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定隧洞中线的新方法--拟定方位平面观测法,该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减少砍伐工作量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2.
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引起的电离层扰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武汉电离层观象台的高频多普勒台阵、TEC台阵和加密频高图等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1987年9月23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日环食的电离层效应,简要地讨论了光食过程的电离层变化,着重研究了食后电离层扰动以及这种效应的高度演变和传播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高度上电离层的光化过程的弛豫时间不同,光食效应有明显的高度差异;2.食后出现了电离层行扰,这种扰动的特性随高度变化十分复杂,但不同高度上扰动的水平传播方向都指向日食中心带.这种扰动的激发源不在环食中心带内,它的激发可能与日食时大范围的大气冷却收缩所引起的低层大气运动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从1985年9月至1992年12月共115次急始型磁暴期间武昌多普勒台阵观测到的电离层暂态振荡(SIO).这种与地磁SC相伴的SIO可分成SCF(+,-),SCF(-,+),SCF(+)与SCF(-)几种类型.分析发现,伴随地磁急始在F区总是存在突发电离层暂态振荡,除非电波被吸收、穿透、被E5屏蔽,以致F区无反射回波或在反射区电离密度的高度梯度特别大,使多普勒频率很小在多普勒图上显示不出来.通常SCF(+,-)发生在白天,而SCF(-,+)发生在晚上.SIO与地磁急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1989年3月大磁暴期间,武汉电离层观象台进行了TEC的台阵观测。所得记录表明,这一个月内13日的TEC最大,这可能是AR5395急烈活动使当天的太阳电离辐射特强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武汉电离层观象台的HF多普勒台阵的长期观测记录,对电离层声重波进行了定源分析,发现武昌地区上空的近源声重波的激发与武昌西南部的青藏高原的地形隆起有关。 在这种定源研究中,我们发现的主要观测现象为: (1)、在襄樊附近上空的约200公里的高度上(BPM,10MHz时号),声重波水平传播的优势方向为正西偏南至正东偏北。也有由北向南传播的,但不占优势。这一优势方向上传播速度的大小与其它方向上的相比较,约小20%。 (2)、上述优势方向的出现没有明显的日变化,即不同的地方时都存在这种优势方向。 (3)、上述优势方向主要出现在早春季节,秋季很少出现。 (4)、在襄樊附近,在较高的280公里左右的高度上(BPM,15MHz),正西偏南至正东偏北的优势方向相对变弱,出现另一个由北向南的优势方向。 (5)、在朝鲜南部海面上空约220公里的高度(JJY,15MHz)上,虽然仍存在由正西偏南向正东偏北传播的扰动,但水平传播的优势方向由北向南。 从上述观测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在襄樊上空经常出现的一种声重波扰动,来自襄樊的西南方向。随着高度增加,这种扰动很快减弱;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也很快衰减,至朝鲜南部海面上空已很少出现。这种扰动的水平传播速度小于电离层高度上的声速。以上特性说明这些扰动的源区离襄樊不远,估计它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