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山东平度刘戈庄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戈庄石墨矿为赋存于古元古代荆山群陡崖组徐村段含石墨变质岩系地层中的沉积变质型矿床,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含矿岩性为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石墨透辉变粒岩、石墨透闪透灰岩,变质相达麻粒岩相,经历多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该文采用最新成矿理论,对典型矿床的构造背景、物质来源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刘戈庄石墨矿矿床成矿模式,对利用该模式进行石墨矿成矿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海水中矿物质颗粒吸收和散射特性Mie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e理论模型对不同粒径分布和复折射率的矿物质颗粒吸收和散射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颗粒的衰减和散射效率随着参数ρ的增大呈现出振幅依次减小的一系列有规则的振荡变化,而吸收效率则随着ρ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颗粒吸收性的增强,散射效率和吸收效率随着ρ的增大最终都将趋近极限值1.对于矿物质颗粒群,颗粒群的粒度分布变化对散射和后向散射特性影响很大,小粒径粒子对散射和后向散射的贡献比较大;折射率实部以及虚部变化对散射特性均有影响,颗粒的吸收性越强,则散射会相应地减弱;粒度分布以及折射率虚部对吸收系数也存在较大的影响,但是折射率实部对吸收系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3.
浮标测量的光学数据时间序列长、分辨率高, 能可靠地测量快速变化的漫射衰减系数(Kd)。东海赤潮高发区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及悬浮泥沙含量存在较大的变化, 光学性质复杂。文章利用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的海洋光学浮标数据, 获得了该海域水体的表观光学特性, 基于Kd(490)与遥感反射比[Rrs(λ)]的相关关系建立了Kd(490)的经验算法, 并与已有7种反演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该海域的Kd(λ)及Rrs(λ)具有显著的Ⅱ类水体光谱特征, 其中, Kd(490)的范围为0.01~4.31m-1, 水体的浑浊程度变化大。Kd(490)与Rrs比值的相关性较好, 据此建立了以Rrs(650)/Rrs(510)、Rrs(555)/Rrs(510)作为自变量的Kd(490)双比值经验算法。将新建算法反演获得的Kd(490)与实测Kd(490)相比, 均方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百分比和线性回归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7m-1、27.08%和0.77, 优于其他7种算法。算法精度的提高源于新建算法选择的Rrs能充分反映水体信息, 并适应水体组分的变化, 可为东海赤潮高发区Kd(490)的反演提供较好的选择, 并为海洋光学浮标在水体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提供示例。  相似文献   
34.
叶绿素a浓度是估算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海洋中垂向分布极不均匀, 其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利用海洋光学观测的高垂向分辨率剖面数据, 系统地研究叶绿素a浓度垂向剖面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关系, 可为揭示南海典型动力过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重要基础。文章基于2015年夏季黑潮调查航次实测生物光学剖面, 利用676nm处吸收基线高度(aLH(676))与叶绿素a浓度(Chla)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具有较高反演精度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算法(Chla=49.96×(aLH(676))0.9339, 决定系数R2=0.87和均方根误差RMSE=0.16mg·m-3); 进一步结合观测期间物理过程, 揭示了叶绿素垂向分布对不同水动力过程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近岸区域表层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为0.42~1.57mg·m-3, 随着水深增加, 叶绿素a浓度逐渐降低, 在沿岸上升流影响区域, 叶绿素a浓度明显增高, 垂向上相对趋于均一分布; 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Subsurface Chlorophyll Maximum, SCM)现象在外海显著存在, 受中尺度过程影响明显, SCM深度在34m到100m之间变化, 在吕宋岛以西海域, 黑潮入侵加速了上层水体的混合, SCM所在水层被显著抬升至34m左右; 在冷涡影响区域, 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层被抬升, 涡旋中心比涡旋边缘抬升更为显著, 同时SCM的厚度增大。  相似文献   
35.
大亚湾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光谱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2007年5月大亚湾浮标定点航次采集的生物-光学数据, 分析了大亚湾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光谱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660nm处后向散射比率变化范围在0.0040—0.0245之间, 均值为0.0082±0.0032, 实测后向散射比率光谱波段间的相对变化不超过15%; 颗粒后向散射比率随着叶绿素a浓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 高叶绿素浓度显著对应较低的后向散射比率; 粒径是影响大亚湾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水体中Junge粒级斜率的增大, 颗粒后向散射比率显著增大; 折射率的变化也对后向散射比率产生一定影响, 类似的水体粒径分布情况下, 浮游植物与非藻类物质相对贡献的变化将导致折射率的明显变化, 并将主导水体后向散射比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36.
定点形变观测是地震前兆监测重要手段,为深入分析不同形变观测仪器受气象因素干扰的影响,对五指山形变台硐室倾斜和应变观测资料与温度、气压及降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套形变仪器的观测数据与气压的相关性均较弱,倾斜仪观测数据与温度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且垂直摆倾斜仪较水管倾斜仪相关系数更高;垂直摆倾斜仪受降雨影响最大,水管倾斜仪北南分量与伸缩仪北南分量次之,上述仪器东西分量均不受降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