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会理拉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铁铜矿区之一,区内前震旦纪河口群是拉拉式铜矿最主要的赋矿岩石。前人利用多种同位素方法对河口群进行过年龄测定,但获得数据差异大,造成河口群在康滇地轴前震旦基底地层划分中存在争议,因而无法约束河口群成岩及变质过程与成矿的关系。通过对河口群钠长岩中的锆石采用高精度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年龄为1 680Ma±13Ma,因而,将河口群归为早元古代晚期。此外,岩石有一致高的Nb/Y比值(0.7~3.0),属碱性玄武系列,在Nb/Th-Zr/Nb和Zr/Y-Nb/Y图上,HFSE比值成分点落入洋岛玄武岩(OIB)范围,具有较陡的REE分布型式和驼峰状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缺乏Nb,Ta负异常,与大陆玄武岩十分吻合,以及岩石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口群钠长岩形成于陆间裂谷,来源于地幔深部。  相似文献   
62.
未来海平面上升对涠洲岛珊瑚礁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涠洲岛珊瑚样品资料和涠洲岛海洋站实测雨量、盐度、pH、潮位、最大波高及珊瑚普查历史资料,分析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对涠洲岛珊瑚礁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1)涠洲岛的多年平均雨量为1388mm,多年平均盐度为32.1,目前海水pH值为8.0~8.23,均在珊瑚生长合适范围内;2)用P-Ⅲ型算式得出涠洲岛的水文要素百年一遇极值为:年雨量2313mm,最高潮位514cm,最大波高6.1m;3)涠洲岛珊瑚生长率(6~8mm/a)大于海平面上升率(2.2mm/a),涠洲岛最大潮差为450~500cm,夏季白天遇低潮时,会增加珊瑚白化概率;4)若未来海平面上升30cm,遇上512cm高潮位与580cm最大波高,不会对涠洲岛珊瑚礁造成毁灭性破坏。  相似文献   
63.
岳相元  张贻  周雄 《地质论评》2016,62(S1):69-70
矿区位于马尔康县城约240°方位,直距约22 km处,区隶属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党坝乡管辖。矿区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2°01′45″~ 102°03′15″,北纬31°44′30″~ 31°47′30″。该矿床是区内重要的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之一,与邻近的党坝、李家沟锂辉石矿床(李建康等,2006;古城会等,2014)构成了可尔因伟晶岩矿床的东南密集区。地拉秋锂辉石矿床地处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中部,该造山带经历了三叠纪末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以及昌都-羌塘地块和昆仑地块与杨子地台西缘发生的陆陆碰撞事件。因此,本文在总结地拉秋锂辉石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并结合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希望为区内稀有金属矿产找矿与勘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4.
周玉  龚大兴  周雄  周家云  岳相元 《地质通报》2018,37(10):1853-1865
为了解可可西里-松潘-甘孜地块西北缘的构造演化及侵入岩与区域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的关系,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集了东昆仑西段的卧龙岗岩体花岗斑岩样品,对其中的12件和2件样品分别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花岗斑岩SiO_2含量为64.96%~71.24%,高钾、富钠、贫钙。AR值为1.97~2.95,A/CNK值为0.98~1.16,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Cs、Rb、Ba、U和Nd,亏损Zr、Hf、Sr、Ti和Y。稀土元素总量为151×10~(-6)~239×10~(-6),LREE/HREE值为8.10~14.53,δEu为0.54~0.70,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05.6±1.6Ma和204.7±2.6Ma,表明卧龙岗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综合分析认为,可可西里-松潘-甘孜地块西北缘在晚三叠世末期应处于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区域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时代晚于晚三叠世末期。  相似文献   
65.
矽卡岩型矿床是钨、钼、锡等矿产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的矽卡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中国东部,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川西九龙大牛场是在松潘-甘孜地块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其成岩成矿时代尚未得到精确限定.大牛场地区铁厂河花岗岩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少量正长花岗岩,而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矽卡岩中.文章对该矿床开展锆石U-Pb定年、...  相似文献   
66.
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钼铜多金属矿床,二长花岗斑岩为其成矿母岩。对邦铺二长花岗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此二长花岗斑岩富硅(67.06%~73.70%)、富K2O(3.61%~7.642%)贫CaO(0.14%~4.40%)贫Na2O(0.140%~4.40%),属钾玄岩系列及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变化变化很大(22.01×10-6~107.606×10-6),稀土曲线为平缓的右倾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δEu的变化范围为0.592~1.064,具有微弱的负铕异常到无铕异常。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LILE),贫高场强元素(HFSE),即相对富集Rb,U,Cs和Nd而亏损Ba,Sr,P,Ti和Y。二长花岗斑岩形成的环境比较复杂,主要为同碰撞造山构造环境,即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带内,发育与碰撞后的地壳伸展环境,并可能涉及到冈底斯区域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多个阶段。  相似文献   
67.
西藏墨竹工卡地区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雄  温春齐  霍艳  费光春  吴鹏宇 《地质通报》2010,29(7):1039-1048
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钼铜多金属矿床。对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各矿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等诸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各个阶段成矿流体为中高温(172~239℃)、中高盐度(23.96~50.85wt%NaCleq)、高—中等密度(1.0696~1.0849g/cm3)的流体,属(Cl--)SO42--Na+(K+)型水化学类型,成矿环境为低压(36.9~110.23)×105Pa环境,成矿压力为低压(23.4~41.9)×105Pa。各个阶段的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以大气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从最小二乘贝叶斯原理出发,指出了序贯平差的一般原则,据此平差原理,每组观测可以分别处理,从而很客易应用稳健估计方法获得稳健的序贯解。本文算例说明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69.
四川甘孜州八美镇大地构造区属松潘—甘孜造山带中段,鲜水河断裂带穿切其中,新构造活动持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前人工作基础,从左行走滑断层、构造地貌、地震、温泉活动等多个方面对鲜水河断裂带八美段新构造活动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所产生的影响,提出减震防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0.
为探讨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猛古岩体的源区性质和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对该岩体花岗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显示,猛古岩体花岗岩的SiO2(69.69%~75.99%)、K2 O(3.55%~5.00%)和全碱含量(K2 O+Na2 O为7.47%~9.65%)均较高,显示二长花岗岩的特征;其Ba、Rb、Sr等元素含量较高;Cr、Ni和V等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Hf和Ti明显负异常,且几个不相容元素比值变化较大(Zr/Sm为11.92~30.81,Nb/La为0.21~1.15),表明岩浆来源为壳源;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有明显的负Eu异常。两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0.3±1.3)Ma和(192.4±1.6)Ma,属早侏罗世,与周边花岗岩年龄相近(200 Ma左右)但源区深度不尽相同,猛古花岗岩应属后碰撞造山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