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358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1.
高精度重力方法在“大塘坡式”锰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圈定了一大批具有找矿意义的重力异常。如何对这些异常进一步研究,并详细探讨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岩株、岩墙、岩脉及控矿断裂构造、含矿建造等地下赋存形态,已经成为深部找矿工程中需要突破的瓶颈,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但国内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高精度重力测量工作起步较晚,如贵州省高精度重力测量工作基本为空白。贵州省地质调查院为了开展并实施好成矿带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和高精度重力调查工作,优选省内优势矿种,在贵州省松桃县道坨多金属矿产普查区内开展试验工作,证明了高精度重力测量方法对“大塘坡式”锰矿找矿简单有效,为在该地区开展高精度重力调查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12.
本文以2007年和2008年MODIS每日地表温度(LST)数据及AMSR-E地表亮温(BT)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地覆盖类型数据,统计分析MODIS_LST与AMSR-E_BT在不同土地覆盖类型、频率和极化方式条件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频率在18.7、23.8和36.5 GHz的AMSR-E-BT与MODIS_LST的相关性较大,且在垂直极化通道上的相关性较在水平极化上大;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与MODIS_LST相关性较大所对应的AMSR-E微波通道不同。同时,考虑混合像元问题对相关性的影响,对25种不同地物类型组合下MODIS_LST与AMSR-E-BT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混合像元中地物类型越多,则二者相关性越小。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根据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建立反演回归模型,对部分研究区域MODIS-LST进行反演,误差平均在±3.15 K以内,与不考虑下垫面覆盖的模型比较,反演MODIS_LST精度平均提高了1.5 K。  相似文献   
613.
本文利用Envisat ASAR的升、降轨和宽幅数据,通过基于先验知识的最小二乘迭代逼近获取大柴旦2次地震的地表三维同震形变.结果表明,2008年MW6.3地震垂直向形变主要发生在断层南盘,以隆升形变为主,最大隆升量约10cm,北盘沉降量小于等于-1cm.东西向形变在南盘呈向东运动的特征,最大运动量约4cm,北盘向西运动,最大运动量约为-2cm.2009年MW5.8地震垂直向形变显示断层南盘抬升的特征,最大抬升量约27cm,北盘最大沉降量约-3cm.东西向形变表现为南盘向东运动,最大约10cm,北盘向西运动,约为-4cm.可以看出这两次地震均表现为逆冲为主,兼少量左旋走滑的震源特征.视线向结果无法判定同震形变的少量走滑特征,而地表三维分量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少量左旋还是右旋走滑的震源特性.本文以视线向、垂直向、东西向形变量作为约束条件,利用Okada模型正演了2008年地震同震三维形变场.结果显示,采用逆冲兼少量左旋走滑的发震断层参数,视线向、垂直向、东西向正演结果与观测结果吻合.这也表明采用分解后的地表三维同震形变场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发震断层的少量左旋走滑特征.  相似文献   
614.
本文结合CR-InSAR、PS-InSAR技术,将CR、PS点联合构网,采用LAMBDA方法进行相位解缠,研究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断的微小形变,结果得出断裂带表现出左旋走滑运动特征,断裂带南盘平均形变速率为2.3mm·a~(-1),北盘平均形变速率为-1.5mm·a~(-1),南北两盘平均形变速率差异为3.8mm·a~(-1),与其他学者GPS、地质测年研究成果相近.对研究区内的角反射器(CR点)安装、影像特征分析及形变解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比分析了CR、PS点联合构网和PS点单独构网解算结果,得出对地质环境复杂的断裂带做永久散射体形变研究时,CR、PS点联合构网解算结果好、研究结果可靠.说明CR、PS点联合构网中,CR点由于其自身的高稳定特性,对整个解算网络起到了很好的整体控制作用,保证了解算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615.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不同地区煤层含气量分布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三交-柳林、大宁-吉县和韩城地区的构造及其各主采煤层含气量分布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3个地区煤层含气量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燕山期构造运动是整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关键构造事件;本区构造作用对煤层含气量分布的控制主要体现为控制煤层赋存状态,而构造部位、构造展布和构造性质,则控制煤的变质作用以及煤层气的保存条件;三交-柳林地区仅局部单斜构造为煤层气有利富集区,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赋存构造条件较好,应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韩城东部矿区煤层气赋存较差,且北压南拉的构造格局常造成含气量南低北高。   相似文献   
616.
近期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冰川物质平衡是反映冰川状况最为直接、 可靠的参数.基于2008-2012年小冬克玛底冰川花杆和雪坑实测的物质平衡资料以及相关的气象资料, 获取了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数据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2009-2012年冰川末端共退缩19.7 m, 年均退缩量为4.9 m, 是1990年代中末期的2.3倍; 平衡线高度为5 720 m, 相比1990年代初的海拔5 600 m上升了120 m.与1995年相比, 冰川面积减少了0.095 km2, 末端海拔从5 380 m上升到5 420 m. 2008-2012年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总量为-1 584 mm w.e., 相当于冰川整体减薄1.76 m. 2009/2010年度物质平衡量为-996 mm w.e., 是小冬克玛底冰川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负平衡值, 夏季平均气温偏高和青藏公路维修导致表面反照率急剧降低是主要原因.对影响冰川物质平衡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气温特别是夏季气温和净辐射是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17.
