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8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东秦岭上宫金矿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宫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之中,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对上宫金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对其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氢-氧-碳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并非来自燕山期岩浆热液,也不是来自于太华群或者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变质脱水作用,而主要来自深部地幔或者由幔源岩浆派生,并在成矿的过程中逐渐向大气降水演化.硫-铅-锶同位素体系指示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地幔和太华群可能均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印支期华北与扬子板块发生碰撞对接时导致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并驱动深部流体向上运移,上官金矿正是在这种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2.
碧口地块富铁硅岩REE及Nd—Sr同位素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碧口地块富铁硅岩进行稀土元素及同位素数据测试证实其δEu=1.02~8.79,8Ce=0.44~1.26,(La/Yb)N=0.071~1.285,除个别样品外,大部分样品同时发育程度不等的Eu正异常、Ce负异常和LREE相对亏损的特征,其稀土样式总体上与海底热水流体类似,表明富铁硅岩为热水喷流成因.富铁硅岩Y/Ho比值在22~47之间,与Ce/Ce*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反映二者变化受流体、海水混合过程控制.根据富铁硅岩Ce/Ce*和Y/HO的拟合方程,预测古海水端元的Ce/Ce*比值为0.55左右.富铁硅岩的Nd同位素初始比值ENd(t)为4.9~-5.1,与Ce/Yb比值呈粗略负相关关系,表明富铁硅岩稀土主要来自古海底热水流体和海水两个端元.87Sr/86Sr比值0.710 053~0.717 020,不仅高于对应同时代地幔Sr比值,也较新元古代海水畜放射Sr,表明形成富铁硅岩海水以高放射Sr为特征.结合古海水的Ce负异常和高放射Sr的特征,推断富铁硅岩形成于陆缘到深海盆地之间的过渡位置.  相似文献   
93.
对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集区开展矿田、矿床 (点) 剥蚀程度研究,能为新一轮找矿勘查布局提供有力支撑.以热液渗滤晕分带理论为指导,依据区内金矿床原生晕在空间中存在分带性以及次生异常与金矿床在地表呈现总体无偏特征,构建了大区域尺度量纲中能总体反映成矿元素分散流与原生晕共性特征的元素分带序列,计算了基于序列中元素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多重分形奇异性分析的前缘元素与尾部元素地球化学强度“对比值”,研制了矿田及其附近以“对比值”数据结构为主体的“低-浅-中-高”4个级别剥蚀程度定量评价指标,并结合实地地质特征开展综合评价工作.给出区内10个矿田和15个主要金矿床 (点) 的剥蚀程度评价结果,总体显示出右江区矿田剥蚀程度低于扬子区,泥堡、紫木凼、水银洞、丫他、烂泥沟等中-特大型金矿床剥蚀程度皆为低-浅剥蚀,而资源量相对较小的板其、戈塘、老万场等金矿床剥蚀程度普遍偏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戈塘与水银洞金矿的进一步地质比对,论证了评价结果逼进了勘查事实并可以扩展到区内有一定勘查程度的地区.此外,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表明,“对比值”异常是寻求找矿突破和现有矿床 (点) 深部成矿预测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对找矿勘查有重要指示作用.据此初步提出水银洞金矿床及其以东的深部、戈塘金矿床北西二叠系与三叠系接触带附近、上大观矿点深部等14处深部找矿潜力较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94.
