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7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分析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和有利储层的地质成因,可以为储层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心观察、物性测试、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储层孔隙演化等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粗砂岩、砂砾岩储层主要是扇三角洲背景下近物源、快速搬运堆积的产物,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包括溶蚀孔、原生粒间孔、晶间孔、压裂缝、溶蚀缝等,长石溶孔、岩屑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其次是方解石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压裂缝、溶蚀缝对砂砾岩的渗透性具有改善作用。分选、淘洗程度相对较高的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是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基础,成岩初期强烈的压实作用与成岩中晚期的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长石溶孔、岩屑溶孔早成岩期绿泥石包壳、方解石胶结对原生孔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中成岩期有机酸对储层中长石、岩屑的大量溶蚀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南祁连盆地三叠纪地层及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完成南祁连盆地3条北东向直线距离为401.5km五万分之一条带地质图的基础上,重新厘定区内三叠系的划分,明确了各地层单位的含意,并建立了区内哈拉湖地层区,下日哈地层区和北部地层区及其与邻区三叠系的对比关系,认为中三叠统大加连组海相碳酸岩和上三叠统尕勒德寺组泥质岩为该盆地重要的烃源岩系,并讨论它在盆地内不同坳陷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3.
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研究是进行构造模式解析和地质演化历程探讨的重要手段.通过大范Χ?头尺度 和填图尺度以及二维地震资料尺度不整合面的识别和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发育3种类型重要的角 度不整合面,分别是白垩系与下伏地层、侏罗系与下伏地层和上古生界与下古生界.这3种不整合面分别代表了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地质历史时期几次重要的构造事件.其中白垩系与下伏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是区内分布最 广泛、表现最明显的不整合,代表了晚侏罗世末期西缘南段大规模冲断构造事件.侏罗系与下伏地层、上古生界 与下古生界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限制在惠安堡-沙井子断裂的西侧,一方面表明加里东运动和印支运动在该断裂 以西的西缘南段都有响应,其中晚三叠世末表现为弱褶皱运动;另一方面表明在地质历史时期,惠安堡-沙井子 断裂的分界作用较摆宴井断裂更为明显,马家滩构造区带的构造模式在西缘南段?有代表性.因此在讨论西缘 南段的基本构造模式时将其限定在青铜峡-固原断裂和惠安堡-沙井子断裂之间的“狭义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 段”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34.
通过岩石热解和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对太康隆起和周口坳陷的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成熟度综合分析.结果认为,研究区有机质丰度以煤岩最好,暗色泥岩以南部的襄城、谭庄-沈丘和倪丘集为中等-好级别,北部的太康隆起和鹿邑凹陷为差-中等烃源岩;太康隆起上古生界和襄城凹陷太原组为Ⅱ型干酪根,其他地区则为典型的腐殖型(Ⅲ型)干酪根;成熟度总体上呈“北高南低“,并以济源-郑州-太康-鹿邑一线为高-过成熟演化区,生气为主,南部的襄城、谭庄-沈丘和倪丘集处于成熟生油阶段.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研究区内三叠系、侏罗系露头区裂缝(节理)的观察与统计,对鄂尔多斯中东部地区三叠系、侏罗系裂缝体系的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裂缝体系形成的构造应力场背景。研究表明在中新生代不同时期构造应力场及其联合作用的控制下,研究区裂缝体系中一组通常为压剪性质,而另一组多为张剪性质,区内NE向和NNE向裂缝体系多具张剪性质。裂缝体系主要发育于脆性岩层当中,且以垂直裂缝(节理)最发育,在某一确定地区裂缝带成对出现,并相互交切,共同组成平面X型共轭剪节理。  相似文献   
36.
二叠系烃源岩是中国西部吐鲁番坳陷重要的潜在生烃层系。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详细探讨了泥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不同岩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及饱和烃气相色谱等特征对烃源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吐鲁番坳陷二叠系烃源岩层系沉积时水体的环境为弱还原相—还原相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中陆源生物占优势,低等水生生物也有大量的分布。油气为还原环境沉积有机质的转化产物,坳陷具有良好的成烃潜力。还原程度强、具一定深度水体的的沉积相带是原始有机质沉积的良好场所,沉积有机质能及时沉积、保存下来,因此,烃源岩大多有机质丰度高;反之,则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37.
鄂尔多斯盆地W油田21井区低渗透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效果不理想。为了精确描述其储集层物性及展布特征,在地质、测井和开发动态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相控建模技术,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采用多种建模方法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建模研究,依次建立了研究区的构造、岩相、沉积微相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层属性等相关模型。同时对油气储集层相控与非相控建模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相控属性模型对油藏特征的描述和表征更加合理、准确,应用Petrel地质建模与Eclipse数值模拟的一体化无缝连接,使后续的CO2驱油数值模拟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一研究结果直接体现出相控建模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的成功应用,也预示着相控建模技术是解决多种沉积微相和非均质性较强的低渗透储集层物性参数相关模拟的有效途径,能清晰地认识和识别砂体连通性及其展布规律,可为低渗透油藏后期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38.
迭代法在三维网络模型最短路径射线追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有许多基于二维网格模型的射线追踪算法,但应用与三维网格模型的射线追踪算法较少,主要是因为三维网格射线追踪算法在算法实现、编程以及图形显示方面都有一定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三维网格射线追踪的迭代算法,并应用于几种理论模型,同时实现了三维绘图显示,通过研究证明迭代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三维网格射线追踪的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39.
通过岩心观察、岩心物性统计和薄片鉴定等方法,对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类型及次生孔隙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埋藏经历了早、中成岩阶段,目前处于中成岩A阶段。下白垩统砂岩储层类型主要有原生和次生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不同井区成岩阶段不同,原生到次生孔隙的演化程度也存在差异。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的研究结果表明: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砂岩储层存在3个次生孔隙带,并且每口井的次生孔隙发育程度存在差别。次生孔隙的形成与长石、岩屑、石英的溶蚀,粘土矿物的脱水以及油气的充注密切相关;不同探井、不同井段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原因具有差异,长石、岩屑的溶蚀占主导地位,石英和粒间粘土杂基的溶蚀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周口拗陷石炭二叠系分布、烃源岩特征、生烃史、生储盖组合类型、储集特征、油气输导体系及充注史、圈闭类型及其形成演化以及典型油气藏剖析等综合研究,评价了该区石炭一二叠系油气资源及其成藏条件。结果表明:煤是石炭一二叠系最主要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类型好,生烃潜力高;印支期和喜山期是石炭一二叠系最主要的生烃期;石炭一二叠系油气存在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和古潜山3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其中,下生上储型是最重要的生储盖组合类型;石炭一二叠系油气发育有砂岩输导层、不整合面输导层及断裂系统3种输导体系;石炭一二叠系油气主要有印支和喜山两期油气运聚及充注事件;区内发育多种复合构造圈闭、下古生界风化壳岩溶地貌圈闭及上古生界地层一岩性圈闭;喜山期晚期是区内石炭一二叠系最主要油气生成和运聚期,并且圈闭定型期与油气运聚期配置良好;南12井油藏是区内石炭一二叠系油气资源的重大发现。总之,该区石炭一二叠系油气资源潜力较大,成藏条件有利,有望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