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649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因其具有短报文通信功能,进行相应的软硬件开发,可以用于传输包括烈度在内的强震动台网观测数据.通过北斗卫星传输烈度速报的性能测试和在芦山7.0级大地震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对北斗卫星系统目前在强震动台网数据传输中的应用方式和效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32.
全国主要构造区GPS水平运动负位错反演与应变积累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2011年全国GPS水平运动速度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寻找新疆、青藏块体东北缘、川滇、华北地区主要活动断裂能量积累闭锁段,研究其积累速率、闭锁深度、分区分段差异性,及与强震孕育—发生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1)新疆天山地区应变积累速率最强,平均闭锁深度也最深,约20.9km。其次为川滇地区,平均深度约16.3km。青藏块体东北缘存在一定程度应变积累,平均深度约15.7km。华北地区应变积累最弱,平均深度约16.0km;(2)南天山西段、川滇交界东部、红河断裂中段至滇西、祁连山断裂带西段、西秦岭北缘断裂甘青交界段、晋冀蒙交界区近期能量积累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233.
云南保山西邑Sedex型铅锌矿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邑铅锌矿受同生断层控制,具有鲜明的层控、岩控与时控特征,成矿元素分带现象明显,并发育重晶石层及燧石等,表现出典型Sedex型矿床的成矿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34.
浦桑果铜多金属矿床是在南木林火山盆地内新近发现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文章对矿区内的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玢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岩石的ω(SiO2)介于59.08%~67.28%,ω(Al2O3)为15.38%~16.86%,ω(MgO)为1.52%~4.06%,ω(TFeO)介于1.2%~3.46%,均属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为22.0×10-6~148.56×10-6,LaN/YbN比值为17.98~37.57,为轻稀土元素富集。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玢岩均相对富集Cs、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h、U、Nb等,强负铕异常或弱负铕异常,无铈异常或弱铈异常。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玢岩形成于中生代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向北部拉萨地体俯冲的岛弧环境,花岗闪长岩形成于青藏高原碰撞后伸展作用环境。  相似文献   
235.
耿庄金矿位于五台山北麓,隶属于山西省繁峙县伯强乡,是以金为主,伴有银、铅、锌的多金属矿床,探明金金属储量近10 t,是晋东北规模较大,地质特征较明显,具有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该矿床以重晶石巨晶中产出纳-微米级黄铁矿晶体而引起广泛关注(黄菲等,2009a,b;2011)。  相似文献   
236.
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沙漠及其对季风起源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漠沉积是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沉积,是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样式具有独特的作用。沙漠沉积在地质历史中普遍存在但极少保存,它的发现和研究对恢复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现代东亚季风系统建立前,尤其是古近纪早、中期,青藏高原东缘仍然处于行星环流所控制的干旱带内,发育了大量代表干旱炎热气候的石膏与盐类沉积,但至今尚未找到沙漠存在的确切记录。近年来,笔者采用沉积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等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青藏高原东缘沉积盆地的古近纪早、中期红色地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厚度稳定的古近纪早、中期风成沙丘富集带。在此基础上,通过古地理、沉积模式及古气候替代指标等分析,论证了青藏高原东缘存在古近纪盆山型沙漠沉积体系的可能性。沉积相、古流向分析揭示,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由干旱向潮湿、由行星风系向季风风系转换的界面,可能暗示了东亚季风建立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相关成果可为新生代中国干旱带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可贵的沉积学资料,也可为青藏高原隆升与东亚季风起源研究提供重要的大气环流证据。  相似文献   
237.
机载Lidar数据的农作物覆盖度及LAI反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虽然Lidar点云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获取森林各项结构参数,但这些方法并不适合于低矮的灌丛、林地和农作物。本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强度信息和全波形数据中的距离与扫描天顶角信息,反演农作物覆盖度和LAI的方法。在黑河进行的飞行实验和地面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精度,也表明Lidar在低矮自然植被监测和农业应用上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238.
袁峥  崔逍  万宏德 《测绘通报》2011,(10):32-34
部分地区网络RTK推出已经数年,但是实际用于平面控制测量时,仍停留在一级精度,缺乏更高精度的实际应用。通过宁波机场快速路工程首级控制网测量中网络RTK技术的具体应用,探讨网络RTK技术在更高精度测量中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39.
首先介绍了静态GPS地籍控制测量方法,然后介绍了GPS RTK技术在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具体的地籍测量应用实例,应用GPS技术,实现全天候、无需通视、实时获取控制点和采集点的3维坐标,无需再使用受光学观测条件影响的全站仪,为内业成图和整个测量工程项目提供快速、高效、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40.
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布设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的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网90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法求得每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差,获得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并结合1999~2007年相对鄂尔多斯块体的GPS水平地壳运动速度场,分析块体及其周缘的各向异性特征和壳幔耦合特征并重新认识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