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所提供的有关流体与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不一定代表成矿时的实际流体和成矿条件,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测定矿石矿物捕获的包裹体。红外显微镜的运用开拓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新领域。文章对红外显微镜工作的基本原理及设备做了简要的综述,重点介绍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成分分析研究,并举例说明了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在W-Sn矿床以及其他矿床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尚且存在的问题、部分解决方法,并简单展望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2.
山东桃科铜镍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李超  张增奇  孙斌  程伟  王登红 《矿床地质》2016,35(4):724-736
桃科铜镍矿床是山东目前发现的仅有的2处铜镍矿床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开采的铜镍矿床之一,同时也可能是中国形成时代最老的铜镍矿床。含矿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苏长岩、蚀变辉长苏长岩、变辉长岩、角闪岩组成,主要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普通辉石、角闪石和中基性斜长石(培长石、中长石、拉长石),岩石常发生强烈的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纤闪石化;矿石中黄铜矿+镍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矿物组合,为典型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矿物组合;岩石及矿物特征表明矿床为岩浆作用的产物。通过矿物显微结构特征以及计算得出:桃科岩体橄榄石开始结晶温度大约在1421℃左右,古铜辉石和普通辉石的结晶温度在1030~1230℃之间,两矿物相在岩石中可以共存。矿石中大量镍黄铁矿蚀变为针镍矿,黄铜矿在边部蚀变为斑铜矿,以及黄铁矿较高的Co/Ni比值(0.1~12.9,平均4.1),都表明矿床在后期遭受了强烈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53.
南岭东段燕山早期正长岩-花岗岩杂岩的成因和意义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在南岭东段赣南地区存在燕山早期正长岩-花岗岩组合, 陂头-塔背杂岩体是其典型实例. 该杂岩体由塔背正长岩和陂头钾长花岗岩构成, 它们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8.6±2.2) Ma和(186.3±1.1) Ma. 塔背正长岩的SiO2为62.40%~68.75%, 富碱(K2O+Na2O = 10.56%~11.96%), 钠大于钾(K2O/Na2O = 0.56~0.93), 准铝(A/CNK = 0.80~1.00), 富集LILE (Rb, Ba和K)和HFSE (Th, U, Nb, Ta和Zr等), Eu亏损较弱或出现正异常(δEu = 0.63~1.82), (87Sr/86Sr)i较低和εNd(t)较高(分别为0.70412~0.70543和3.14~3.52). 陂头钾长花岗岩富硅(SiO2 = 71.06%~76.28%), 偏碱(K2O +Na2O = 8.10%~9.80%), 钾大于钠(K2O/Na2O = 1.22~1.94), 准铝(A/CNK = 0.94~1.07), 富含Rb, Th(U), K和亏损Ba, Nb, Ta, Sr, P, Zr, Ti, 稀土总量(SREE)高(平均451.03 mg/g), Eu亏损强烈(δEu = 0.27~0.33), (87Sr/86Sr)i较高和εNd(t)较低(分别为0.70805~0.70912和−5.35~−6.29). 塔背正长岩和陂头钾长花岗岩都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 前者源自软流圈地幔, 后者是壳-幔混合的产物, 形成于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54.
抛弃式温盐探头运动状态的数值模拟及其实验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抛弃式海水温盐探头用于快速获取海洋温度、盐度剖面资料。探头投放后运动时间和路程关系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剖面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重点分析了探头运动特性,其中包括探头入水速度损失、运动阻力系数等运动参数,同时分析了探头运动过程中质量改变与海水密度不同对其运动规律的影响,最终得到探头下落距离和时间的关系。通过与实测结果比较及分析,证明了计算方法及其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5.
利用中梯装置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法等方法,在新疆乌恰县某地砂岩型铜矿勘查中,通过对微弱激电异常的分析,圈定矿体范围,进行矿体追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6.
