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综合类   10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总结过去地震的基础上,把唐山地惑前分布在首都圈周围的各活断层网络上各测点,视为一个整体蕴震信息系统。利用分布在各断层上8个测点13条短水准测线的16年全过程的月均值资料,对其速率变化的合成进行了探讨,以期求得大震前在其震源周围各活断层整体运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距震源中心200公里范围内的断层网络在16年的速率变化合成中,仅在唐山地震前出现唯一的一次异常。这一事实说明,在一个大震发生前,不但有震源性前兆,而且也存在着场源性前兆。  相似文献   
12.
根据观测值的数学物理特性,采用前兆观测系统的“动态灰箱”分析方法,对川西、滇西部份前兆资料的监测能力与预测能力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并对单台的预报地震能力与若干台站综合预报地震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张荣富  宋永厚 《地震学报》1991,13(3):319-327
本文用系统科学(信息论方法)的部分原理和方法,对华北地区断层形变网络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处理.结果证明,唐山地震前,作为与发震断层有关的京津地区断层形变网络具有明显的群体异常特征.以此特征来预测,时间在未来一年,范围在150km,震级7.0的地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震观测和预测体系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系统。过去十多年来,在中国大陆的危险区和试验场建立了多学科多手段的观测台网。积累了大量的前兆观测和环境因子观测的时间序列,它们和地震事件序列一起构成了极为宝贵的地震前兆信息资源。 观测事实多次表明:大震前,尤其是进入了短期和临震阶段,多种异常现象可能出现。异常区的范围一般超过震源区,异常不仅出现在发震断层附近,还可能不均匀地出现  相似文献   
15.
强震短临前兆信息的判别是个难题。作者把震源区、孕震区及其周围的构造网络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大系统”,对地形变、地下水、水氛、地磁、宏观等大量资料进行了动态统计分析,发现了一些过去尚未认识的新特征。从而提出了一套判别短临信息的动态群体标志,包括:在震源区内、外呼应地出现短临趋势前兆和源外突变前兆等新的前兆类型、前兆时间准同步、临震回复、向震中迁移、不同类型时空叠加等群体特征,以及回复比、范围比、速率比、迁移视速度、时间变异系数、时间震级方程等统计关系。这套标志——群体动态图象,在近年中国大陆历次强震中重现,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与相对稳定性。 文中还提出了短临前兆的实质是在震源内、外力场复合作用下能量的传递、加速累积与预释放的观点。它能在时空域内统一地解释迄今为止所观测到的各种短临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