Picoplankton distrib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water masses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November,2006 and February,2007.The autumn and winter cruises crossed three major water masses:the coastal water mass(CWM),the mixed water mass(MWM),which form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and the Kuroshio water mass(KWM).Picoplankton composition was resolved into four main groups by flow cytometry,namely Synechococcus,Prochlorococcus,picoeukaryotes,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The average abundances of Synechococcus,picoeukaryotes,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ere(0.63±10.88)×103,(1.61±1.16)×103,(3.39±1.27)×105 cells/mL in autumn and(6.45±8.60)×103,(3.23±2.63)×103,(3.76±1.37)×105 cells/mL in winter,respectively.Prochlorococcus was not found in the CWM and seldom observed in surface samples in either season.However,Prochlorococcus was observed in the MWM and KWM(approximately 10 3 cells/mL) in both autumn and winter.Synechococcus distribution varied considerably among water masses,with the highest levels in KWM and lowest levels in CWM.The depth-averaged integrated abundance of Synechococcus was approximately 5-fold higher in KWM than in CWM,which may be due primarily to water temperature.In the MWM,Synechococcus was resolved as two subgroups;the presence of both subgroups was more common in autumn.Picoeukaryote abundance varied less among water masses than Synechococcus,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depth-averaged integrated abundance exhibited the smallest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respect to water mass.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icoplankton abundanc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temperature,nutrients,and chlorophyll a) differed among the three water masses,suggesting that the three water mass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icoplankton distribution(particularly Synechococcus).  相似文献   
618.
西藏查个勒铜铅锌矿在念青唐古拉铜铅锌银成矿带已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中处于最西端, 矿区同时存在接触交代-充填型铜铅锌矿化和斑岩型铜钼矿化.锆石LA-ICP-MS U-Pb和辉钼矿Re-Os测试表明, 矿区两种类型矿化近乎同时形成, 北部与铜铅锌矿化相关的花岗斑岩成岩时代为62.1±1.1 Ma(MSWD=2.7), 南部与铜钼矿化相关的花岗斑岩成岩时代为63.28±0.86 Ma(MSWD=3.2), 南部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61.49±0.60 Ma(MSWD=1.5), 是在雅鲁藏布江洋盆北向俯冲后的同碰撞期形成的.该成果完善和充实了念青唐古拉铜铅锌银成矿带碰撞期成矿的时间演化序列, 且使该带规模在原有基础之上向西延伸了200 km(谢通门县青都-昂仁县查个勒), 显示该带为一条贯穿东西、以碰撞期成矿为主、长大于800 km的巨型铜铅锌银成矿带, 并为继续在此带向西寻找该类型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19.
盐城海岸带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控制优先格局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GS+软件,分析了盐城海岸带106 个土壤采样点的表层土壤样品中Cr、Cu、Ni、Zn、Cd共5 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统计特征,计算了重金属元素的Ha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并采用ArcGIS 软件对其进行空间插值,结合NDVI 及距离海岸带主要干扰源的欧氏距离分析,以及土地利用分析,研究了盐城海岸带区域的生态热点地区,分析了海岸带具有不同生态风险水平的生态热点区域,并以此对盐城海岸带的重金属生态风险控制提出了空间策略。结果表明:Cr、Cu、Cd的空间相关性强,Ni 的空间相关性为中,Zn不具有空间相关性;半方差函数模型模拟分析表明,指数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Cr、Ni 的空间分布,而Cu、Cd的较优模拟模型是球状模型;插值的结果表明,Hakanson 指数的空间分布异质性较强,南部靠近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和梁垛河闸、中部大丰港和四卯酉闸之间,以及北部射阳港以北几个区域的HRI值较低,而射阳港周边、射阳盐场周边的HRI 值较高。通过计算,给出了一个优先的具有较高生态价值并具有中度和低度重金属生态风险的生态保护格局。  相似文献   
620.
建立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四维同化系统,解决了温度调查资料中存在的同步性问题。为了检验同化方法和模式程序的正确性,以及讨论同步性误差的校正效果,从同化结果与锚系调查数据、同化结果与遥感数据、比对断面均方根误差和海表平均温度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同化结果与锚系调查数据对比显示,改进参数的NMC方法(来自美国国家气象中心)能够适用于长江口外海域中的温度四维同化,同化温度结果与锚系调查数据在变化趋势上一致,在数值上最大差异不超过0.4℃;2)同化结果与遥感数据对比显示,同化结果能够将调查资料推演到完整的时空范围,并具有较好的变化趋势和精度;3)根据比对断面均方根误差分析,调查资料中两个比对断面温度间的均方差误差为3.8℃,而同化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均方根误差低于0.6℃,说明同化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调查资料中的同步性误差;4)海表平均温度分析显示,同化结果能够避免调查不同步引起的各种温度斑块,并且其温度分布和锋面结构能够更如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