碲(Te)属于稀散元素,是我国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之一,富碲化物金矿床是碲元素的重要载体.将富碲化物金矿床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分别为造山型金矿床、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以及与碱性岩浆岩有关的金矿床.富碲化物金矿床可以形成于岛弧、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绿岩带等多种构造环境,常受区域性断裂构造控制,其围岩专属性不强,矿床中存在大量碲化物,与自然金和硫化物伴生产出.成矿作用常可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金和碲主要在第二阶段发生沉淀富集.成矿流体一般为中-低温、中-低盐度,呈弱酸性-中性,具有较高的fTe2.富碲化物金矿床中的碲主要来源于地幔、岩浆热液和赋矿围岩.碲在流体中可以呈碲氯络合物、碲硫络合物、碲氢络合物等形式迁移,也可呈气态迁移.引起碲发生沉淀的因素主要为温度或/和压力的变化、水岩反应、流体混合、流体不混溶(沸腾)、含碲气体的冷凝以及多因素的叠加.在碲的成矿作用研究中,应重视碲化物结构和成分的微区原位分析、碲同位素分析以及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95.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斑岩成矿带,东起河南商城西到青海同仁.东秦岭印支-燕山期斑岩型钼矿研究已较深入.近年来,在大别造山带北缘信阳地区和西秦岭北缘武山-夏河-合作及同仁地区也已发现一系列的钨、钼、铜、银等矿床(点),他们多为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斑岩型、夕卡岩型及脉状矿床.我们通过对秦岭造山带北缘钼钨铜银矿床成矿条件、矿床类型的综合研究,认为大别造山带北缘和西秦岭北缘印支-燕山期斑岩型钼、钨、铜、银矿床,是东秦岭造山带北缘印支-燕山期斑岩型成矿带的东、西延伸部分,他们共同构成了一条巨型跨单元的北西西向印支-燕山期斑岩型钼、钨、铜、金、银成矿带,简称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斑岩型钼钨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带.  相似文献   
96.
Geochemical data of altered wall rocks are important for the metallogenic prognosis of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s. Indicator elements of altered wall rocks such as K, Al, As, Sb, and Hg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assess gold anomalies in lithogeochemical survey. However, such researches have rarely been done in stream sediment surve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gold from various landscapes. On the basis of the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altered wall rock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cold desert areas of Gansu (甘肃) Province in Northwest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Al, K, and Sn could serve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s an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metallogenic prospective of gold anomalies in stream sediments. More studies performed in the cold grassland areas and the moderate-low relief mountainous areas showed that, both weak and strong geochemical anomalies can be extracted, if strictly abiding by the ways of calculation and addition of the binary values of the indicator elements with equal weight, and this provides the sound delineation of metallogenic perspective areas.  相似文献   
97.
在深入了解甘肃省岷县—礼县地区金矿成矿特征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对该区进行成矿分析后认为中泥盆统李坝群、中泥盆统西汉水组和中石炭统下加岭组为成矿的有利地层组合;金矿床(点)多出现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距岩体边缘0.5~5.0km范围内的黑云母化蚀交带中;半径为1.61km的断层影响带为最佳的有利成矿的断层影响范围;Au—As—Ag—Sb—Pb为成矿的有利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组合。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提取了上述各成矿有利因素,进而建立了证据权重模型,选择了地层、岩体、断裂、化探等11个证据因子。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区成矿概率的分布进行了成矿远景区的预测,共圈出了7个成矿远景区:Ⅰ.中川岩体北侧;Ⅱ.中川岩体东侧以及中川岩体与碌碡坝岩体所夹区域;Ⅲ.间井岩体南侧;Ⅳ.教场坝岩体南侧;Ⅴ.碌碡坝岩体西侧;Ⅵ.教场坝岩体东侧;Ⅶ.柏家庄岩体南侧。其中前4个远景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已知金矿床(点),而后3个远景区目前还未发现金矿床(点),预测结果对于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
川西北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系统总结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的基础上。通过稀土元素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马脑壳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其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地层,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矿床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混合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
成矿作用的多阶段多过程,成矿因素的多变量,成矿空间的多维多分辨率,导致成矿过程模拟的复杂性和在单机上实施模拟成矿过程的困难性,利用由微机组成的以太网构成的机群并行环境和内在共享,任务分配的并行处理策略,可以实施模拟三维空间的成矿过程,采用Client-Server结构,插件和除算法技术来构建的模拟系统原型,在由8台微机构成的并行环境中具有线性加速比。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