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海洋学   9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8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南极鳕鱼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1 98 8年 1 2月 2 5 - 2 6日在长城站附近海区采集的南极鳕鱼胃含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食物的主要种类有底栖动物 6种和钩虾多种 ,浮游动物 3种 ,海藻 8种。底栖动物占食物量的 5 2 .82 % ,其中帽贝占 1 0 .77% ,钩虾类占 3 3 .78% ;浮游动物占 6 .74% ,其中磷虾占 5 .47% ;海藻占 3 5 .49% ,其中紫菜占 6 .3 5 % ,倒卵银杏藻占 1 8.96 %。鱼的体重与体长相关显著 ,相关系数是 0 .96。分析结果反映了南极鳕鱼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底栖动物和海藻  相似文献   
82.
本文据 1 987年 1 2月 - 1 988年 3月对南极长城湾底栖生物的三航次 1 9个定量采泥站和4个拖网站的调查资料 ,研究了该湾底栖生物数量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变化。指出该湾底栖生物资源量特别大 ,有 2个大范围的高数量区和 2 - 3个小范围的低数量区。沉积物不稳定是造成低数量区的原因。暖季是各种底栖生物生殖期 ,数量月变动明显。  相似文献   
83.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夏季潮间带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夏季潮间带水温、盐度、营养盐(活性硅酸盐SiO3-Si、活性磷酸盐PO4-P、硝酸盐NO3-N)等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其水温空间分布,高潮区最高,中潮区次之,低潮区最低;气温和潮间带裸露时间长短是影响潮间带水温变化的主要因子。盐度空间分布特点是高潮区最低,中潮区次之,低潮区最高,陆地融化雪水渗透到潮间带的多少将影响潮间带盐度的空间分布。潮间带营养盐含量的空间分布,中潮区低于低潮区,潮间带的营养盐主要不是来自陆源。  相似文献   
84.
本文报道了南极长城湾及邻近海域烃类氧化菌的变化和分布状况。烃类氧化菌在所有站位都检出,经初步鉴定分属黄杆菌(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Pseudomonas)、库特氏菌(Kurthia)和不动杆菌(Actinetobacter)四属;数量介于3~1100cels/L之间。各考察站附近的测值高;长城湾内湾高于内湾口及湾外;对各海域在1993年12月、1994年1月及2月的变化情况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5.
多毛类是某些海洋经济鱼类和虾、蟹类的重要饵料,也是从事海洋钓鱼业农牧化的优质活饵,有些种类又是贝类养殖的敌害。此外,多毛类中的一些种还可作为评价海域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因此,系统而深入地进行多毛类生态的调查研究,对人类开发海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围隔式实验生态系(Enclosed Experimental Ecosystems),或称有控实验生态系(Controlled Experimental Ecosystems),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海洋学实验装置。由于用这种装置进行研究,可以较好地阐明海洋生态学、海洋环境科学和海洋化学等领域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受到了重视。本文就我们到国外考察、参观和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所了解的一些情况,对这一装置及其研究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7.
本文根据1984年8和11月,1985年2月和5月对渤海、黄海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及1980年8月和11月,1981年2月和5月对江苏海岸带水域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所获取的大网浮游生物样品,分析、总结浮游动物的生态特性,并针对当前即将开展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研究,提出浮游动物拟重点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8.
吴宝铃 《海洋科学》1996,20(1):34-34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杰出的动物学家、海洋生物学家斯卡拉他院士于1994年10月13日逝世,享年74岁。斯卡拉他一生做了大量的科学和组织工作。他是俄罗斯科学院普通生物学部成员、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科学中心的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俄罗斯科学院普通生物学部的动物区系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的科学理事会(ScientificCouncil)的分类学、动物区系学(Faunistics)、系统发生学组主席;俄罗斯科学联合理事会(JointCouncil)环境保护科学理事…  相似文献   
89.
1985年5月27日—6月1日在南太平洋法属波里尼西亚塔希提岛的帕皮提Papeete市召开了第五届国际珊瑚礁大会。这次大会是由国际生物海洋学协会IABO的国际珊瑚礁委员会经过三年筹备举行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424篇。以吴宝铃为团长的4人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大会。吴宝铃作为国际生物海洋学协会中国联络员、国际珊瑚礁委员会的委员参加了大会主席团,并主持了“珊瑚礁无脊椎动物”专题讨论会。下届会议于1988年在澳大利亚的汤斯维尔召开。  相似文献   
90.
中国海多毛类动物区系研究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毛类动物是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之一,并且有着很重要的经济意义。成虫绝大多数营底栖生活,很多种类在软相的底质上分布非常稠密,因此它们在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幼体主要营浮游生活,在沿岸的浮游生物中常可见到大量的多毛类幼体,这时它们即成为浮游生物主要的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