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本文根据2017年3、5、9月对苏北浅滩海域3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溶解态营养盐的浓度与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苏北浅滩营养盐分布变化的控制因素及其与浒苔暴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O-3-N从3月至5月平均浓度略微降低,而9月NO-3-N平均浓度又降低至17.5μmol/L;PO43--P、SiO32--Si平均浓度从3月到5月再到9月均先降低后升高。NH+4-N平均浓度从3月的2.38μmol/L上升至5月的7.44μmol/L,整个调查海域浓度较高,尤其是南部海域,9月又下降至1.28μmol/L。5和9月DON平均浓度显著低于3月。苏北浅滩海域NO-3-N、PO43--P、SiO32--Si浓度均呈现由近岸向远岸梯度递减的...  相似文献   
12.
夏季辽河口各形态营养盐的河口混合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9 年7 月对辽河口水域航次的调查结果, 对该水域营养盐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主要控制过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辽河口水域营养盐的变化范围较大。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其余依次是颗粒态磷PP、溶解有机磷DOP, 三者含量相差不大; 氮主要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 其余依次是溶解有机氮DON、颗粒...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边缘海冬季硅酸盐的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1~2月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南黄海、东海)冬季硅酸盐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岸海域硅酸盐的高值区位于受长江冲淡水影响的区域;东海的硅酸盐浓度高于南黄海。长江冲淡水和黑潮水是影响东海和南黄海硅酸盐分布的主要因素。黑潮中层水是东海陆架区硅酸盐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营养盐浓度季节变化及其入海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3月~2002年2月期间在黄河下游采集溶解及颗粒态营养盐样品,分析了黄河径流中各形态的营养盐的浓度及其月动态,估算此时段内黄河的营养盐入海通量。研究发现,溶解无机氮是溶解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硝酸盐是黄河中氮的最主要存在形态,其季节变化与水量变化趋势相反,年平均含量为(260.6±84.0)μmol/L,显著高于世界其它河流,为世界背景值(7.14μmol/L)的20多倍;黄河中磷主要以颗粒态存在,颗粒态磷含量变化规律与SPM的分布一致,其年平均含量为(16.2±22.9)μmol/L,磷酸盐含量较低,年平均含量为(0.42±0.20)μmol/L,与世界河流的平均水平相当。硅酸盐年平均含量为(122.0±18.2)μmol/L。每年约有17 200 t的总氮和1 600 t的总磷输入渤海,氮通量表现出在春季3月较高;磷通量在9月出现最高值,春季3,4月也较高;硅酸盐通量在3月出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5.
在无机硒的测定过程中 ,Se(VI)还原为 Se(IV)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基质效应 ,本文采用加入浓的Na Cl溶液来消除基质效应 ,取得较好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 0 .0 9nmol/ L,对 Se(VI)含量为 0 .89nmol/ L和 3.42 nmol/ L的样品分析精密度为 5.4%和 3.3% ,回收率在 95%~ 1 0 5%范围内变动。在不同介质中工作曲线斜率的变动范围 <5%。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子对海蜇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隶属于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Hizostomadae),海蜇属(Rhopilema)[1]。海蜇为进化比较保守的两胚层动物[2]。丁耕芜等[3]首次报告了海蜇的整个生活史。海蜇生活史具有刺胞动物门典型的世代交替特征,分为两个世代:水螅体世代和水母体世代。在水螅体世代整个过程中,海蜇螅状体于海底基质上营固着生活,以无性生殖  相似文献   
17.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and Yellow Sea (Y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geochemical and molecular microbiology methods. The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cultivation-independent PCR-base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Groups resulting from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 clustering of the DGGE profiles showed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ec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 area they belonged to. Additionally, the clustering results based on DGGE fingerprinting and thos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ompositions were practically identical. The relationship of phytoplankton diversity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emperature,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and silicate-Si were found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was perform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se three environmental factors. Generally, values of the ECS are clearly separated from those of the YS in the CCA biplot, due to mainly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DIN.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调查了秋季红沿河核电站海域镭、氡同位素的活度水平及分布情况,结合镭同位素表观年龄模型计算该海域的水体年龄,进而得出研究区域的水体运移方向,初步探讨了水母丰度分布与水体运移的相关关系。得到结论如下:(1)红沿河核电站海域表层水体中224Ra、226Ra及222Rn的活度水平分别为2.9~62.4 dpm/(100 L),11.9~57.4 dpm/(100 L)及0.1~1.3 dpm/L,镭同位素活度呈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氡同位素的分布则更大程度上受水温控制;(2)通过224Ra/226Ra表观年龄模型计算得出红沿河海域表层水体年龄范围介于0~16 d,平均年龄(10.9±3.6) d,水体主体流向为北偏东方向,流速为7.2 cm/s;(3)水母丰度分布与水体流向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对应关系,在主体流向方向上,水体年龄较大的海域水母丰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17年7月和8月辽东湾东南部海域两个航次的营养盐的实测数据,对该海域溶解态营养元素的浓度、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红沿河附近海域氨氮(NH4-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态,DON是溶解总氮(DTN)的主要存在形态。除NH4-N外,8月航次溶解态无机营养元素浓度均高于7月,而溶解态有机营养元素浓度则低于7月。各种形态营养元素浓度最高值均位于近岸区,总体来说,近岸区营养盐的浓度普遍高于离岸区,河口区营养盐浓度高于非河口区。由河流输入和人类活动引起的陆源输入对该海域营养盐浓度的高低和分布有重要的影响。水团的运动和生物活动也是影响该海域营养盐分布的关键因素。按照化学计量限制的评估方法,绝大部分海域属于磷限制性海域。人类活动导致陆源营养盐输入是红沿河附近海域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也是其水体营养结构失衡的关键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锌(卷)-镉法测定天然水中的硝酸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硝酸盐的测定方法很多,目前常采用镉-铜法和锌-镉法[2]。镉-铜法还原率高,无盐误差,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测定硝酸盐的标准方法[3],但测定速度较慢,还原柱的前处理工作较为繁琐。锌-镉法测定硝酸盐简便快速,但其还原享受盐度影响很大,在淡水中其还原率仅为20%左右。于志刚等[1]发现锌-镉法在盐度10~75时还原率保持恒定为74%,从而采取向样品中加入固体海盐的方法来消除盐误差,获得较好结果。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振荡采用往复式振荡器,体积庞大不适合现场操作。作者采用超声波振荡法,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