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边界位置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中国东部和北部地区155站1961-1999年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根据Thornthwaite公式计算水分需要量和湿润度指数,定义了-20和0的湿润指数等值线分别为季风边缘区的上、下边界线,然后分析了上、下边界线的10 a际平均位置及其变化情况,并比较了上、下边界线的10 a际平均位置与39 a平均位置,发现中国东部季风边缘区上、下边界线的波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下边界的波动还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此外,分析了季风边缘区3个分区(东北、华北和西北东部区)的降水变化,发现各区的降水变化趋势与边界线的波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2.
新疆乌伦布拉隐爆角烁岩筒型斑岩铜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床直接产于一套浅成一超浅成或次火山侵入的花岗质潜火山杂岩中,赋矿岩为斜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及英安玢岩质隐爆角砾岩。矿石矿物有孔誉石、兰铜矿、兰辉铜矿、赤铜矿、黄铜矿、斑铜矿、矿石结构构造为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和星点状、细脉状、网脉状、团块状构造、围岩蚀变为硅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成矿温度为110℃、  相似文献   
43.
安徽省境内有宿松群与大别群接触关系性质的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明金  汤加富 《现代地质》1998,12(4):541-547
运用构造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详细解剖了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在几个重要地段接触关系的性质,提出宿松群南西部的大别群主要是变形变质侵入体,与宿松群为先侵入,后构造的接触关系。在宿松群大新组厚层白云质大理岩之上发现多层透镜状层间砂砾岩层,沉积和构造标志均显示其层位在大新屋组之上,对原来认为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和底砾岩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4.
西藏东部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The Xizang Plateau, with a common altitude of more than 4000 m sbove sea level,has long been celebrated as “The Roof of the World”. In order to study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eteoric water in the Xizang Plateau Reg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ttitude, we made an investigation tour to the Xizang Plateau, starting from Guizhow, during 1979 from July to October, and 79 meteoric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brook, well, lake, snow, firn, spring and running water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Oxygen isotop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isotopie composition of meteoric water in the areas more than 4000g and in the western parts of SichuanGaizhow shows remarkable altitude effect.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δ^28O and altitude, which is reflected by --δ^18O = 0.0026H 7.75. The average δ^18O value for metcoric water in the areas: more than 4000m above sea level turns out to be --18.15‰ is evident that δ^18O value for lake water on the plateau is related to its water supply. δ^18O value for lake water, in which the evaporation is greater than supply,is approximately three or four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supplied water, averaging -5.74‰. Oxygen isotopic compasition of geothermal water can be compared with that of local meteoric water, but shows certain δ^18O-shift, suggesting that the main water-supply source seems to be meteoric water in the same area.  相似文献   
45.
1963年,乌克兰石油机械设计院在白云石矿区试验了新型混合钻具——23-9K型冲击牙轮钻头。试验的目地,是确定冲击牙轮钻头某些部件及零件的工作性能和耐磨程度。  相似文献   
46.
磷灰石在各种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副矿物。在许多情况下,甚至富集成矿。在某些基性岩里其含量可达20—30%;沉积地层中有磷块岩矿床等等。在与火成活动有关的交代或热液充填的成矿作用中,它或是伴生矿物,或是主矿物,成为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矿物原料。人工合成磷灰石还是常用的一种发光材料。此外,在磷灰石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部分存在着非常广泛的类质同像置换。鉴于上述情况,磷灰石对手许多矿物学问题  相似文献   
47.
外交礼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是中国民出、入境和在国外执行公务、行、居留的身份证件。我国护照分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普护照又分因公、因私两种,现就因公护照的颁发、使用、管理等方面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8.
基于Voronoi图的人口普查区的划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普查区的划分是进行人口普查的先期工作。本文探讨了利用Voronoi图的良好空间拓扑属性进行人口普查区划分的方法。文章从多边形数据出发,利用间接法实现Voronoi图的生成,然后根据普查区划分的人口阀值,通过相邻Voronoi图之间的操作,最终实现人口普查区的划分。可为人口普查提供有效的服务,并间接地为人口空间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9.
以青海省95000余条地名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向前逐步回归分析与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模型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青海藏族地名特征及人类活动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藏族聚集区的形成主要受地形与水系的影响,其中地形因素影响最大;②1949年后,受民族政策影响出现大量民族区域自治组织;③许多牧民转为定居劳作形成现在的藏族聚集区;④近300年中,青海藏民的主要迁徙地区为海南藏族自治州及其周边,藏民的迁徙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50.
重庆“5.6”强风雹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陈贵川  谌芸  乔林  刘德  李强  张亚萍  王文芳  张焱 《气象》2011,37(7):871-879
利用常规观测、NCEP分析场及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重庆"5.6"强风雹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和副热带高空急流在风雹发生地近乎重叠的配置结构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形成并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风暴天气发生前,下垫面强烈加热、低层增温增湿、中高层干冷对大气对流不稳定性增强的作用显著;对流有效位能(CAPE)、K指数、SI指数高值区边缘的强指数梯度区、对流抑制(CIN)的小值区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对大风冰雹的预报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雷达回波显示多单体风暴具有三体散射、弱回波区等冰雹回波特征,中层径向辐合和反射率因子核心的反复上升下降也是形成地面大风和冰雹的重要特征;四川盆地东部东北西南向山脉对冷空气的移动有阻挡作用,山脉之间的槽状地形为多单体风暴的持续发展保留了较大的空间,明月山南麓的地形起到了强迫抬升和触发的作用,由于地形的阻挡形成狭管效应,加强了下击暴流形成的地面大风,是形成11级大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