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本文针对多类大地测量数据处理问题,讨论了多类大地测量数据的抗差解融合、方差分量估计解融合、基于抗差解的方差分量估计融合以及顾及参数先验信息的自适应融合等数据处理方法,采用这些方法能合理地调整不同种类观测量间的权比以及观测量与参数先验信息问的权比。实际算例表明,采用这些融合方法能明显地提高多类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结果精度。  相似文献   
32.
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是测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测绘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建测绘科技信息共享系统的总体设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测绘科技信息共享系统的基本架构设计,包括环境设计、结构设计、数据流程设计、功能设计、数据模型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实践证明,测绘科技信息共享系统对于促进测绘科技信息工作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石灰岩表面溶沟内土壤空气中CO2 浓度的分布规律及石牙- 土壤接触带土壤空气CO2 浓度。讨论了土下溶蚀形态特征与土壤CO2 浓度分布规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土下溶蚀形态主要发育在土下0. 20~ 0. 60m 处,与土壤空气CO2浓度分布规律相吻合;不同植被对土壤CO2 浓度的影响次序为: 人工草坪> 柏树林> 天然草被> 松林> 无植被耕地;有土溶沟中土壤水的溶蚀能力比无土壤溶沟水高出一倍到几倍;与CO2 处于动力平衡的土壤水的潜蚀能力达到73. 242~ 202. 275mg /l。   相似文献   
34.
不同海面状况海洋石油污染处理方法优化配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洋石油污染成为海洋污染的主要类型,对海洋水生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溢油成为石油进入海洋的主要方式,如何对溢油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成为治理海洋污染的关键所在。论文对当今处理溢油使用的物理法、化学法、自然降解法、生物处理法、燃烧法等进行了介绍,详细考察了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在限制条件下如何对各种选择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35.
为查明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对大同盆地典型高砷区35件地下水样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及形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砷地下水[ρ(As)≥50μg/L]主要存在于20~50 m的浅层地下水中,总砷质量浓度为0.56~927μg/L,主要以As(Ⅴ)形态存在。该区高砷地下水以Na-HCO3型水为主,具有明显的高pH值,高HCO-3、Fe2+、HS-质量浓度及低Eh值,低SO2-4质量浓度特征。这可能与微生物催化氧化有机碳的同时还原含铁矿物和硫酸盐的过程有关。PHREEQC模拟矿物饱和指数结果表明,高砷地下水[ρ(As)≥50μg/L]中菱铁矿均为过饱和,而低砷地下水[ρ(As)50μg/L]中均不饱和,且菱铁矿饱和指数与地下水中总砷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该现象表明微生物还原含铁矿物生成FeCO3(菱铁矿)的过程可能是控制本区地下水中砷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天文望远镜及仪器新技术学术交流会”于1997年5月23—27日在江西庐山中国科学院庐山疗养院召开.与会代表68人,分别来自全国的各天文台、站、天仪中心及有关院校、研究所等14个单位.大会共收到论文40篇,有39个学术报告在会上  相似文献   
37.
干旱区是对气候变化较敏感的特殊而重要的地理单元,研究干旱区的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理解全球碳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2006年5~10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梭梭、假木贼、盐穗木等三种主要荒漠植物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及主要环境因子的逐月监测资料,分析了梭梭、假木贼、盐穗木等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及对温度、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这三种荒漠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日动态均呈单峰型特征,最高值皆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早晨8:00,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提前于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三种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月变化特征具有一致性,呈现单峰曲线,与近地面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植物生长季,按平均土壤CO2释放速率、季节变幅大小排序为:梭梭群落假木贼群落盐穗木群落,群落间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群落内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差异不显著.假木贼和盐穗木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与近地面气温、地表温度和5 cm土壤温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与10 cm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拟和关系均符合三项式函数关系(P<0.01).梭梭和盐穗木群落与20~30 cm、30~40 cm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38.
2007年5月28目的凌晨时分,我突然被两声“嘟嘟”的短信息通知声惊醒,顺手拿过手机一看,顿觉睡意全无:“一个多小时前拍到了亮星光谱!……”短信来自正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装调现场的总工程师崔向群。记得那晚是望远镜的各个子系统的第二次大联调,就获得了久盼的“天体光谱”,LAMOST项目的小系统出光谱的既定计划提前31天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历史性时刻,怎能不让人激动?  相似文献   
39.
陇中黄土高原地区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1995~2005年陇中地区耕地统计资料,对该区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进行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近10年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对耕地面积变化的总趋势预测显示,未来耕地面积会逐渐减少;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减少在发生时间上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水平相一致。  相似文献   
40.
道路的可达性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保障。本文以灾害应急管理为背景,定义了应急道路可达性概念,对现有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并作为应急道路可达性的计算模型;结合GIS的网络分析功能,对比分析了不同可达性计算模型的结果。实例表明改进后引力模型更加适合于应急救援中最佳路径的选取,可为应急灾害管理的路径选取提供综合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