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382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254篇
地球物理   321篇
地质学   903篇
海洋学   24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论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中国学者近几年在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讨论了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认为在建立中国陆相中生界区域年代系统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界线必须与国际接轨,时间上应与国际系、统界线相一致.如果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和国际地层委员会最终采用135Ma作为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值,那么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推测应在张家口组底部,与区域不整合面相一致,表明热河生物群的时代肯定为早白垩世.如果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值将来确定为145Ma,那么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推测位于土城子组的上部,意味着冀北地区缺失凡兰吟阶的地层,辽西地区可能缺失凡兰吟阶和欧特里沃阶的地层.  相似文献   
132.
在青海南部曲麻莱地区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植物化石和孢粉化石多属多种,系统建立了测区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序列;在巴颜喀拉山群中发现遗迹化石33属54种,为深海Nereites遗迹相的典型代表,反映出复理石相深水沉积特征;晚三叠世沉积盆地分属周缘前陆盆地、弧前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第四纪地层中获得了6个年龄数据(7.02~225.81 kaBP),侵入岩中获得4个同位素年龄数据(169~130 Ma);系统的对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表明区内岩浆岩总体显示出弧岩浆岩的特点.区内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主体属低绿片岩相;并重新厘定了通天河蛇绿混杂岩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33.
通过对抚顺市地下煤层、煤质及赋气状态、储气构造的分析,确定了保护城市,开发煤层气资源的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134.
德尔尼钴铜矿床主要矿石为致密块状含铜黄铁矿,上世纪60年代通过在矿区和外围投入11∶0000面积性自电、磁法测网,圈定自电异常28处,其中确定为矿致异常的14处,自电方法在德尔尼铜钴矿勘探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利用这种找矿模式,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矿区外围找矿尚无突破性进展,这就需要对勘查方法进行比较与优选。本文通过对前人在矿区进行的物探方法加以比较,设计地电模型,进行瞬变电磁方法模拟计算,分析用瞬变电磁法探测矿体的有效性并在已知矿区进行的瞬变电磁剖面试验中获得成功,试验方法效果好,可以用于进一步外围找矿。  相似文献   
135.
本文以天山硫磺沟矿区为示范研究区,在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1975年以来30年监测的遥感数据,提取研究区煤、铁、粘土等矿床开发区的时空分布和生态环境时空变化信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矿区矿产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硫磺沟矿区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建立1975年以来矿区开发与环境变化定量评价模型,绘制主要矿产分布、生态环境变化等专题图件,直观展现了矿产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30年来矿产开发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系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确定不同类别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变化和资源破坏的动态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6.
利用为期一年的卫星遥感温度(SABER/TIMED)资料重建了120°E子午圈内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各主要频率分量(周日、半日和8小时潮汐).这些主要频率分量随高度振幅增大,在97 km高度达到显著的振幅;其中迁移性周日潮汐在97 km高度出现极大振幅,然后随高度衰减.本文从考察迁移性成分和非迁移性成分各自在总潮汐中贡献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那些对形成该子午圈中97 km高度上整体潮汐扰动起控制作用的潮汐成分.结果显示,对周日和半日频率这两种潮汐而言,迁移性成分控制了它们的总体时空分布.在春分季节,迁移性周日潮的控制作用最显著,决定了赤道和两半球热带的活动中心;其中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季节变化形势与以往利用武汉(30°N,114°E)流星雷达风测量资料开展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其他季节受非迁移性成分明显影响,例如,在本文关注的2005年中,夏至季节受(1,0)模、(1,-3)模和(1,-2)模的共同影响形成了从赤道向南延伸的活动中心,极值中心位于赤道附近,振幅达到了20 K以上,是全年的最大值.受迁移性成分控制,半日潮活动主要出现在两半球热带地区,北半球活动中心位于秋分季节(振幅达到13 K),南半球活动中心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其他季节受非迁移成分的影响,形成若干分布在两半球的活动中心.在本文关注的40°S~40°N范围内,与周日潮和半日潮相比,8小时潮汐具有显著较低的振幅;另外,虽然迁移性成分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系统地分布在两半球热带地区,但是非迁移成分具有与迁移性成分相当或更大的振幅,在整体上控制了这种潮汐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37.
末次盛冰期以来江西大湖孢粉植被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江西定南大湖深346 cm泥炭剖面, 16个14C年龄和76个孢粉样, 重建中国华南南岭山地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植被与气候历史: 大约18330~15630 cal a BP, 景观是落叶阔叶林, 气候温凉偏湿; 15630~11600 cal a BP, 孢粉植被是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 气候温和湿润; 11600~6000 cal a BP, 孢粉植被演替为栲/石栎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 气候温暖湿润; 而6000 cal a BP以来植被中森林面积减少, 气候温暖偏干, 蕨类植物和草本植物增加, 可能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孢粉序列中识别到的系列凉干事件, 大致可与北大西洋H1及全新世千年尺度事件对应, 说明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与中国高纬地区的季风气候事件对比, 大湖地区气候事件温度、湿度的变幅远低于中国北方内陆地区. 季风气候地域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8.
隐伏矿体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伏矿体预测,具有大比例、小尺度和高精度的特点。预测理论有相似类比理论、矿床模型理论以及地质异常理论、成矿系列和成矿系统理论等。预测技术方法有经验类比法,地球化学方法(如地气法、活动态偏提取技术),地球物理方法(如放射性测量、地面电磁法、地震法和井中物探),以及遥感技术、GIS技术和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等。拓展找矿思路、加大深部找矿力度、多学科合作、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是今后隐伏矿体预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9.
高温高压(HPHT)合成金刚石作为当前工业上广泛利用的超硬材料之一,人们对其成核、长大、性能及品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众所周知,HPHT合成不易得到大颗粒、高品位的金刚石,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这与HPHT合成的时间太短有关,然而从金刚石成核与长大的动力学过程来看,假若成核过程中有过多杂质的参与及生长界面上C原子的成键方式含有较多的非sp3杂化,即便时间再长也不利于生长与品级的提高.基于此,有效评价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与界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0.
1 热水沉积硅质岩--以彭措林硅质岩为例 在西藏南部地区,彭措林硅质岩属古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它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出露于蛇绿岩序列的顶部,表现出硅质岩-火山凝灰岩-玄武岩的岩性组合.在构造背景上,地处特提斯慢速扩张的不成熟洋脊或洋盆环境,和海底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综合地质背景有利于海底热水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