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610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51.
南秦岭东江口、柞水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秦岭东江口、柞水岩体位于南丹断裂带南侧,为华力西期岩基。通过1:5万地质填图,将东江口老体划分为5个岩石谱系单位,柞水岩体划分为3个岩石话系单位,共圈定出36个侵入体。分别建立了东江口超单元和排水超单元。依据接触关系,结构构造,包体特征确定了其侵入序次,构成了两个完整的“S”型岩浆演化序列,在岩石矿物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各具有明显的独特岩浆演化特征,分别形成于南秦岭晚古生代被动陆线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2.
孙业君  崔卫生  牛涛 《地球》2023,(3):55-59
<正>遥远的东方有巨龙,巨龙的故乡在诸城。诸城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隶属于潍坊市,境内恐龙化石资源蕴藏丰富,是罕见的同时出土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以大型鸭嘴龙为代表的脊椎动物化石产出地。不论是数量、规模,还是种类,诸城可被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2013年底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相似文献   
153.
410 km间断面是地幔转换带的顶界面,对其速度结构和起伏形态开展地震学探测有助于认识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本文选取了由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位于琉球俯冲区的一个中源地震P波宽频带波形资料,利用三重震相波形拟合研究了中国东海地区410 km间断面附近的精细速度结构.结果表明:中国东海地区下方410 km间断面整体表现为一尖锐的速度界面且有8~15 km的小幅抬升;该间断面之上存在52~62 km厚的低速层,其P波速度降低0.5%~1.6%;440 km深度以下存在1.0%~3.0%的P波高速异常.结合前人在该地区的层析成像结果,我们推测该高速异常体与西太平洋俯冲板片在中国东海地区地幔转换带内的滞留有关;板片内水相E分解使得转换带内水含量增加,这引发了410 km间断面的抬升;410 km间断面之上的低速层应与含水矿物脱水导致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54.
延庆台地电阻率铁质干扰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多次出现因环境干扰而引起的较为显著的异常变化,尤其是观测环境中铁质干扰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幅度和形态的影响.本文依据台站测区地下高密度电性结构剖面和电测深结果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几种铁质对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幅度和形态,结果表明,在扣除地电阻率基准值后,干扰幅度和形态与实际观测值的异常变化较吻合,从而从数值分析的角度确定了地下铁质对延庆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5.
震后建筑进度BIM估计模型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震后建筑进度BIM估计模型,未考虑精益管理对建筑施工的影响,造成建筑成本浪费较多,影响后期建筑施工进度。本文构建基于BIM和精益管理的震后建筑进度评估模型,根据模型细分震后建筑进度评估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BIM实施三维算量,采用进度计划编制子模型获取各分项工程量,确定建筑施工的主要进度计划,实现对建筑进度计划的编制;通过虚拟施工和现实施工两条主线,利用进度控制子模型实现对施工状态的模拟和精益管理。以此为基础,进行挣值分析比较计划施工成本、实际施工成本和挣值曲线,获取震后建筑的施工进度与成本情况。实验结果说明,本文构建的模型可对震后建筑进度和工程成本进行精准估计,能够减少成本浪费。  相似文献   
156.
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陕西中南部由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和汉中盆地构成,其新构造运动主要形式为山脉隆升、盆地断陷,因此以重复水准测量为手段的地壳垂直运动研究尤为重要.基于研究区1970年以来的多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用GPS垂直运动速率约束的动态平差方法获得了区域垂直运动速度场.以此为基础,用倾滑位错模型、网格搜索方法反演了研究区主要断层倾滑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显示:秦岭北缘断裂倾滑速率为2.25~4.53 mm·a~(-1),闭锁深度为7.7~10.0 km;华山山前断裂倾滑速率为2.35~2.71 mm·a~(-1);闭锁深度为2.8~5.0 km,反映了该断裂在华县大地震之后,可能还没有完全闭锁,发生大震的应变能积累条件不足;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倾滑动速率为2.0~2.5 mm·a~(-1),闭锁深度仅为3.0 km左右,说明该断裂以蠕滑运动为主;略阳断裂倾滑速率为3.02 mm·a~(-1),闭锁深度6.7 km,是陕南较活动的断裂.  相似文献   
157.
从本文介绍了2003年10月10~12日莱州湾地区发生的"10.11"特大温带风暴潮,并对风暴潮实况、风暴潮灾害成因、风暴潮预报及防灾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8.
本文应用归一化变化速率(NVRM)方法,研究了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周边800km范围内25个地电阻率台站2012—2018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震中区周围的地电阻率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1)25个台站中共有14个台站在震前出现了地电阻率变化,结合本次地震震源机制等分析其时空变化,认为邻近地震破裂带的临夏、通渭、武都和宝鸡台地电阻率在震前出现了下降—折返回升型的变化,符合前人已总结的强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变化过程.(2)地震发生前震中区周围大区域内出现了地电阻率负异常变化,且以震中区为中心呈条带分布,异常区的长轴方向与地震断裂带走向或地震烈度分布的长轴方向几乎垂直,与地震主压应力轴方向吻合.本文认为九寨沟M_S7.0强震发生之前,震中区周围出现的区域性地电阻率异常空间丛集现象是很好的中期和短临前兆;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动态演化、各向异性等特征对认识本次强震发震断层活动以及震源区应力场分布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9.
2020年5月18日云南省巧家县发生M_S5.0地震,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的13个强震台站和昭通简易烈度计示范项目建设的43个烈度计台站,共接收168条强震动记录,经常规处理,绘制震区加速度峰值等值线图,并与云南地区常用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加速度峰值较大的几个台站频谱特性,计算地震动能量持时,讨论中小地震中高加速度峰值/低震害现象的成因,得到以下结论:(1) PGA等值线图形状较为平滑,其长轴呈NW—SE向展布;(2)云南地区常用地震动衰减关系预测值总体衰减趋势与观测值一致,但在近场(0—30 km)时,预测值基本偏小;(3)加速度峰值较大的几个台站记录主频集中在1—5 Hz;(4)小河镇台记录的能量持时较短,说明能量衰减较快,属脉冲型记录,不会对建筑物造成较大破坏。  相似文献   
160.
饱和软土自由场地地震反应特性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软土自由场地地震反应特性,开展饱和软土自由场地地震反应特性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别从模型体系自振特性、震陷位移及不同土层深度测点的加速度、动孔压比等动力响应指标方面,较为深入和全面地分析饱和软土自由场地地震反应规律、破坏机理。同时还分析模型箱的"边界效应"以验证试验土箱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测试仪器性能,并由此进一步确定模型地基有效工作区域。研究表明:(1)地震动作用下,饱和软土自由场地特征频率降低,阻尼增大;(2)饱和软土自由场地对水平输入地震波具有短周期滤波、长周期放大效应,且强震作用下地基失效并表现为减隔震作用;(3)饱和软土自由场地动孔压比优势区域位于浅埋土层,并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该区域动孔压比优势逐渐减弱。该研究可为非自由软土场地试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