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山东招远前孙家金矿床地质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矿区地表和井下四个中段共采集地层、岩体、蚀变岩、石英脉和矿体样品503件,测试了Au、Ag、As、Sb、Cu、Pb、Zn、Sn、Bi、Mo、Co、Ni、Mn、Cr、V、Ti、Ba、Rb和Sr等19种元素的含量,运用Suffer软件编制了19种元素的矿脉地球化学纵剖面图,根据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了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带,建立了原生晕地球化学立体分带模式。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得出以下认识:由花岗岩→钾长石化花岗岩→绢英岩化花岗岩→绢英岩→石英脉或硅化带→金矿石,随着蚀变作用增强,成矿元素Au、Ag、As、Cu、Pb、Bi、Mo、Sb增加,然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绢英岩化后的硅化阶段。矿区成矿元素Au、Ag、As、Cu、Pb、Sn、Bi、Mo、Co.Ni含量呈多峰分布,分布范围大,离散度大,其中Au、Ag高含量峰值区峰型突出,成矿富集趋势强烈。矿区成矿阶段可分为:石英-金-黄铁矿阶段、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F1因子(Au、Ag、As、Co、Ni、Sn、Bi)为主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F3因子(Mo、Sb)和F5因子(Cu、Zn)反映了成矿热液活动的多期叠加。F4因子Rb、Sr、Ba组合在本区最具典型意义,Rb与Sr、Ba为对抗性元素,Sr、Ba、Ca低值带,Rb、K高值带恰好与Au、矩高值带吻合,显示花岗岩长石类矿物的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与成矿关系密切。与矿体的侧伏方向一致,总体上矿脉纵剖面地球化学高值带均向SW侧伏。其中Au、Ag高值带宽且比较连续,上下均未封闭,结合金矿体虽已出露地表但规模不大和原生晕分带特征,推测为一浅剥蚀矿床,向SW深部仍有一定延深。矿区原生晕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Hg2、Sr、Ba、Rb)→(矩、Au、Sn、Mo、Cu→(Zn、Pb)→(Sb、Mn)→(Ni、V、Co、As、Hg1、Bi)。As、Sb、Hg高值带偏于中下部,可能指示下部隐伏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2.
煤层气碳同位素阶段演化的模拟实验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聚集存在着“累积聚气”和“阶段聚气”两种形式。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阶段聚气”的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的的影响因素和不同成熟度区间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阶段聚气”的煤层气碳同位素组成与该演化阶段的起始Ro值和末尾Ro值密切相关,起始和末尾Ro值越高,煤层气碳同位素组成越重;相同成熟度区间,高升温速率下形成的煤层气碳同位素组成比较轻;煤岩母质性质影响煤层气碳同位素组成;在相同成熟度区间,泥炭形成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最轻。确定了成煤有机质从Ro为1.2%、1.6%、2.0%、2.4%、2.8%分别演化至Ro为3.0%和4.0%(3.7%)之间生成的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这为研究不同成熟度区间生成的煤层气成因提供了科学数据。并且,将这些研究结果应用到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研究,认为该地区煤层气是在中侏罗世末以后(Ro>1.6%)聚集而成,具有“阶段聚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3.
羌塘盆地胜利河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地区2008年新发现的油页岩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和GC—MS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油页岩具有较高C29ααα20S/ααα(20S+20R)(0.38~0.44)、C29αββ/(ααα+αββ)(0.37~0.47)和C3122S/(22S+22R)(0.52~0.59)比值,表明其有机质已进入生油阶段。分析的油页岩样品具有较高的C27甾烷含量(32.82%~43.6%)和较高4 甲基甾烷/规则甾烷(0.04~0.22)、甾/藿(0.80~1.04)比值,显示浮游植物为主的生物母源对油页岩的贡献。此外,油页岩具有较高的γ 蜡烷指数(0.34~0.50)、C35升藿烷指数(0.076~0.102)和较低的Pr/Ph比值(0.32~0.49),表明胜利河地区油页岩沉积期水体处于相对闭塞还原和盐度较高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4.
