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530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4个连续进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比较分析水位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湿地中植物对氮磷去除的贡献,阐析湿地中脱氮功能菌数量的演变规律。3个湿地栽种黄花鸢尾,水位分别控制在19、51和84cm,另一个湿地不栽种植物,水位为51cm。结果表明,水位对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有显著影响(p<0.05),栽种植物的湿地中,51cm水位时总氮去除率(67.4%~79.2%)最高,19cm水位时氨氮(85.3%~93.0%)和COD(81.8%~92.9%)去除效果最好。试验中黄花鸢尾均生长良好,植物吸收对总氮(Total nitrogen,简称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简称TP)去除的贡献分别为19.2%~27.3%和14.7%~19.2%;植物地上部分发挥更重要作用,其TN和TP含量及对TN和TP的吸收量均高于地下部分。湿地表层基质中3种脱氮功能菌数量均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分别为10~4~10~6和10~5~10~7 MPN/g,随水位升高而减少;反硝化细菌数量为10~3~10~6 MPN/g,随水位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62.
史中兴  魏翠霞 《地下水》2022,(5):123-125
本文基于国民经济评价方法,以景电一期工程项目作为实例对象,通过对其灌区农业生产现状及大型泵站改造进展等方面的深入解读,并结合诸如经济净现值等指标的构建、计算和分析等,以此来着重探究其经济效益相关问题。结果表明:景电一期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实施后,从经济效益层面来看,其内部收益率显著增高,约为11.02%,同所规定的8%社会折现率相比,显然要高出很多。不仅如此,无论是经济效益费用比,亦或者是经济净现值,均显著高于可以接受的平均水平。自项目开始正式投入施工开始,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10.81 a左右。  相似文献   
63.
针对综导系统卡尔曼滤波器的特点,深入研究了灰关联分析法在滤波器精度效能评估中的应用。给出卡尔曼滤波器进行灰关联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某一类型的滤波器进行精度效能评估。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4.
村镇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原村镇香河县、山地村镇密云县和水乡村镇昆山市为研究区, 分析了村镇空间结构的特征。建立基于网格的村镇选址及空间范围模型, 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建模技术实现; 此外, 空间范围模型根据泰森多边形模型的思想, 提出用土地效益的概念代替距离来确定村镇的空间范围。由于考虑因素更全面, 更具体, 这两个模型可以更好地为村镇的选址与空间范围的确定提供参考。此研究为村镇规划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5.
根据板东构造板东4井等长兴组钻探资料,对长兴组的生物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板东构造长兴组储集岩有生物(屑)泥晶灰岩-含生物(屑)泥晶灰岩、礁灰岩和白云岩。综合储集岩物性特征、区域钻、测井资料及野外剖面,总结了生物礁的形成与演化模式及模式各部位所对应的岩性和物性。通过地震响应特征、反演等技术建立了长兴组储层识别模式,利用对应速度、Landmark属性提取的储层有效厚度经计算机网格化编制出了长兴组储层厚度分布预测图,与钻测井厚度对比,证实板东4井生物礁为点礁。  相似文献   
66.
通过电测深、非工频干扰和工频干扰3项测试及观测资料质量评估,综合分析认为,江油地震台具备新建地电观测场地的条件,观测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观测数据能真实反映观测场地的客观变化,产出数据质量可靠.此台建成可为进一步开展地电观测和地震分析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7.
黄河口磷酸盐缓冲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4年5月 ̄1995年6月,利用黄河口悬浮颗粒物,在实验室内于不同温度、盐度、磷酸盐浓度、PH值悬浮物粒度条件下进行了悬浮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模拟实验,通过水体中几种磷-钙矿物的离子平衡计算,对黄河口磷酸盐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河口现场条件下水体与钙与磷之间霜些离子平衡,黄河口水体中磷-钙矿物的离子积受温度、悬浮物种类及粒度影响较小,而与水体盐度、磷酸盐及钙含量有关,但不足以形成  相似文献   
68.
遥感技术在我国海冰研究方面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遥感技术在我国海冰研究中的发展情况作了详细地论述,并介绍了几种常用于海冰研究的遥感数据;其次,从海冰厚度识别、海冰运动速度矢量计算、海冰资源量测算以及海冰灾害监测等四个方面,简单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海冰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以渤海海冰为例,阐述了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9.
生活于珊瑚礁区的大型海藻可以与珊瑚一起为礁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它们在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比较研究了生活于我国南海中沙大环礁区4种优势海藻的生化组分、光合特征及其对海水升温的生理响应,其中厚膜藻(Grateloupia ellipitica)和粉枝藻(Liagora samaensis)为红藻, 钙扇藻(Udotea flabellum)和仙掌藻(Halimeda discoidea)为绿藻。结果显示, 与绿藻相比, 红藻藻体叶绿素(Chl 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更低且含有藻胆素, 红藻的光补偿点(EC)和呼吸速率(Rd)均显著低于绿藻。海水升温提高了4种海藻的光能利用效率(α)、ECRd和日净光合固碳量; 同时, 升温还降低红藻的饱和光强(EK)、提高绿藻的最大光合放氧速率(Pmax)。结果还显示, 海水升温在光强较低时提高红藻的光合放氧速率, 光强较高时则降低其放氧速率; 升温也提高绿藻的光合放氧速率, 但光强变化对升温效应的影响不显著。基于4种海藻的光生理特征以及升温效应的种间差异性可见, 短时间升温(~4℃)有利于中沙大环礁区海藻的光合作用; 与绿藻相比, 该升温效应更有利于红藻。  相似文献   
70.
发震断裂的最新一次地震同震变形和晚更新世以来的变形历史是约束发震断裂强震变形行为的基础数据,是认识发震断层上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复发特征、评估地震危险性的关键数据,对深刻理解发震断裂演化历史和区域构造空间演化与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玛多M 7.4地震为青藏高原内巴颜喀拉块体活动构造及其强震研究提供了一个机会.本文利用大疆M300RTK无人机搭配P1相机对5个典型观测点进行厘米级分辨率和精度的航空摄影测量和野外调查,详细定量解析了典型破裂特征,通过地貌填图和变形地貌测量分析了晚第四纪以来断错地貌记录的位移累积特征.根据破裂组合特征、同震变形量变化和几何结构,2021年玛多M 7.4地震发震断裂江错断裂同震破裂分为朗玛加合日段、野马滩段、拉木草—东湖段和朗玛哦尔—昌麻河段,整个地震事件是一次跨越四个断裂段的级联破裂过程.朗玛加合日段以左旋走滑变形位移为主兼具正断倾滑,倾滑量可达0.61±0.03 m.野马滩段以左旋走滑变形为主兼具逆断倾滑,在野马滩西观测点倾滑量可达0.31±0.04 m,左旋走滑量达到2.83±0.13 m,江错西观测点仍然有1.97±0.08 m的左旋水平位移.朗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