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现有地名专名音译中因无法良好获取地名音节划分而导致的准确率低与可用性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地名专名音译技术。在该技术中,该文对音标生成、音节划分两个关键部分进行了讨论,分别研究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音标生成方法和最小熵的音节切分方法。通过新研究的单词音标生成算法与音标音节切分算法,从两个角度解决了机器对单词音节识别差的问题。经过地名翻译实验,证明了该音译技术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2.
103.
玉树地震已经过去一月有余,时间的流逝并未让中华大地对死难者的痛惜缅怀之情有所消退,但却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研究起这一悲剧的祸因——地震。确实,过去的几年,这一天灾似乎在以罕见的密度频繁光顾人类世界,从汶川到海地、从台湾到玉树,如此高频率高伤亡的灾害无法不让人视为大敌,研究地震成因、找出其规律所在也成为人类自救所必须要做的。  相似文献   
104.
粉土在中国分布广泛,工程中大量涉及,常表现为冻胀敏感性,在冻土地区工程建设中需重点考虑其冻胀特性。为减少粉土冻胀对工程的影响,基于环保的理念,以防腐处理后的麦秸秆作为加筋材料,将其切断后随机掺入粉土中;并对粉土和秸秆加筋粉土试样分别进行了开敞系统下的一维冻胀试验,重点研究了秸秆掺量和长度对粉土冻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加筋对粉土的冻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少量的掺加(0.2%、0.4%)可将接近强冻胀的粉土改良为弱冻胀或不冻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试验范围内粉土的冻胀率随秸秆掺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但总体远小于未改良土;秸秆掺量一定时,存在最优秸秆长度,在该长度下,秸秆加筋粉土的冻胀变形量和冻胀率均最小。  相似文献   
105.
粉土因毛细水发育表现出较强冻胀特性,在冻土区建设中需关注其冻害问题。土中掺入石灰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土质改良方法,但石灰对粉土的冻胀特性影响尚不清晰。为研究石灰改良粉土的冻胀特性和效果,进行了开敞系统下的一维冻胀试验,分析不同掺灰量下的温度场、变形场和水分场变化规律和机理。研究发现:土样随掺灰量增大,其冻结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冻胀量和补水量持续减小,而冻胀率先减小后增大,各指标呈不同变化规律,冻胀特性复杂;一定条件下提高掺灰量可减小冻结深度和冻胀量直至低于素土,土样抗冻性提高;而随着掺灰量变化,石灰改良粉土的冻胀率始终高于素土,土样抗冻性改良不显著。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不能仅通过单一指标评价石灰改良粉土的效果,需结合冻结深度、冻胀量和冻胀率三个指标,综合评价石灰对粉土抗冻性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06.
何利  刘建清  江永富  胡宇瀚  吴浪  贺飞 《中国地质》2021,48(S1):124-137
云南马楠幅(H48E024007)1∶50 000 地质图数据库是按《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和地质行业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野外踏勘、剖面测制、野外路线调查的基础上开展,采用数字填图系统(DGSS)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和数据库建设,并应用室内与野外填编图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加强了含矿地层、岩石、构造的调查,突出了岩性、构造填图和特殊地质体及非正式填图单元的表达。地质图面上突出了火山岩、非正式填图单元和特殊岩性的岩性花纹等信息的表达,从而丰富了地质图的内容,使得地质图面美观、地质信息直观,增强了地质图利用效果,综合体现了成果的可靠性、创新性及应用性。厘定了构造形态及构造变形特征;对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总结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规模及分布状况;详细调查了马楠云海和马楠云海之上的大草原。共划分出26个组级地层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12个段级地层填图单位,在综合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邻区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岩石地层清理资料及野外试填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填图单位的岩石组合特征。数据量约为169 MB,反映了1∶50 000 区域地质调查最新成果,为该区下一步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07.
3种江珧同工酶遗传标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江珧科的栉江珧、旗江珧及二色裂江珧三种物的5种组织(消化盲囊、肾组织、外套膜、后闭壳肌和鳃组织)进行垂直板状聚丙烯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研究江珧科的SOD、EST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不同种间的个体其酶谱表型有稳定的差异,同属的种间差异小于不同种的种间差异,即酶谱的差异程度与形态分类学中的亲缘关系相关。可利用其酶谱表型具有种特异性作为一种蛋白分子标记,应用于江珧物种尤其是经济品种的鉴定上。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依据浅变质岩层所保存的韵律层理,沉积构造,火山角砾-凝灰结构及残存的微古植物组合等,以及硅酸盐、稀土、微量元素分析成果的判别,对浅变质岩层进行了再认识,认定该浅变质岩是一套经受浅变质改造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层;并就建立其地层序列,区域地层对比进行了论述;对其存在意义和时代归属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9.
2001-01-26印度西北部的普杰地区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对这次强震事件,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的数值产品资料,分析了以普杰为中心整个西亚范围内,事件发生前后共计6个月的月平均辐射场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发现自震前2个月至震时当月,普杰地区始终是一个辐射(热)场的高值中心,震后明显消散,据此认为印度大地震有可识别的预警信息,提出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及其产品,有可能为“突破”短临地震预报开拓出一种新的预测技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首次报导了在宿松地区经多种测试查证,有经受高压变质作用的黄玉、天蓝石,及石榴子石、角闪石、蓝晶石中柯石英的存在,并将以黄玉为标志的富铝泥质岩(Schreyer称其为广义白片岩),参照蓝片岩、绿片岩的命名原则,易名为黄片岩。深入的矿物学研究表明本区是一条有充分矿物学依据的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