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通过对山东肥城煤田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牙形刺化石6属14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牙形刺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组合:Ⅱ.Streptognathodus barskovi组合和Ⅰ.Streptognathodus parvus-Idiognothodus magnificus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本区本溪组和太原组中牙形刺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组合Ⅰ)和早二叠世早期(组合Ⅱ),本区C—P界线应在四灰之底。  相似文献   
162.
河南范县M_L4.3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与预报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2005年4月27日范县ML4.3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自2003年5月经历了趋势下降→转折上升→变化加速,地震发生在加速变化过程中。部分测点点值、测段段差值的趋势性异常在持续相当长时间后变化幅值在(30~60)×10-8m.s-2之间。震后该区的重力异常没有恢复。重力变化可能是由该区地壳形变、地壳深部质量迁移和断层蠕动共同作用引起的。介绍了根据重力异常预报地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3.
利用晋蒙重力测网2007—2009年的流动重力资料,研究了原平4.2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4.2级地震震中为界,流动重力呈现出东西向的负条带异常,而南部、北部均上升(正异常)的特征,震中附近的大部分测点点值在震前均出现上升—下降—恢复的变化特征,地震发生在重力恢复阶段。在远离震中区的内蒙重力测网并没有出现上述重力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4.
以2009—2013年获取的9期流动重力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华北中部地区的重力测量资料,研究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资料显示华北中部地区重力异常变化十分剧烈,整个测区呈现大面积负值变化,在局部地区形成重力变化梯度带。重力场变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近期出现的反向变化表明该地区地震危险性进一步加大,这对地震预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5.
基于长基线标定和绝对点实测标定得到的重力仪一次项格值系数,对山西中南部测网2014~2016年流动重力数据进行经典平差计算,得到运城MS4.4地震前0.5 a尺度的重力场变化图像。结果表明,运城MS4.4地震前,重力场经历了区域性重力变化-局部重力变化明显-反向重力变化-发震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6.
虾病暴发前虾池中一些环境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研究1994年5~8月即墨金口养殖场虾病发生前,养虾池中叶绿素a总量、去镁叶绿素含量、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以及营养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调查期间两个养虾池中叶绿素a含量逐月减小,分别从49.98mg/m3和25.54mg/m3降至1.50mg/m3和3.30mg/m3,去镁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微型(2~20μm)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最大,分别为74.3%和68.4%,超微型(2~0.45μm)分别为20.4%和27.5%,小型(>20μm)的叶绿素a含量最小,分别为5.5%和4.2%。所调查虾池中无机磷含量均超过富营养化阈限,无机氮含量接近富营养化阈限。  相似文献   
167.
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二维测量的方法,对河南省三门峡市沿河开发的建筑场地进行了勘探,获取了地下隐伏沙洞的准确位置、埋藏深度、含水情况、尺寸大小等。说明电阻率层析成像二维测量的方法在地下隐伏沙洞的探测中是行之有效的;地下隐伏沙洞在没有水体存在时,电阻率层析成像二维测量成果图中反映的一般都是高阻异常封闭圈。如果有水体存在,其异常则表现为低阻异常封闭圈。  相似文献   
168.
黄陵地区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陵地区的基性岩墙群主要由辉绿岩脉和辉绿玢岩脉组成, 走向主要为NEE向, 少量为NNW向.元素地球化学显示其为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下的亚碱性玄武岩特征, 其很低的Mg# 指示为岩浆高度演化的产物, 同时Nb、Ta的亏损和Pb的富集表明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 这说明可能是在拉张环境下由先前被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地幔源重熔的结果.根据前人的年代学研究结果, 它形成于770Ma左右, 可能跟Rodinia超级古陆裂解构造背景相关.   相似文献   
169.
大别—苏鲁超高压地体中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杨启军  钟增球 《地球科学》2004,29(2):169-176
大别—苏鲁超高压地体中的面理化花岗岩因为常含石榴石而被简称为含榴花岗岩, 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微斜长石花岗岩, 岩石具有花岗结构和片麻状构造.详细的野外地质研究表明, 超高压片麻岩作为超高压榴辉岩的围岩与含榴花岗岩呈渐变过渡关系, 或在含榴花岗岩中呈与面理平行的残留条带, 体现超高压片麻岩通过构造置换和部分熔融向含榴花岗岩转化.含榴花岗岩在常量元素的总体组成上, w(SiO2)为71.73%~79.15%;A/CNK为0.83~1.09, 平均0.98, 为准铝质; w(K2O+Na2O)为6.15%~9.00%, w(K2O)/w(Na2O)为0.16~1.54(绝大多数集中在0.9~1.1), 具有相对弱富钠-弱富钾特征.从标准矿物组成上看, 大别含榴花岗岩主要相当于奥长花岗岩; 山东含榴花岗岩主要相当于花岗岩; 东海含榴花岗岩主要相当于钾质花岗岩.在微量元素特征上, 含榴花岗岩的∑REE、∑LREE明显富集, δ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 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 相对亏损Nb、Ta、P、Zr、Ti等高场强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Sr, 富集Ba、La、Nd、Y、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结合其贫w(Al)(平均11.6%)富w(Ga)(> 17×10-6)、(Fe/Mg)M(1.087~20.330)等特征, 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相当于非造山的A型花岗岩.结合前人超高压变质作用和构造演化等研究成果, 可以推断含榴花岗岩是超高压地体折返到中下地壳, 在底侵、构造体制转换等因素作用下, 由高压片麻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含榴花岗岩在大别—苏鲁不同区域上的规律变化, 表明东海含榴花岗岩的出露相对于大别更低位.   相似文献   
170.
海岛测站大风资料代表性的数值模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风情形下实际海岛的风场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海岛测风明显受海岛地形的影响。通常运用对数或指数风廓线公式,对海岛测风资料作简单高度换算以得到海面10 m风速的订正方法一般是不合理的。通过海岛测站观测值与模拟值的对比分析,说明借助数值模拟寻求测风资料订正方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