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地学信息图谱的探讨与展望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图”是指空间信息图形表现形式的地图 ,也包括图像、图解等其他图形表现形式 ;“谱”是按事物特性所建立的系统 ,或按时间序列所建立的体系。地学信息图谱具有图形与谱系的双重特性 ,是由大量地学数字信息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概括 ,并以计算机多维与动态可视化技术 ,显示和揭示地球系统及各要素和现象空间形态结构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与方法。本文分别论述了 :1.图谱的基本概念 ;2 .地学信息图谱的探讨 ;3.地学信息图谱建立的基本过程与步骤 ;4.地学信息图谱实例--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 ;5 .地学信息图谱的意义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地图制图学的发展概况。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成图概况;各种专题地图的成图概况,国家自然地图集的科学内容和编制特点,以及其他地图集的编制出版概况。第二部分介绍有关地图制图理论问题。主要说明在地图投影学中,在制图综合问题上,在普通地图的图式符号设计方面,在地名学方面,在专题地图和综合制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介绍有关制图技术问题。包括合理的编制地图的程序和工艺方法。采用刻图法、快速转印符号法、重氮感光材料、电子分色、予制感光版、静电复印、缩微等技术介绍;自动制图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在专题地图制作中部分应用的情况;说明遥感技术已应用于普通地图的更新,制作各种影像地图,并成为编制专题地图的主要方法之一。第四部分展望中提出对我国地图制图学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的一些看法,包括地图制图事业的发展,大力加强地图制图学理论研究,尽早实现制图自动化,常规制图技术作业力求革新等问题。在这四部分之前,还扼要地回顾了我国地图制图学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国测绘学会于9月2日至7日在大连联合召开了全国教学地图与地图学教育学术讨论会。这是建国三十五年来第一次全国性的关于教学地图与地图学教育方面的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近100人,大多数是长期从事地图学专业或基础课教学的教授、讲师和从事地图科研与生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菁  廖克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2):169-176
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为指导,借鉴其它学科图谱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图谱思维的抽象概括,结合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向,提出建立脆弱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的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各县市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估,并进行规律和模式的挖掘,形成对区域生态环境更深层次的认识,探讨地学信息图谱在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地学图谱是用可视化形式 ,有规律的图形来表现空间信息 ,地学信息图谱是计算机化的地学图谱 ,是地图可视化的一种新形式。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是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然景观信息图谱的基本概念 ;然后探讨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设计与提炼的技术路线 ,以及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与自然景观单要素信息图谱的提炼方法 ,并给出具体实例 ;最后简要介绍了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信息系统的研制。通过对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的设计与提炼 ,探讨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为地学信息图谱的进一步研究 ,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图谱类型的划分是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及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基础。该文采用系统分析的思路,在总结对比分析前人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植被、地貌、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等的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论,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构建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分类的系统,并以福建省为例,提出福建省生态环境图谱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地球信息科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信息科学和80年代兴起的地球系统科学基础上,由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制图与电子地图、以及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与虚拟技术等综合集成的新兴科学技术体系,是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  相似文献   
18.
全国性自然环境系列地图挂图不仅可以为中学和大专院校提供地理教学之用,而且也为政府机关和研究单位以及广大读者了解全国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提供形象直观的图形显示。国外对编制与出版全国性自然环境系列地图挂图非常重视,有些国家还编制出版了多种中小比例尺的全国自然环境系列地图。例如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前苏联先后编制出版了1∶500万、1∶400万、1∶1000万和1∶250万苏联自然条件系列挂图,包括地势、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森林等六幅地图。波兰于20世纪70年代编制出版了1∶20万波兰环境系列地图。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匈牙利、西班牙等许多国家也都出版了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系列挂图。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是代表国家水平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科学参考地图集,包括序图、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自然利用与保护等五个部分18个图组,共540幅地图,115个图表与照片,以及近30万字的地图说明。图集为四开本共283页,中、英文版同时出版发行。这是20世纪中国地球科学的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20.
国际欧亚科学院是由欧洲、亚洲以及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文化与社会活动家所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科学团体。总部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最近已获准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员并将得到财政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成立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主要目的是:联合欧亚大陆以及世界各国科学家,为了解决具有空间联系的各国所面临的共同性紧迫问题,诸如提高各国环境的安全程度,加强在改善生态、地理信息系统、电子通讯以及进一步发展经济、文化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科技合作。国际欧亚科学院将举办各种学术活动。通过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共同努力与通力合作,促进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