【研究目的】 本文以杭锦旗—大营铀矿为研究区,研究了矿床的碳酸盐化类型、期次和原位微区碳氧同位素特征,为该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及成因认识提供了新的信息和依据。【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调研、工业孔含矿层位岩芯采集、高倍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图像分析等方法,区分不同期次的碳酸盐化(主要是方解石),在此基础上运用SHRIMP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C-O同位素测试,为更加精确示踪砂岩铀矿形成过程提供了合理的途径。【研究结果】 利用原位微区碳氧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了铀成矿期及成矿期后流体特征,显示具有有机质来源的特点,其中方解石的氧同位素显示流体具有大气水作用的特点,认为天然气向北部运移耗散与地下水形成的低温混合热液流体为它们提供了碳质来源。本区“钙化木”状碳酸盐化的方解石多显示沿晶洞分布或沿裂隙贯穿,明显为成矿期后天然气沿裂隙充填的结果;因此,天然气-水混合流体作用从成矿期可一直延至成矿期后,具有叠加富集及保矿作用。【结论】 采用电子探针和镜下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区分不同期次方解石的基础上,原位微区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为精细研究砂岩型铀矿成矿流体特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7.
黄渤海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收支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陆架边缘海是陆海相互作用研究中最为关键的区域,也是全球重要的碳储库,在区域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2012年5月和11月对黄渤海海域的综合调查,对该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黄渤海有机碳的收支进行了估算。主要结论为:黄渤海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均呈近岸河口区域高、离岸低的分布趋势;有机碳的组成以溶解有机碳为主,颗粒有机碳由海洋自生的有机碳和陆地来源的有机碳组成;黄渤海沉积物有机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口和泥质区,其组成也是由海洋自生和陆源混合而成,其中渤海以陆源为主,而黄海以海源为主。黄渤海有机碳收支评估表明,有机碳的主要来源为初级生产力产生的有机物,其贡献为(6 760±971)×104t/a,占有机碳输入总量的(74±10)%,沉积物再悬浮的通量为(884±200)×104t/a,东海向黄海输入的通量为(679±107)×104t/a,河流及陆源输入的通量为(643±63)×104t/a,大气干湿沉降的通量为(141±39)×104t/a,其贡献分别占有机碳输入总量的(10±2.2)%,(7.5±1.2)%,(7.0±0.7)%和(1.5±0.4)%;黄渤海有机碳的主要支出为呼吸消耗,其贡献为(5 190±746)×104t/a,占有机碳输出总量的(57±8.2)%,黄海向东海输出的通量为(2 150±370)×104t/a,有机碳沉积通量为(1 030±225)×104t/a,有机碳降解通量为(737±191)×104t/a,其贡献分别占有机碳输出总量的(24±4.1)%,(11±2.5)%和(8.0±2.1)%。有机碳收支评估表明黄渤海有机碳以海洋自生来源为主,且具有潜在碳的"汇"的特性,水体中外源输入和海洋自生有机碳的(1.6±0.3)%埋藏于该海域内。  相似文献   
158.
孙涛 《测绘》2015,(1):41-4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站仪测角和测距精度得到极大提高并广泛应用于实践,这也为平面控制网布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诸多便利。本文在此基础上简析了一种平面控制网布测与计算的方法,该方法对实际平面控制测量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9.
边坡治理工程常用到喷锚支护形式。护坡面层采用素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耗用建材量大,不经济。公路边坡往往还需要环保观感要求,灰色的混凝土跟周围环境不协调。本文提出一种“锚杆加固+土工格栅护坡+客土喷播绿化”的新型生态边坡复合支护形式,并设计试验段进行研究。通过理正岩土软件计算,边坡稳定性、锚杆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段锚杆采用GFRP锚杆,面积100 m2。施工完成后,对比传统土钉墙混凝土面层和格构梁锚杆护坡支护形式,该形式具有施工快捷、经济适用等优势,既可用于加固边坡又具备绿色环保功能。  相似文献   
160.
湿地生态需水量与配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生态用水配置是近年来在湿地生态需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通过向湿地生态系统分配或补给合理的水资源量,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在阐述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湿地生态配水量的研究方法和配置模式,指出了现有的湿地生态需水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湿地生态配水的定量化研究、湿地生态配水的合理模式研究和湿地生态用水配置的不确定性分析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