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8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国内外微细浸梁型金矿床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亦称为“卡林”型金矿床,是60年代初期发现的一种热液金矿类型,分泛分布于美国西部,我国西南部及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外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本文从其概念,形成地质背景,层控性及矿源层,矿物组合及金的赋存状态,成矿模式及热液成矿机制等方面,概述了当前对该类金矿床研究和认识现状,并就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2.
从成矿时间域、空间域的视角探讨了成矿系统的层次结构和构造对成矿系统的控制作用。一般内生成矿系统的时限可对应于大地构造活动旋回或相对独立的构造活动阶段,沉积成矿系统与变质成矿系统应与地质年代(代、纪、世)相对应。在空间尺度上,成矿系统从大到小可划分为7个层次:成矿全球系统、成矿巨系统、成矿大系统、成矿系统、成矿亚系统、成矿子系统和成矿亚子系统,它们分别对应于全球、成矿域、成矿省、成矿区带、成矿亚带或矿集区、矿田和矿床,低级别成矿系统的发育受到高一级成矿系统的约束,它们又受多级别成矿构造体系的控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成矿系统的类型、时空结构及其构造控制,其中区域断裂-岩浆网络体系是控制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层次结构的主导因素,矿田内断裂-岩浆网络体系的“三层结构”模式控制了成矿子系统的分带性,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多样性使成矿亚子系统和矿床产出各具特色。构造和岩浆活动的耦合是成矿系统发育的重要动力学机制,相对持续稳定的矿田构造应力场和成矿流体系统是形成大型矿田(床)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3.
岔路口和大黑山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2个斑岩型钼矿床。文章通过对这2个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岔路口矿区硫化物的δ34S值为1.8‰~2.9‰,平均2.4‰;大黑山矿区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4‰~2.3‰,平均1.53‰,均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硫特征。岔路口矿区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分别变化于18.311~18.356、15.536~15.573和38.115~38.229,大黑山矿区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则分别变化于18.341~18.719、15.529~15.637和38.033~38.363。铅同位素进一步指示铅的来源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中,矿石铅主要投点于地幔演化线和造山带演化线之间,表明铅来自于壳幔物质的混合。大兴安岭北段在晚侏罗世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发生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并产生了大量含钼岩浆,为该区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富集区, 区内一些重要矿山已逐渐成为危机矿山, 深部找矿是当务之急.运用趋势面分析法对3个典型东西向南倾矿脉的矿体厚度及品位进行处理, 分析了断裂构造控矿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结果表明: 东西向矿脉主要向南西侧伏; 控矿断裂具有由南西向北东斜上左行逆冲的活动性质; 多阶段矿化具有"Ⅰ阶段成脉、Ⅱ阶段金矿化、Ⅲ阶段金铅叠加"的过程; 由矿体侧伏与断裂产状波状起伏联合控制的近平行等间距展布的2组结构线的交汇部位是矿化富集地段; 据此指出了各矿脉深部找矿预测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5.
陕西省桐峪金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小秦岭金矿带的西段。矿体多呈薄板状、脉状和透镜状产出。赋矿围岩为太古代太华群变质岩系。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等。文章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研究,并开展了显微测温、流体成分及氢、氧同位素测试,模拟估算了密度、压力、深度。结果表明,第Ⅰ、Ⅱ、Ⅲ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280~360℃,3%~11%;190~330℃,3%~15%;150~290℃,1%~11%。包裹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K+、Ca2+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SO42-次之;气相成分以H2O、CO2和N2为主,含少量O2、CH4。流体为弱还原性。成矿温度属中(高)温,低盐度,成矿压力为78~220 MPa,成矿深度大约为3~8 km。包裹体水的δDV-SMOW值为-44.4‰~-81.8‰,δ18O值为0.01‰~6.65‰。成矿流体成矿初期为岩浆水或者混有少量变质水的混合水,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Au在成矿流体中主要是以Au(HS)2-的形式进行迁移,其次为Au2S(HS)22-。  相似文献   
36.
甘肃玛曲大水金矿成矿过程中资源量生长的数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水金矿床是著名的超大型矿床.在借鉴前人矿床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对矿体规模数据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吨-品位关系研究, 揭示了成矿过程中资源量生长的数量规律.矿体长度服从简单分形分布, 矿床资源量的吨-品位关系能用指数函数或直线方程更好地拟合, 矿床与矿体资源量双对数图、吨-品位的双对数图的多重分形特征表明: 在分形构造成矿空间中, 特定成矿阶段的矿床资源量的生长方式是自组织非线性增殖过程, 与自组织有关的随机性使吨-品位关系趋于指数关系; 在整个成矿过程中, 矿床资源量的生长方式是各阶段矿体资源量的线性叠加.进一步根据熵最大化原理及效用理论导出了与统计结果吻合的矿床吨-品位方程, 并得到柴家庄金矿矿体地质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37.
沉积岩中残留有机质的拉曼光谱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沉积岩中残留的无烟煤、固体沥青和石墨3种有机质的拉曼光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者的拉曼光谱均具有明显的特征,石墨的拉曼光谱峰强而锋利,其2个一级峰之间的距离最小且变化不大,说明其演化程度比较高,有的甚至达到了结晶石墨的程度;无烟煤的拉曼光谱一级峰的强度比较弱,半高宽值也比较大,二级峰不明显;固体沥青的拉曼光谱峰形与无烟煤相似,不过其峰的半高宽比较窄,二级峰也比无烟煤要明显得多.另外,除了变质程度比较高的石墨外,其他2种有机质2个一级峰之间的距离均随着样品深度的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38.
云南兰坪白秧坪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云南兰坪白秧坪银多金属矿集区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均一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关系和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该矿集区主成矿期温度均低于200°C,属中低温流体作用范畴.其中三山-河西矿带(东矿带)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110~180°C)、低盐度[w(NaCl)为7%~17%]、低密度(0.717~0.967 g/cm3)流体,以NaCl-H2O二元体系为主;富窿厂-白秧坪矿带(西矿带)成矿流体为中低温(120~150°C)、较高盐度[w(NaCl)为17%~25%]、中低密度(1.010~1.156 g/cm3)流体,主要为MgCl2-NaCl-H2O和CaCl2-NaCl-H2O三元体系.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水,主成矿期有效水岩比值较小(0.01~0.10),岩石与成矿流体间存在较强烈的同位素交换.结合矿石矿物组合及矿床的硫、铅、碳同位素组成,说明白秧坪矿集区的成矿流体总体来源于深部循环的热卤水溶液.  相似文献   
39.
姚书振  丁振举  周宗桂  胡新露 《地球科学》2020,45(12):4389-4398
聚矿构造系统是控制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成矿的复合构造系统.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划分为7个层次,按照成因类型不同,分为岩浆矿床、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沉积-热水沉积矿床和变质矿床聚矿构造系统4大类.重点阐述了矽卡岩型铁铜等矿床、斑岩型与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岩浆期后高温热液钨锡矿床、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和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聚矿构造系统的特征及其控矿规律.总结了聚矿构造系统发育的有利部位及标志,阐述了通过聚矿构造研究,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和类比求异的分析思路,进行隐伏矿床(体)定位预测和寻求找矿突破的有效途径,并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40.
结合岩体产出环境,时代及其与碧口火山岩的关系,认为铜厂石英闪长岩体是由碧口火山岩的局部熔融作用形成的。铜厂铜矿硫化物Pb同位素特征显示出以浅源的地壳铅为主,并与碧口火山岩铅同位素组成的壳源端员重合,指示矿质与碧田火山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由于岩体与火山岩的同源性,所以脉状铜矿石既可能来自岩体也可能来自围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