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于1991年4月-1992年1月,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三苯基氯化锡和三丁基氯化锡培养扁藻和金藻,测定24,48和72h两种藻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结果表明,TBTC对两种藻的毒性大于TPTC;TPTC和TBTC在浓度为0.2μg/L时,对两种藻的光合作用有轻微影响;浓度大于0.4μg/L,两种藻的光合作用不同程序地受到抑制。扁藻对有机锡的耐受力大于金藻:扁藻用两种锡处理后,第一天受害最严重,第二天和  相似文献   
92.
挤压构造的平衡地质剖面分析已经广泛应用于造山带构造分析, 但伸展构造区的平衡地质剖面分析实例仍然很少.运用盆地分析的技术与方法, 分层序或阶段将地质构造依次恢复、地层逐层回剥, 并通过在松辽盆地南部吉林两井油田扶余油层4条剖面的实践, 复原出不同时代盆地构造与地层发育的连续剖面, 揭示出松辽盆地南部主要构造样式是以浅表构造层次的负花状构造及深层剥离断层发育为特征; 断层生长指数、盆地的伸展史和伸展量等参数显示, 晚白垩世是构造转型的重要阶段, 此前主要为走滑构造样式形成阶段, 此后则主要为伸展滑脱构造发育阶段.在此基础上, 提出松辽盆地具有伸展-走滑双重力学构造性质, 可能是一个弧后构造盆地.   相似文献   
93.
94.
一、赶跑日本人收回东沙岛东沙岛位于南海的东北部,是东沙群岛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该岛长约2800米,宽865米,面积1.8平方千米,资源丰富,美丽富饶。该岛是我国广东省沿海岛屿,一向无外国主张对其享有主权。然而在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6月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纠集百余名武士,乘“四国丸”号强行登上东  相似文献   
95.
96.
利用AERONET观测资料从气候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了2001-2011年东亚地区沙尘天气发生时沙尘源区和下游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沙尘期间沙尘源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明显大于下游区,而Angstr?m波长指数却小于下游区,当沙尘暴出现时会降至零甚至负值。气溶胶粒子尺度体积谱分布除敦煌为单峰外,其余各站均呈双峰分布,香河和北京的细粒子浓度明显大于西北地区,这可能是由细的沙尘粒子和污染气溶胶共同造成。在440-1020 nm范围内,中国地区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平均值为0.93,韩国和日本站分别为0.93和0.94。沙尘源区与下游区相比,复折射指数实部偏大,虚部偏小。总体来说,沙尘天气下东亚地区在4个波段内平均不对称因子为0.70。  相似文献   
97.
藏南裂谷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发育了数条近南北走向的巨型构造,地质学者通常称之为"藏南裂谷系",目前对该裂谷系虽有所研究,但对它们的形成机制、深浅部构造关系等仍存在很大的争议。通过综述前人对藏南裂谷系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特性,及其与尼泊尔地震的关系,对该裂谷系的形成机制进行论述,认为藏南裂谷的形成机制与典型意义上的大陆裂谷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8.
冀鲁豫交界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是一直受关注的地震危险区。利用该区1995—2010年共20期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在统一起算基准、消除系统误差的基础上进行拟稳平差,计算重力场累积变化量;通过对重力场变化的分析,研究测区内重力场动态变化与测区内发生的一系列4级左右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冀鲁豫地区发生M_L4.0以上地震前后震区的重力场变化具有明显的"震前持续上升-震后反向恢复"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山西地震带区域重力测网2009—2012年的绝对与相对重力资料的联合平差,获得了以太原绝对重力点为基准的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并分析了太原绝对重力点起算值的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完备的数据关系和功能模块实现了数据的编译,建立了重力重复测量资料预处理系统.试验及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处理数据速度快、计算正确、汉显与各项技术功能稳定可靠、操作简捷方便,能较好地实现重力重复测量资料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