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卫星遥感一体化数据采集、处理等对地观测体系已经构建,但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尚不成熟,极大地限制了卫星遥感应用综合产品体系的构建以及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管体系的现代化。结合当前测绘遥感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研究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常态化监测的新方法、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突破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常态化监测等系列关键技术,开展全国全要素常态化季度监测、重点区域高频次精准监测、特定目标即时监测和“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监测,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监管主体业务,构建全覆盖、全要素和多尺度的自然资源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全面提升自然资源卫星遥感数据保障、常态化监测、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22.
基于19个连续GNSS观测站的多种采样率(10 Hz、1 Hz和30 s)数据,分析2017-09-03朝鲜核爆对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形变场的影响。静态位移分析结果显示,距核爆现场最近的GNSS观测站JLCB没有产生明显的同震形变,与基于均匀半无限弹性空间断裂位错模型正演模拟的结果一致;GNSS应变结果显示,此次核爆在东北区域引起主应变的略微调整,但总体调整量在10-8以内,没有引起区域范围内面应变的变化;高频GNSS动态形变分析结果显示,核爆在JLCB站处没有引起明显的波形变化。另外,高频GNSS受到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可能会引起cm级的扰动,利用恒星日滤波方法可以抑制多路径的影响,得到精度更高、更可靠的动态形变结果。  相似文献   
23.
江留慧  李传勋  杨怡青  张锐 《岩土力学》2020,41(5):1583-1590
目前考虑土体非线性压缩及渗透特性的双层地基非线性固结解均假定土体固结系数保持不变,能反映固结系数变化的双层地基非线性固结解还很鲜见。引入经典的e- 和e- 非线性关系描述土体的非线性压缩、渗透特性,在假定双层地基上、下土层压缩指数与渗透指数比值 相等且不等于1的基础上,得到变荷载下考虑土体固结系数变化的双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近似解。该解答在 1条件下可退化为已有的 1时双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解。基于此解探讨了双层地基上、下土层参数的相对比值对非线性固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面排水条件下 越小,下层土与上层土的相对压缩性越低、相对渗透性越高,则双层地基非线性固结速率越快;减小 值,增加双层地基中压缩性小、渗透性高的土层的厚度,会加快地基的固结速率。  相似文献   
24.
变网格正演模拟方法因其低存储、高效率等特点,在含低速带或小尺度异常体的地下介质的数值模拟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变网格模拟算法的精度与模拟时采用的频率、细网格长度、网格比、介质速度等参数密切相关.当模拟参数选取不合理时,在粗、细网格的分界处会产生强能量虚假反射,严重降低波场模拟的精度及分辨率.因此,选择合理的参数以压制虚假反射的产生在变网格正演模拟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一维假设和平面波理论,结合变系数变网格算法,推导出在变网格声波方程正演模拟中由于网格变化所引起的虚假反射的反射率函数公式,该公式为反射率函数与频率、细网格步长、网格比、介质速度的函数.基于该函数表达式,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数值算例,系统分析了频率、细网格步长、网格比、介质速度等对于变网格数值模拟中虚假反射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实验均表明:在声波方程变网格正演模拟中,到达临界位置(即虚假反射率函数为1)之前,频率越高、细网格步长越大、网格比越大、介质速度越低,虚假反射率越大,即虚假反射现象越明显;反之,虚假反射率越小,虚假反射越弱.本文推导出的反射率函数可为实际变网格数值模拟中的各参数选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5.
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特点,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领域信息管理的现状,依据保护区数据库标准和信息采集规范,基于ArcGIS平台和天地图服务,设计并开发了基于WebGIS的全国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将自然保护区各类资源综合管理,实现了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一张图”展现、空间分析、可视化分析等功能。使用LSTM网络模型、Res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动物迁徙轨迹预测和视频筛选。系统能有效提升自然保护区技术和管理水平,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有效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6.
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位于板块边界带的喜马拉雅地区大震频繁,但对其活动性的认识仍十分有限.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中东部地区时隔80年再次发生8级地震,为研究板缘地震提供了一次难得机遇.本文用西藏和尼泊尔的GPS连续观测数据和全球分布的远震地震波记录联合反演此次特大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接触边界面——喜马拉雅主滑脱断层上.北倾11°、近东西(295°)走向的断层面破裂约100km长(博卡拉到加德满都),130km宽(从加德满都深入我国西藏吉隆县),破裂以逆冲滑动为主,平均幅度达到2.4m,释放的地震矩高达9.4×1020 N·m.反演结果还显示,震源体主要破裂分布深度范围为5~25km,应无地表破裂,属于一次盲地震.基于GPS资料推测的地壳现今运动速率及1833年地震的震源位置,我们推测地震在此次地震破裂区域复发的周期可能为150~200a,而极震区以南的深部滑脱断层仍保持闭锁,未来仍有导致灾害性大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7.
基于陆态网络GPS数据的电离层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是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为主,辅以多种空间观测技术,实时动态监测大陆构造环境变化,探求其对资源、环境和灾害的影响的地球科学综合观测网络.基于陆态网络约200个基准站的GPS观测数据,本文探讨了其在电离层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方面的应用.包括磁暴期间电离层暴扰动形态,大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太阳耀斑引起的电离层骚扰和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结构等.研究结果表明:陆态网络布局合理,观测数据质量良好,完全可用于中国及周边地区电离层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我国电离层空间天气预警和预报奠定了观测基础.  相似文献   
28.
张锐  刘普幸  张克新 《中国沙漠》2012,32(1):181-187
基于新疆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利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线性趋势线、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对新疆草地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新疆草地温度、降水、蒸散生产潜力均表现为显著增加,且四季和生长季各生产潜力也呈线性增加,夏季和生长季增幅最大,其次,草地生产潜力以及增幅均表现为北疆高于南疆,基本为由南向北递增,并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一致。其中,水分条件是影响新疆草地生产潜力的主导因素。根据二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年平均气温每升高/降低1 ℃,草地的年气候生产力增加/减少17.309 kg·hm-2·a-1,年降水量每增加/减少1 mm,草地的年气候生产力增加/减少24.392 kg·hm-2·a-1。  相似文献   
29.
对郯庐断裂带及两侧的山东、辽宁、河北、江苏、江西等地区1966~2005年发生的24次中强以上地震的前兆观测异常,从异常持续时间、空间分布、时空相关性、异常形态、幅度特征、异常种类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①7级和6级地震中期异常最多,短期异常其次,临震异常最少。5级地震短期异常最多,其次是临震异常,中期异常最少;②异常具有阶段性特征,部分中期和短期地震前兆异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短期或临震异常;③异常发展具有准同步性,越临近发震,异常转折项目越多;④异常主要出现在震中距100km范围内,在空间上具有相对集中性,且震中距越小,异常台项比越高;⑤异常空间分布与构造走向比较一致,显示出与构造较好的相关性;⑥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⑦震级越大,同一观测手段的异常幅度相对越大;⑧流体学科异常最多,其次是形变、电磁;⑨不同学科的异常均表现为中、短期异常为主,少数短临异常;⑩流体、形变和电磁学科较可靠异常数量均约为可靠异常的1倍。  相似文献   
30.
坐标转换中大地高对平面坐标和高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锐 《测绘工程》2005,14(4):58-60
验证大地高的不确定性对高程的影响和对平面坐标的影响,为具体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改变选定的重合点上的大地高,求得两套转换参数,并比较这两套转换参数求得的高斯平面坐标.通过不同数据验证,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