新疆东部葫芦岩体地表出露面积0.75km2,是由辉长闪长岩、辉长岩、辉石岩、辉橄岩、橄榄岩组成的复式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体形成年龄为274.5±3.9Ma,是东天山后碰撞伸展环境的产物。岩石和矿石的PGE总量低,其中IPGE与PPGE含量相近,PPGE略高于IPGE。岩石平均7.90×10-9,矿石平均45.57×10-9。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岩石和矿石具有相似的分配模式,PPGE和IPGE之间分异较弱。Ni/Cu-Pd/Ir关系图显示母岩浆主要为高镁的玄武质岩浆。根据矿石Cu/Pd比值114.67×103~157.42×103(平均136.05×103)和岩石Cu/Pd比值11.07×103~294.35×103(平均125.48×103)推断,葫芦矿床成矿母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深部硫化物部分熔离的过程,这可能是导致该矿床PGE明显亏损的原因之一。地壳物质的混染(SiO2、S等的加入)以及橄榄石、辉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是引起该矿床硫饱和并发生硫化物熔离作用而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5.
运用地理信息建模的方法,对复杂的岩溶山区河流——漓江桂林市区段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地理信息建模方法在水环境容量计算方面的应用,建立了漓江桂林市区段水环境容量的地理信息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地理信息模型方法在计算较复杂河段水环境容量时,既简便又能取得较理想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6.
恒温下含硫酸钠盐粗颗粒土盐胀特征及过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吴青柏  孙涛  陶兆祥  李强 《冰川冻土》2001,23(3):238-243
通过恒温条件下粗颗粒土盐胀试验,对粗颗粒土盐胀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结果表明,粗颗粒土不具有强烈盐胀特性,然而,粗颗粒土体一旦形成硫酸钠盐聚集层后,遇外来水分、会发生突发的破坏性盐胀,造成建筑物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7.
辽宁省中强以上地震与地磁异常孙涛张桂林(辽宁省地震局沈阳110031)王庆志王波于世昌史素娟(辽中地震站辽中110200)1前言辽宁省自建立地磁台网及流动核旋测网以来,仅发生过几次4.8级以上地震,其中有前兆资料记载的只有3次,即1975年海城7.3...  相似文献   
148.
南岭东段强过铝质花岗岩中白云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孙涛  王汝成等 《地质论评》2002,48(5):518-525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南岭东段赣南和粤北5个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两类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原生白云母呈自形一半自形,端面清晰,未被其他矿物包裹,低Fe/(Fe Mg)值(<0.75,原子数比)和富Ti(原子数≥0.05),Na(原子数≥0.10),Mg(原子数≥0.10),Al(原子数5.26),次生白云母一般表现为他形,端面不清晰,也可由其他矿物(如黑云母,斜长石)变化而来,说明它形成于亚固相条件;其成分为高Fe/(Fe Mg)值和贫Ni,Na,Mg,Al,由此反映了花岗岩残余岩浆的成分特点,因此,多数次生白云母是岩浆后期一后岩浆期的晚世代白云母,或与岩浆体系有关的水热白云母,根据白云母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的讨论,以及研究的5个岩体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值(337-155Ma),推测赣南和粤北的强过铝质白云母花岗岩很可能是海西一印支运动挤压一逆冲作用使地壳增厚,诱发地壳深熔岩浆上侵结晶形成的,而且这一增厚-深熔-岩浆上侵的过程延续到燕山早期,因此,上述大的时代跨度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存在标志着华南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衔接区。  相似文献   
149.
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所提供的有关流体与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不一定代表成矿时的实际流体和成矿条件,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测定矿石矿物捕获的包裹体。红外显微镜的运用开拓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新领域。文章对红外显微镜工作的基本原理及设备做了简要的综述,重点介绍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成分分析研究,并举例说明了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在W-Sn矿床以及其他矿床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尚且存在的问题、部分解决方法,并简单展望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0.
山东桃科铜镍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李超  张增奇  孙斌  程伟  王登红 《矿床地质》2016,35(4):724-736
桃科铜镍矿床是山东目前发现的仅有的2处铜镍矿床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开采的铜镍矿床之一,同时也可能是中国形成时代最老的铜镍矿床。含矿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苏长岩、蚀变辉长苏长岩、变辉长岩、角闪岩组成,主要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普通辉石、角闪石和中基性斜长石(培长石、中长石、拉长石),岩石常发生强烈的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纤闪石化;矿石中黄铜矿+镍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矿物组合,为典型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矿物组合;岩石及矿物特征表明矿床为岩浆作用的产物。通过矿物显微结构特征以及计算得出:桃科岩体橄榄石开始结晶温度大约在1421℃左右,古铜辉石和普通辉石的结晶温度在1030~1230℃之间,两矿物相在岩石中可以共存。矿石中大量镍黄铁矿蚀变为针镍矿,黄铜矿在边部蚀变为斑铜矿,以及黄铁矿较高的Co/Ni比值(0.1~12.9,平均4.1),都表明矿床在后期遭受了强烈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