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06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21.
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耦合泥沙输运方程,研究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影响.河口最大浑浊带位于滞流点处,底层上下游余流均向该处输运泥沙,造成该处泥沙汇合,而由流场辐合产生的上升流又使该处的泥沙不易落淤.由于盐水入侵带来的高盐水位于北岸的底层,其斜压效应使底层的横向环流由北向南流动,把底层高浓度的泥沙向南岸平流,使得最大浑浊带位于南岸.研究河口最大浑浊带现象必须使用三维泥沙输运模式.在径流量增大的情况下,与控制试验相比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减弱,滞流点下移,导致最大浑浊带也下移;因上游来沙量增加,在最大浑浊带中心和河口拦门沙处悬浮泥沙浓度趋于增加.在径流量减少的情况下,最大浑浊带的变化趋势与径流量增大情况的结果相反.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拦门沙区域底层向陆的密度流趋于增强,滞流点上移,最大浑浊带也相应向上游移动;最大浑浊带中心处泥沙浓度趋于增大,但口门拦门沙处泥沙浓度趋于减小.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最大浑浊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2.
一种冰-海洋模式的热力耦合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冰与海洋的热力耦合对冰与海洋环流的模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冰-海洋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精确确定需要详细考虑冰-海洋界面附近的湍流过程,这在长时期的模拟特别是气候模拟中,常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过去的研究常常假设冰下海洋混合层的温度为冰点,特别是在单纯冰模式的模拟中,但考虑海冰漂移和冰点变化的效应时,这一假设是不精确的.因此,弱化冰下海洋混合层温度为冰点的约束,不考虑详细的冰-海洋界面和海洋混合层的湍流过程,根据冰-海洋耦合系统的能量收支关系,设计了一个简化的冰-海洋热力耦合方案.对该方案引起的海洋混合层适应、热力结构和海冰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将其用于全球冰海洋耦合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大气热力强迫下该耦合方案既可使冰区混合层海水温度向冰点适应,又使冰边缘带海水温度与冰点保持明显差异,能够较好地反映冰-海洋热力相互作用.利用该耦合方案构造的全球冰-海洋耦合模式模拟的海冰范围及季节变化与实际观测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23.
针对传统空间信息系统建模方法无法对时空对象之间的整体/部分关系进行有效表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时空对象的组成结构建模方法。从关系角度和相互作用角度对时空对象的组成结构进行形式化描述;以具有典型组成结构语义描述信息的行政区划实体为例,基于其基本特征设计了顾及组成结构层级信息表达和相互作用传递的逻辑数据模型和数据联动策略。以河南省及其所辖地市和县区为实例,分别构建了省级对象、地市级对象和县区级对象及其之间的组成结构,对行政区划统计属性更新和隶属关系变更等场景进行了模拟实验。基于行政区划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组成结构建模方法能够支持父子对象间相互作用的传导和对象数据联动更新等功能,为空间信息系统中行政区划更为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辅助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4.
125.
渤海冰-海洋耦合模式——I.模式和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冰-海洋耦合模式研究基础上,根据渤海水文、气象和冰情特点,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渤海海冰预报模式和POM海洋模式为基础,开发了一个冰-海洋耦合模式.在该耦合模式中,冰和海洋之间的动量和热量交换是双向的,冰厚和冰密集度的变化不仅由冰表面和冰底的热收支决定,还由开阔水的表面热收支决定.侧重阐述了耦合模式的动力和热力学过程的耦合,并对模式中一些热力参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6.
针对江西省地质灾害频发而灾前防治、灾中应急和灾后重建又不足的现象,该文提出了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中,以地质灾害与环境的关系和地质灾害的潜在影响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从而计算地灾点的危险等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结论。该文首次将地质灾害与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和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综合客观地展示了灾害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7.
海冰的热力过程及其与动力过程的耦合模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和讨论了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海冰演变的物理过程;大气和海洋对海冰的热力作用以及冰内物理过程;大气和海洋热力学参数对冰厚和密集度等冰情参数的影响和上述物理过程的数学处理。计算了冰面与水面能量收支,并分析海冰热力增长函数的特征;将热力模式与动力模式。对渤海1989-1990年度海冰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热力过程的热动力模式,对类似于1990年2月12-18日海冰融化过程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模拟  相似文献   
128.
李响  林珲  过仲阳  张喜慧 《测绘学报》2008,37(1):95-101
定位及移动通信的发展使我们可以获取和传输车辆在道路网络上的轨迹信息。除实现定位或导航等基本功能外,从车辆轨迹数据中还可以提取大量的交通信息,成为交通规划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通过建立轨迹数据与道路网络之间的拓扑关系,提取轨迹数据中能代表主要信息的特征点来代替大量的轨迹数据,以达到减少轨迹数据量的目的。特征点通过一个综合了网络关系、速度币口方向的筛选方法进行提取,该方法也同时有利于建立轨迹数据检索结构和定义查询语言,系统的实验和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9.
在建筑物内部空间中应用GIS辅助视频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在建筑物内部空间利用GIS辅助视频监控的新方法.此方法通过一个结点弧段网络模型表示建筑物内部的可达空间,利用一个新颖的拓扑数据结构建立和维护可达空间与视频监控设备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建立结点弧段网络模型时,考虑了不同的情景,如楼层之间的空间及大型开敞空间等.基于此种模型及数据结构,描述了一个利用此方法进行快速定位可疑移动目标的实例及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30.
赵婷  华一新  李响  李翔  杨飞 《测绘工程》2016,25(6):28-32
地理标签数据是指蕴含在网页、照片、微博等信息媒介中的地理空间信息,其表现形式通常是经纬度坐标。通过分析地理标签数据的研究现状,对地理标签数据进行分类,并归纳地理标签数据具有属性数据非结构化、海量信息分布不均、强调位置相对关系等特点。针对其中一个特点,通过对K-means算法进行改进,结合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知识,利用热力图表达地理标签数据的分布特征。最后,通过与ArcGIS核密度图、散点图进行比较,得出该热力图算法具有表达效果明显、用户体验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