的参考态.瞬变气候是地球固定点上大气相对太阳的自转和公转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与地表特征的动力与热力耦合形成的具有24 h日循环和365 d年循环的气候态.相对年循环的逐日气候态,本文首先考察了天气扰动和气候上的季节内异常、年际异常和长期趋势(或年代际异常),回顾了气候态中客观...  相似文献   
184.
随着对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贵金属金(Au)和银(Ag)的赋存形式和沉淀机制被科学家广泛关注。相比于Au,前人对大洋中脊热液区中Ag的产出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中印度洋Edmond热液区Ag平均含量为47×10-6,明显高于洋中脊环境产出的多金属硫化物中的平均Ag含量(2.78×10-6)。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Edmond热液区硫化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确定了该热液区矿物组合、分期以及自然银的赋存形式,并初步探讨了自然银的沉淀机制。Edmond热液区硫化物主要为闪锌矿,其次是黄铁矿、黄铜矿和白铁矿,此外还观察到针钠铁矾、重晶石、硬石膏以及自然银等矿物。根据矿物结构和共生组合,Edmond热液区硫化物成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的主要矿物组合为一期黄铁矿(Py1)、重晶石、硬石膏等;阶段Ⅱ主要矿物为白铁矿;阶段Ⅲ则有二期黄铁矿(Py2)、黄铜矿、粗粒闪锌矿、等轴古巴矿等矿物结晶。自然银主要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存在于Py1的边缘或者内部包体之中。Ag在Edmond热液区的主要迁移形式为AgCl2  相似文献   
185.
徐莉  原振雷 《河南地质》2000,18(3):161-166
确山县大金山含钾岩石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东端,属沉积-变质型非金属矿床,含钾岩层赋存于中元古界汝阳群中,初步探明矿石储量389.6万t。本文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生产钾镁肥的工艺试验及开发利用前景,为相关厂家生(转)产钾镁肥提供了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186.
潘文  叶了原 《地震研究》1999,22(1):96-103
本文介绍了由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一项研究课题的情况,该课题旨在研究低造价耗能装置及其实用构造,并提出了一种耗能装置的计算模型,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87.
宋星原  杨文钧 《水文》1999,(6):19-21
从枯溪水库流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区间流域洪不实时预报耦合模型以及实时跟踪模型的动态参数算法,并进行洪水实时预报,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88.
从柘溪水库流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区间流域洪水实时预报耦合模型以及实时跟踪模型动态参数算法,并进行洪水实时预报,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89.
上盘围岩是矿床钻探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围岩,研究其蚀变特征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对胶东西北部露天开采的仓上金矿床的详细研究表明,上盘围岩蚀变以绿泥石化为主,蚀变分带自远矿端到近矿端依次为方解石绿泥石化带、赤铁矿绿泥石化带、绿帘石化带和绢英岩化带。黄铁矿的形态、成分和热电性标型显示,成矿过程中上盘围岩提供了丰富的Fe、Co、Ni、Cu、Pb、Zn和Au、Pt等。上盘围岩的近矿标志是绢英岩化增强,黄铁矿的{100}+{210}增多,S、Cu、Pb、Zn和Au、Pt增高,S/Fe离子比和w(Co+Ni)/w(As+Sb)降低,P型黄铁矿出现率增高,蚀变岩的金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90.
济宁煤田煤中氯的分布、赋存及富集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氯是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元素, 氯的含量与分布影响着煤的加工与利用.通过对济宁煤田各主要可采煤层中氯含量的分析可知, 研究区属低氯煤层, 氯含量的高低及分布与煤层空间位置、成煤植物、沉积环境和地下水活动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 对氯在煤中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 通过氯与有机显微组分、灰产率等指标的相关性计算, 得出研究区煤中的氯与有机显微组分成正比, 与灰产率成反比, 说明氯主要存在于煤的有机质中, 并且主要是存在于镜质组分的微孔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