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51.
施秉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施秉喀斯特演化环境、地貌类型及分布、地貌演化史、石灰岩与白云岩地貌差异等特征进行研究,试图提炼施秉喀斯特的世界遗产地貌价值。研究表明:施秉喀斯特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演化环境;展示了热带―亚热带地区独特而典型的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景观,从分水岭至峡谷区呈现了峰林洼地―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逆向回春演替规律,是白云岩峡谷喀斯特地貌形态及地貌演化的模式地;记录了古生代以来3次较大的碰撞运动,即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晚古生代的海西造山运动,及中、新生代以来的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燕山运动是本区最强烈的造山运动,产生了区内众多褶皱和断裂构造,奠定了施秉地区的地貌构造轮廓。喜马拉雅山运动,尤其是第二、三幕运动,全面塑造了施秉喀斯特峡谷地貌;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展现出与石灰岩封闭型地貌不同的以开放型地貌为主的特征,在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自然遗产中有重要地位,具备地貌世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52.
白榆、新疆杨液流动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段玉玺  秦景  贺康宁  张进虎  赵奎  孙毅 《中国沙漠》2008,28(6):1136-1144
运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TDP)法对宁夏河东沙地主要乔木树种白榆(Ulmus pumila)和新疆杨(Populus alba)夏初边材液流变化规律进行连续观测。利用自动气象站对周围气象因子如太阳辐射(Rs)、空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和风速(Ws)进行同步观测,并对气象因子与白榆、新疆杨边材液流通量(Fs)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白榆、新疆杨边材液流速率(Vs)变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白榆Vs主体表现为窄小双峰型,新疆杨Vs主体表现为宽峰波动型;白榆日间液流启动时间较新疆杨提前0.0~0.8 h,峰值出现时间推迟0.0~2.0 h,峰值持续时间较新疆杨缩短2.5~6.7 h,液流消退时间提前0.0~2.5 h。②白榆边材液流通量(Fs)仅为0.50 kg·h-1,而新疆杨高达1.25 kg·h-1,为白榆的2.5倍;白榆日耗水量(W)在8.81~17.73 kg·d-1之间,而新疆杨W在22.82~34.06 kg·d-1之间。③白榆、新疆杨在夜间保持一定的液流量以补充白天所耗水分,夜间水分补充量对各自日耗水量的贡献相近,为8%左右。④白榆、新疆杨Fs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但气象因子的作用过程表现复杂。复相关分析表明:白榆、新疆杨Fs与Rs、Ta、Ws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RH呈极显著负相关,按相关程度排序为:Rs>RH>Ta>Ws。  相似文献   
153.
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平台基本技术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越  高振记  吴自兴  张梦迪  康宁 《地质论评》2019,65(Z1):309-310
正智慧城市的概念自2008年由IBM提出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民生、环保、公共服务、城市建设、医疗卫生等领域都开展了广泛实践。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往较多关注"地上"部分,而城市管理又离不开"地下"数据资料的支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中国地质调  相似文献   
154.
区块链地学领域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梦迪  高振记  宋越  康宁  吴自兴 《地质论评》2019,65(Z1):313-314
正近年来,区块链在政府层面、学术领域以及产业界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国陆续出台了区块链相关政策,国际国内众多企业纷纷进行区块链技术投入,行业应用已从金融领域扩展到了供应链、数字资产、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逐步推进了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区块链在地学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如何基于已有的产业应用经验,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地质调查的现有困境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5.
喀斯特高原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贵州喀斯特高原三个典型地貌单元作为研究区,于2009-05对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共获土壤动物3 992只,隶属于5门10纲26目,共31个类群,优势类群为弹尾目(Collembola)、甲螨亚目(Oribatida)、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常见类群为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 )、近孔寡毛目(Plesiopora)、双翅目(Diptera)、双尾目(Diplura).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喀斯特植被的不断退化,土壤动物数量不断减少,表现为林地>灌丛>草地>石漠化地;类群数亦呈减少趋势.各演替阶段土壤动物表聚性明显,但人为干扰(如翻耕等)可导致土壤动物出现逆分布现象.土壤动物多样性分析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从林地到石漠化地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6.
不同尺度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贞丰县、北盘江镇、花江示范区作为研究样区,讨论了不同尺度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发现: 研究样区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在农用地与未利用地之间的增减变化, 而且1997— 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比2001- 2003年的快。在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上,北盘江镇园地所占比例增长、未利用地所占比例减少和贞丰县林地面积所占比例变化最大,花江示范区同北盘江镇的结构变化相似。在土地利用的程度变化上,三个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都有所提高,整体趋于平衡。县级尺度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大于镇级尺度,村级尺度的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最小。三个研究区的景观偏离度呈有规律的缓慢增长趋势,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57.
通过四次对青冈林洞、洗线洞和水响洞的调查,共获37种动物。各种类数量优势分别为有光带的蚁蛉幼虫、蕈蚊,弱光带和黑暗带水域的红点髭蟾蝌蚪以及洞壁的斑灶马。2001年10月和2003年3月,青冈林洞、洗线洞和水响洞分别有动物群落15、13和10种类型,优势群落为斑灶马、红点髭蟾蝌蚪和蚁蛉幼虫。动物的取食、隐蔽、繁殖、栖息等环境在不同时期的变换引起这一区域洞穴动物在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等的变化,人类活动则加大了生境的差异。食物-陷阱法可用于部分动物的相对数量的调查。   相似文献   
158.
针对花江喀斯特石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出自然状态、简易立体化和工程化3种复垦模式,并由此而形成特殊的技术示范。研究结果表明: 从植被覆盖率来看,自然状态复垦模式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从对3种模式的预期经济收益分析来看,简易立体化复垦模式的效益相对较好,人力、物力的投入也没有工程化复垦模式那么昂贵,比较适合贵州花江地区实际情况,是农户比较乐意接受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9.
以自行研制的恒流式静态应变仪(中国专利号:88212764.0)为主机的HP-2型滑坡遥测系统,用作测值远传和分散设点集中遥测数据。本系统配接PC-1500A或IBM PC/XT计算机,可构成滑坡监测系统;它既能控制多点巡回检测、定点检测和通道号显示,亦可控制应变仪作半桥或全桥测量,又能控制采样时间等。1987—1990年运行结果表明,本遥测系统相当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0.
西秦岭早石炭世巴都组出露于夏河—合作断裂以北,为一套滨浅海相陆源碎屑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砂岩成熟度较高,总体上具有高硅低铝、高钾低钠的特点。ω(SiO2)=76. 47%~80. 32%,平均78. 67%;ω(Al2O3)=9. 32%~10. 4%,平均9. 72%;ω(K2O)=2. 03%~2. 33%,平均2. 15%;ω(Na2O)=1. 46%~1. 87%,平均1. 64%。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为75. 15×10-6~107. 26×10-6,平均值88. 86×10-6,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可以看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δEu=0. 76~1. 13,平均值0. 65),经北美页岩标准化Eu具有正异常(δEu=1. 17~1. 74,平均值1. 32);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REE及Sr,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Zr,具有与大陆上地壳和PAAS相似的分布。通过碎屑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判断,早石炭世巴都组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碎屑来源于稳定沉积岩区,主要为北秦岭造山带,可能是前泥盆系再旋回沉积物或隆起的基底岩石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