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位于塔北隆起中部的哈拉哈塘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是近期塔北油气勘探的突破新区,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本文通过对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背景的分析,利用钻井、岩芯、地震等资料,对本区岩溶型储层的沉积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储层发育的主要岩溶阶段、岩溶模式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主体在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一段,储集空间主要为近层状分布的溶蚀孔洞/洞穴和裂缝,岩溶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一间房组沉积末期的准同生期岩溶和志留系沉积之前的表生期(潜山+顺层)岩溶。前一期岩溶具有区域分布较均匀、规模较小的特点;后一期岩溶在前期岩溶的基础上发育,并根据古地貌的差异在平面上分为4个区:北部Ⅰ区一间房组直接暴露,发育古潜山岩溶;Ⅱ区一间房组之上覆盖了厚度不等的吐木休克组、良里塔格组和桑塔木组,岩溶主要受控于河流和断裂的下切及由北部Ⅰ区地表水补给的地下水顺层岩溶;南部的Ⅲ区和Ⅳ区发育顺层及沿断裂的岩溶和淡水与南部海水的混合水岩溶。在以上两期主要岩溶作用的影响下,哈拉哈塘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一段地层发育近层状岩溶洞穴、孔洞、角砾孔和裂缝,形态多变,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42.
超深层(埋深>6000 m)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大领域。当前,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已经突破8000 m超深层,但是盆地内8000 m超深层领域是否具备规模油气成藏条件、有利勘探区带分布在哪里等重大问题亟待破解。基于烃源岩、有利相带、储集层、圈闭类型、成藏组合等研究,对四川盆地8000 m超深层领域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得出以下认识:(1)四川盆地超深层领域主要发育于震旦系—中二叠统,且主要分布在环川中隆起带的川西坳陷、川北坳陷、川东褶皱带的深凹地区,其中川西北地区最具勘探潜力;(2)超深层烃源岩明显受凹陷或台内裂陷控制,主要发育陡山沱组、灯影组三段、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等四套烃源岩,为8000 m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3)震旦系—古生界主体发育(丘)滩孔隙型、岩溶孔洞型和白云岩孔隙型三类基本储层类型,三者相互叠加兼具裂缝改造形成多套规模储层,为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储集条件;(4)多套烃源岩和储层以走滑或逆冲断层相互沟通,主要发育下生上储、旁生侧储两种成藏组合,立体成藏特征明显;(5)岩性圈闭是震旦系—二叠系超深层气藏的主要圈闭类型,大型斜坡背景上发...  相似文献   
43.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和北部斜坡区先后获得了两个万亿级大气区的重大发现。为了明确该领域天然气的资源规模以及未来的勘探方向和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原油裂解气资源量的评估方法,本次研究基于该区天然气为古油藏原油裂解的基本认识,按照干酪根生油,再到古油藏裂解生气的技术路线对原油裂解气的资源量进行计算。应用成因法,采用PetroMod 3D盆地模拟软件,输入地层等厚图、岩相古地理图、烃源岩综合评价图、剥蚀量展布图以及生油动力学参数图版,建立整个盆地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切分为5个区块分别计算生油量,然后探讨了石油运聚系数、石油裂解率、天然气散失率以及寒武系石油运移的分配系数,并创建了天然气散失系数计算公式。在以上基础上,恢复了盆地及5个构造单元的生油史,并明确了古油藏形成的关键时刻,最终得到全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13.43×1012m3,其中寒武系为5.43×1012m3,震旦系为8.0×1012m3。并指出除了川中地区以外,川南和川东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尤其是位于川南地区德阳—安岳裂陷槽两侧的台缘带和台内颗粒滩是下一步勘探的现实领域。本次研究在理论创新和勘探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开展“转作风、提效率、树形象”活动动员会议精神,齐齐哈尔市国土资源系统于5月29日召开了全系统“转作风、提效率、树形象”活动动员视频会议,明确了活动目标和任务,部署活动时间和步骤。  相似文献   
45.
摘 要:针对黄土塬斜坡带地震采集的技术难点,分析了斜坡效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地震波激发“能量窗”及“波场矢量叠加”的理论,采用“优选点位法”微测井技术,准确建立了地震地质模型,应用谱元法对激发-接收参数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开展点-线结合的野外试验,量化分析试验的效果,确定了以超多井、小药量、线性组合、聚能层激发为特点的激发参数,以多检波器、矩形面积、中等基距组合、高叠加次数为特点的接收参数,获得了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46.
为了系统地探讨洞庭湖平原土壤铅(Pb)活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次研究在常德市、益阳市、株洲市共采集了110件水稻根系土样品,讨论了土壤Pb活动态含量和活动系数与有机质、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等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据此建立了Pb活动态含量和活动系数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b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CEC和风化程度都是影响Pb活动态含量及活动系数的主要因素。pH值、CEC和有机质含量都会影响土壤缓冲能力,进而影响Pb的活动性。土壤Cd含量和Zn/Pb值也与Pb活动态含量有显著相关性;在不同的浓度梯度内,Cd与Pb的交互作用不同;土壤具有较高的Zn/Pb 值时,Pb活动态含量较低。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土壤Pb活动态含量以及活动系数的预测模型,土壤Pb活动态含量用土壤pH、Pb含量、CEC和Na2O/K2O值进行预测,活动态系数用pH、CEC、SiO2/Al2O3值进行预测,预测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47.
大连地震台“九五”期间配置的CDM-DI磁力仪(简称DI仪)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该仪器经过2000年考核运行1年,观测精度较高。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作为我台绝对观测仪投入使用,2001年9月1日开始近零法观测。 1 DI仪在地磁台站模拟观测系统中的应用 1.1 DI仪在指零法观测中的应用 2001年我台应用DI仪作为绝对观测仪器,使用指零法完整观测1年,精度、稳定性良好,表1为2001年我台DI仪指零法模拟观测基线月剩余方差精度表。 2001年我台模拟记录仪运行稳定、状态良好。应用DI仪与其配合,所得基线精度良好,大大高于规范…  相似文献   
48.
矿床数学经济模型不仅可以用来定量查明矿体的空间形态和品位一吨位的变化情况,而且可以用数学和图形的方法定量反映矿体的矿化强度和矿化富集规律,文章以个旧锡矿X号矿体为例,采用矿床数学经济模型,对矿体的矿化富集规律进行研究。指出该方法能为矿山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并能为矿石资源的充分合理地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介绍了CTM—DI磁力仪的性能及应用,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在使用该仪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0.
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了探究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走滑断裂在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中的控藏作用,在走滑断裂的精细地震解释,以及储层溶蚀孔洞充填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划分走滑断裂活动期次,以及拟定油气充注成藏期次和时期,并探讨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建立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存在加里东早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及印支期4期走滑断裂,震旦系-寒武系总体存在两期油三期气充注成藏的特征.走滑断裂的活动与油气活动存在良好的时空耦合关系,从而形成了震旦系-寒武系走滑断裂控制下的“层楼式”油气成藏模式.该模式下,走滑断裂垂向连通主力烃源岩与多套优质储层,形成多层系含有油气的格局,且各层系油气成藏特征表现出高度相似性.对存在“层楼式”油气成藏模式的地区,应注重立体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